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降价背后的逻辑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毕竟,各家大模型企业近期动作也证明,随着技术的进步,运营效率的提高和硬件成本的下降,提供相同服务的边际成本显著减少。这使得大模型企业能够在保持或增加市场份额的同时,推出更具成本效益的服务。

不能忽视的是,降价和免费策略可能对整个行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对于大模型企业,特别是背靠云厂商的科技大厂,这可能导致短期内云业务营收的减少,但长期目标是通过扩大用户基础和市场份额来实现补偿。 然而,对于小型和初创公司而言,这种价格竞争可能意味着他们难以在提供基础大模型服务上竞争,可能不得不转向提供更加专业化或差异化的AI应用服务。

这一变化已经影响了初创企业的商业策略,正如李开复所述:“如果再问以后可能中国就是这么卷,大家宁可赔光通输也不让你赢,那么我们就走海外市场。” 就降价的终局而言,这种趋势也预示着企业的商业模式转变。

初期,通过低价策略吸引用户,迅速扩大市场份额成为常用手段。这种策略不仅吸引价格敏感的用户,还有助于收集用户数据。通过低价销售,大公司可以发挥其资本优势,让小型竞争对手在低利润甚至亏损的压力下难以生存,从而达到削弱或消除竞争对手的目的。

一旦消除了竞争对手并建立了稳固的用户基础与市场控制力,企业便可能通过增加高级功能、提供定制服务或利用数据分析服务等手段来实现盈利。

显然,这种竞争策略回归到了国内大厂常用的商业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