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当前国内的形式是经济尚未完成转型,投资拉动乏力。
1929年美国大萧条,直到1933年罗斯福上台然后开始罗斯福新政,简单的说就是中国之前的4万亿经济计划。政府以工代振,拯救了美国经济。但是需要明确的是这不是真正的拯救。罗斯福之前美国信奉的是凯恩斯主义,就是小政府大资本,政府不插手经济运行,让企业自己发展,经济确实快速上行,但是也导致了资本快速向资本家集聚,但是美国本土市场规模有限,而工业生产导致产品量大幅增加导致过剩,为了促进消费,企业提供贷款,无论是房子还是车子都可以通过贷款买入。当时一片欣欣向荣,房价也不停上升,到处都是新建的地产。没有错,美国不是只有08年才因房地产爆发经济危机,29年同样也存在大量房屋扩建。最后直到工人承受不了,通缩出现了,没有消费,之后开始出现失业潮。
然后罗斯福33年上台开始实行新政,政府提供就业,给与帮扶,使得经济回暖。但是这个需求是人为的,如果这个刺激不能提供新的经济增长点,那么一切将回归衰退。1937年到1939年美国失业率大幅上升,经济出现衰退迹象。但是此时爆发了二战。二战初期美国并未直接加入,而是给英国提供大量的武器装备。后期英国对美国债务越来越大,如果英国战败,那么美国的债务也必然没法收回,英国作为战败国必然要先对战胜国进行赔偿,所以说后期美国入局是必然的。但是相应的,此时由于美国经济向军工倾斜,导致了国内经济复苏,军工提供了大量的工作岗位,而产能过剩的经济格局也得到了新的市场。后期二战结束美国作为战胜国又主导签署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由于英国此时欠美国大量外债,导致了经济中心已经从英国转向了美国。我们现在都批评布雷顿体系存在自身矛盾,即美国如果要保持体系稳定就要不停地向其他国家输出商品,而其他国家为了得到美元就要不停地向美国输出贸易逆差。即美国要不停地卖商品给别人才能让自己的黄金保持最多,维持在布雷顿体系中的美元地位,而其他国家也要不停地为美国输出商品,才能得到美元。最后崩溃时美国所持有的黄金已经无法兑付。也就是其实美国对外贸易额与其他国家对美国贸易额相减为负。而布雷顿森林体系整整维持了14年,也就是说其他国家在这14年里都充当了美国的商品倾销地。而美国还对日本进行了扶持,从另一个角度看,其实日本在前期充当了美国的低附加值商品加工厂。
布雷顿体系崩溃是1971年,之后的经济形势如何我们可以通过彼得林奇来看。彼得林奇是越战结束后加入麦哲伦基金,1977年开始任职基金经理。从他书中可以看到,当时美国已经开始大规模普及电视电话了,之后又醒来了互联网,只是他没参与,他在书中记载了自己让朋友帮忙从网上买了三本书作为圣诞礼物。还有他投资的汽车股票也迎来了生机。就是说此时美国整体的经济形势已经发生了变化,有很多新的经济增长点,无论是电视电话还是汽车网络。这种快速发展一直到08年经济危机后才开始面临着两难困境。
回顾美国整体经济走势,前期是凯恩斯主义下的经济无序扩张,之后政府以工代振稳定经济,然后介入二战将输出军火转嫁了国内经济压力,后又由于布雷顿体系的主导地位获得了资本扩张以及经济转型的宽松空间。后期由于技术进步提供了新的增长点。直到08年经济危机后陷入通胀和失业的两难境地,当下是新能源可能带来的革命,至于可不可能解决产业空心化缓解就业压力就不知道了。
对应我们来说,我们当时还属于经济尚未转型中期,产业链中未占据主导地位,而低端产业又无法满足提供充分有效就业,且面临产业链必然外移困境。投资达到上限,消费没有支撑。很像罗斯福新政后期,此时没有新的有效需求(没有新产品,底层消费能力不足),而刺激效果消退。
我们应该做的是1向外输出产品服务,2加快产业升级3开发新产品,新能源很可能是新的增长点4适当投资保持经济不陷入通缩困境。
其中1和4是为了维稳,达到美国二战期间生产军工转移国内经济压力的情况2是为了提升底层收入扩大当前产品格局下的有效需求,3是为了开发新的需求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