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民生银行的对外投资(上)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说说民生银行的对外投资(上)


 (2008-01-20 00:30:52)


老股民


分析一家公司,不可能总看好的地方,你说是不是,有时候必须得客观的分析,否则就是屁股指挥大脑了,是对自己的人民币过不去。下半年民生接二连三的对外投资,今天我就看看那些投资究竟会怎么样呢?



一,投资美国的联合银行



2007年10月8日,民生发布公告,拟投资2.12亿-3.17亿美元(折合成人民币16亿元—25亿元人民币)于美国的联合银行(联合控股),占投资标的的9.9%,投资目的为战略投资,联合银行是纳斯达克市场的上市公司。第一步为联合银行的定向增发,占发行后总股本的4.90%;第二步是在2008年年底以前认购新股或其它股东卖出的股份,占总股本的5%。公司承诺,买进股权后三年内不能卖出。全部总投资不能超过25亿元人民币。



联合银行,目前总股本10000万股(注:我不知道具体的总股本,是按照公告里面的每股净利润推算的,有知道总股本的朋友告诉我一下,谢谢!),04年净资产4.84亿美元,净利润0.8560亿美元,每股净利润0.95美元;05年净资产6.035亿美元,净利润0.9783亿美元,每股净利润1.06美元;06年净资产7.8607亿美元,净利润1.0088亿美元,每股利润1.07美元;07上半年净资产9.0309亿美元,净利润0.5524亿美元,每股净利润0.55美元。我注意到联合银行不良贷款率从06年底的0.19%增加至0.42%,不良贷款约等于从1261万元增加至3124万元,大幅度增加;坏账覆盖率从06年底的504%下降至07年中的214%,计算结果,06年底的坏账拨备为6355万元,07年中坏账拨备为6685万元。07年中贷款总额为74.68亿元,数据显示贷款准备金提取不足,低于1%的标准。数据来源于民生公告。



目前来看,资产质量还不错,不知道下半年不良贷款如何?说实话,我有点担心。虽然说华人圈的坏账率要低一点,但对于下半年快速提高的坏账率还是有点担心。因为我发现花旗集团在四季度就产生了消费信贷41亿美元的损失,相当于06年度净利润的20%,相当于07年度净利润的114%。但愿联合银行不会发生同样的情况。



从净利润、每股净利润、净资产的相互关系来看,联合银行每年在不断的进行股权融资。



定向增发的认购价格为签署投资协议前90个交易日联合控股在纳斯达克股市的平均收盘价,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签署投资协议的。



据博友查阅,联合银行在纳斯达克的价格7月平均收盘价大概18元,8月平均收盘价大概17.0元,9月平均收盘价大概17.0元,所以10月8日算的话应该低于18。按照第三季度17.33美元的平均价,市盈率大概在16倍。目前的收盘价大概在12美元左右。



根据新闻报道。民生银行的第一步收购,民生大约投资9606万美元,认购联合银行向民生银行增发的约540万新股,占增发后股本的4.9%。,那么每股价格为17.79美元,市盈率17倍左右,高于美国市场银行股的平均市盈率。



注:花旗集团06年每股净利润4.31美元,07年最高股价55美元,市盈率12.8倍;07年度每股净利润0.72美元,目前股价大概为25美元,市盈率为34.7倍。呵呵,股价下跌55%,市盈率增高几乎3倍。这就是业绩下降的风险。



 



我不明白的是定向增发价格的上限,几乎是比市场价溢价了100%,这个我不明白的。我估计是参考了国内的市场,在外国人溢价购买的情况下,股价会大幅度上涨。呵呵



用18到30倍市盈率的价格去战略性投资一家前途不明的银行,说实话,我不敢看好,也无法理解其战略。难道说美国市场的发展前景高于我国?这是不可能的。只能说是眼看着国内证券市场的高歌猛进,错把美.国当中.国,我只能说:头脑有点热了。



呵呵,谁有退烧片?给我们的老董来一片。



目前,那个联合银行股价的下跌,跌的好!可以给发热的脑袋清醒一下。假如上涨,嘿嘿,那么就麻烦的。



 



当然,话又说回来,这一笔投资亏损的可能性还是不大的,因为是低成本资金,大不了就一直不卖出。就是浪费了点宝贵的资本金。



呵呵,我知道,道兄会反对我的看法,我们就听听道听途说先生的观点吧。同时也欢迎朋友们提出不同观点。谢谢!



 



 



附件:民生银行:董事会有多强 商业银行才有多强



2007年11月08日



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董事会有多强,商业银行才有多强



"如果不是买了你的股权,我不会跟你说这些。"



不久前,某位大股东董事对民生银行(600016.SH)董事长董文标建言说,民生卡业务在售后服务和后续营销上,有很多需要改善的空间。这位董事的建议直接而尖锐,后者一时语塞。其实,两人素来关系融洽,但对方从未谈及上述问题。如果不是拥有民生银行股权并成为其董事,双方变成利益共同体,也许两位董事长根本不可能有这样的对话机会。



这让董文标再次感到,要设法挖掘董事们对公司的积极潜力,尤其是"回报至上"的民企股东--除了中国人寿等财务投资,民生银行的股东恰恰全部是民营资本。15个月前,民生银行董事会换届,董文标刚刚成为董事长时,股东不合、关联交易等种种传言闹得沸沸扬扬。而今,董直言董事会"非常和谐",因为民生银行未来的赢利版图已经呈现在各位股东面前。



曾有人评价说,董文标是中国银行家里最懂得市场化运作的一位、也是民营股份制企业中颇为强势的管理者。董也确确实实将市场化运作方式引入了公司治理。上任15个月来,董文标专注地做着三件事:五年规划、公司治理,以及如何充分发挥董事能量。



"董事会有多强,商业银行才有多强。"11月4日,董文标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我就是一位生意人,我的职责是为股东赢取最大回报。"



开设国外分行?我没有兴趣



《21世纪》:上个月,民生银行与联合控股(UCBH)达成了股权收购协议,第一期投资,你们花了不到1亿美金就登陆美国,给国内银行在美国的发展开辟了另一种渠道。将来,民生银行会不会把海外并购作为一种战略来实施?你是否认为海外并购策略是国内银行所普遍适用的?



董文标:海外并购(而非到海外开设分行)是更适合民生银行的。其实此前我们就打算收购香港亚洲商业银行,双方都谈得差不多了,突然冒出马来西亚的银行,把收购价格抬高了,所以我们放弃了。



在国外开分行,说实话我没有兴趣,很少有赚钱的。曾经有一个国家的央行行长跟我说,有两个理由请民生银行去他们国家开分行,一是民营化,二是高度透明。从1996年开始,民生银行就聘请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出财务报告,1998年将财报与国际并轨,至今已经10年了,我们的财务状况大家都非常清楚。但我还是不打算开海外分行。



而且,我们与UCBH的收购交易,也是民生银行(作为中资银行)对美联储的一种试探。第一步的收购,民生大约投资9606万美元,收购UCBH向民生银行增发约540万新股,占增发后股本的4.9%。这步交易不需要美国加州金融管理局及美联储的同意就能进行。



第二步,民生银行将以收购老股的方式再增持5%,民生的总股权将占到9.9%,这一步就需要加州金融管理局的批准。但如果我们双方第一步的收购进展十分顺利,合作融洽,我相信美国方面能够看到这是对双方都有利的事情。事实上,这项收购交易一出,UCBH的股价已经上涨15%,这就是一个证明。



第三步,我们要再试探美联储,如果对方同意,民生银行将增持UCBH至20%的股权,这时候我们就是绝对的单一大股东。



所以我们就要这样一步一步地试探美国方面,也因此有监管部门的人对我说,民生银行此举出乎意料,开辟了国内银行进入美国的新路子。



将来,民生银行的海外战略还会继续下去。



我当董事长之后做了三件事情,第一件事就是设立专门的工作小组,研究拟定了《中国民生银行五年发展纲要》。我们认为,民生银行已经成功渡过了生存阶段,目前正步入战略转型阶段。在《五年纲要》里,我们分析了实施战略转型的必要性,描述了转型期战略性调整的涵义,确定了战略转型阶段的总体目标,并从公司治理、建立金融控股公司、对外并购、风险管控、国际化、人力资源管理、文化与品牌等八个方面构建了目标体系及其实现策略。所以,对外并购就是这八个方面的其中一个。



《21世纪》:民生银行内部对于《五年纲要》的认同感如何?



董文标:公司高管层和董事一起,《五年纲要》前前后后大家讨论了十多天。我们认为只有反复讨论才能达成共识,确定方针路线。这中间,大家可以畅所欲言。我认为,《五年纲要》是新一届董事会的决策和行动指南,目的在于引领民生银行成为管理先进、成长迅速、成本节约、公司价值最大化的国际一流的现代商业银行,并逐步构建以商业银行业务为龙头的多元化金融产业集团。



而且,《五年纲要》不仅是公司高层的事情,董事会还专门组织了一个演讲团,到各个分行去宣讲,目的是要让所有员工知道,未来五年民生银行要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会分享什么样的快乐。



将务虚与决策分开



《21世纪》:你刚刚提到了《五年纲要》实现战略转型的八个方面,第一个就是公司治理。民生的大股东当中,可谓商业精英聚合、文化混杂。你作为董事长,如何说服、统一他们的意见?



董文标:优化公司治理是我当董事长之后专注的第二件事情,它同时也是民生银行未来发展的重要目标。这一年来,公司治理的完善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修订委员会工作细则;强化董事履职责任。



先说第一点,修订《董事会议事规则》。简单地说,就是把务虚和决策分开,把董事会会议分为决策性会议和非决策性会议。每个季度董事会要召开一次议事会,努力把它办成全体董事信息共享、沟通协调、达成共识的交流平台,董事们可以把各种声音充分表达清楚;但到了决策时间,董事就要独立行使自己的权力,不能再扯皮、搅浑水。实际上,议事会是为决策会奠定基础的。



另一方面,为了强化专门委员会的作用,决策性会议提案原则上由董事会专门委员会提出;其他有权提案人提出提案的,应先由相应的董事会专门委员会研究讨论。我们还修订了六个专门委员会工作细则,细化了六个委员会的职责权限,明确了工作程序,确定了授权决策事项。比如,工作程序分为提案工作程序、决策事项工作程序、报告工作程序、临时特殊提案处置程序及反馈;提案工作程序又分为提案动议、提案审议、提案提交。这些可操作性的安排都完善了民生银行科学决策的制度基础。



《21世纪》:你让董事真正独立地行使权力,是否执行起来有一定难度?



董文标:在中国银行业,民生银行第一家制定了《董事履职尽责自律条例》。这个条例明确了全体董事的义务、基本职责、尽职要求、不当行为及失职问责,并对董事履职情况进行评价与通报。哪家银行这样做过!作为董事,你必须要尽到什么职责,条例都有。比如关联交易肯定是不能做的,之前有过关联交易的,要做说明及披露,每一位董事要对自己的说明写承诺信(诚实保证)媒体也都看到了,民生银行今年出过有关关联交易的报告,这是公司治理的成效。



独董上班制



《21世纪》:听说民生的独董们有一个"上班"制,每上一天是1万元、每缺勤一天要扣1万元?这个制度是如何建立的?



董文标:是的,这一制度也是其他银行目前没有的,我们制订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工作程序》,要求独立董事每个月要到行内上班。为什么这么做?设立专门委员会的一个重要目的在于发挥独立董事的作用,强化董事会工作的有效性。民生银行董事会下设6个专门委员会,其中5个专门委员会的主席由独立董事出任。但是,独立董事一般是兼职董事,很难有时间和精力去履行董事义务。



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们实施了独立董事到行内上班制度,规定独立董事每月上班1-2天,来了就有奖励。我们为独立董事安排了专门办公室和办公设备,每个委员会都配备专职秘书,收集各种素材和信息传达给董事。这样一来,6个委员会就开始正常运转。



《21世纪》:通常,独董上班的工作是什么?



董文标:从实施情况看,独立董事上班的主要工作是:研究所属委员会的工作事项;研究并确定委员会提出的议案;听取管理层或总行部门的工作汇报;讨论制定相关制度等等。



各个委员会也会根据董事会的工作计划,进行职责分工,明确本年度的工作目标和工作思路,依据各项工作的轻重缓急安排工作实施进度。以战略发展委员会2007年工作计划为例,该委员会本年度要推动民生银行实现三个重点突破:一是与主要业务部门和综合管理部门联手,探索重点业务的市场定位;二是积极探索银行多元化经营的道路;三是推动银行国际化方面取得突破。



《21世纪》:关联交易委员会今年主要开展了哪些工作?



董文标:董事会关联交易控制委员会在2007年计划要开展以下工作:一是修订完善关联交易管理办法;二是建立公司关联关系数据管理体系;三是督促检查关联交易,评估关联交易风险状况;四是组织培训关联交易相关法规,加强关联交易信息沟通;五是例行审核重大关联交易,监督检查关联交易的信息披露。



实际运行来看,委员会工作在制度明确分工的基础上,突出运行中的制度执行和操作程序,已经取得较好的效果。



所以,五年纲要、公司治理、董事会专门委员会这三件事一做完,民生银行的变化就非常大。尤其是董事会一定要正常运转起来。董事会有多强大,这个商业机构才能有多强大。包括上个月,民生银行与UCBH的收购交易就是董事会战略委员会做出的决定。



利差只应是收入的一小部分



《21世纪》:据我们所知,民生银行还有一项改革领先,但是这件事的前景大家目前还是众说纷纭,那就是事业部改革与流程银行的实施。在你看来,民生银行具备了哪些条件,可以推行上述改革?



董文标:这项工作我在行长任上就下了很大决心。2005年下半年,我们决定让公司业务从支行退出,把支行的平台空出来专心搞零售业务。这句话说着简单,但做起来不容易。专门为这件事,我在广州盯了一个多月,顶着很大的压力。因为搞事业部会分流很多人员去做零售,而中国所有银行从业者都没有做零售业务的观念。但民生银行做到了,而且重要的是,业务没有受到任何影响。



今年4、5月份,民生银行开始启动第二步改革,把公司业务从分行退出,全部集中到总行的八个公司金融行业部。等今年完成这些改革,明年运行一年,到后年,我估计效果就会出来了,民生银行会和其他银行完全不一样。有一点我可以肯定地说,民生银行将从经营利差转向经营风险,这是很大的转变。



实施事业部制的另外一个条件是,民生银行有一个非常强大的管理会计系统。这个系统早在2004年底就推出了。它的重要功能就是给每项业务划定边缘;交易怎么计价;怎么考核到每一个员工;前中后台的利润是怎么实现,怎么分配的。这个管理会计系统为事业部制的推出奠定了基础。否则,你说一搞事业部的话,我们内部怎么分账,怎么算账,怎么考核,怎么梳理流程?!



所以,基本上有关流程银行的事情,我们能想到的我觉得都想到了,然后就是一步步地执行。



《21世纪》:当事业部制改革完成了,民生银行的分支行不就像证券公司营业部一样了,只做零售,没有任何贷款权?



董文标:民生银行在中国银行业做的第一次革命就是,任何有风险敞口的业务包括贷款,分支行行长没有授权。任何贷款项目,自有总行的独立评审体系来决策。这么做的其中一个理由就是,中国银行业95%以上的风险、不良贷款都出在支行,支行绝不能做风险业务。



为了管理支行的操作风险,民生银行搞了几场革命,其中一个就是后台业务集中。比如新开一个账户,支行只有录入功能,80%的业务是在总行的四大处理中心处理的,15%的业务在分行处理,支行只处理5%并且都是现金业务,现金业务风险不大,也容易把握。这是第一;第二,我们规定前台处理时,各种要素是分开处理的,你录户名,他录账户,流水线操作,不可能有串联作案可能。这也是民生银行至今没有发生操作风险的原因。



《21世纪》:你谈到,民生银行未来将从经营利差转向经营风险。能解释一下经营风险的意思吗?



董文标:国外银行哪有一家像中国的银行一样的,只赚小小的利差。三年前,民生银行曾经做过船舶金融的项目,我们的综合收益是6%,另一家外资银行的综合收益达到15%,客户还反映说外资银行的服务好,即使收费高他们也高兴。其实他们就是专业化的人通过专业化的渠道来提供专业化的服务。



这两三年做的事业部制改革,目的就是让我们更加专业。比如说电力,我们现在可以做风电、小水电,环保的秸杆发电,都是很赚钱但也很专业的,我们原来不敢搞是因为没有专业化的团队,为此还专门从电力行业调了一批专家。但是,我是经营风险的,也就是说,项目收入应该是1 n,1就是利差,n是各项中间费用,包括财务顾问费用、咨询费等等。



民生银行在八大行业将树立一种全新的金融服务体系,也将改变中国银行业以经营利差为主营收入的旧例。



21世纪经济报道



 



(第306楼)回复:和这几天在鞍钢磨难的朋友们说句心里话



关于民生银行的1 N专业化服务



谈谈民生银行在行业事业部模式下,实行1 N专业化服务的一点看法。简单说,传统商业银行业务与财务顾问等非牌照类投资银行业务结合,在行业领域会产生很多新的业务机会,赚得的收益也比传统存贷款业务多得多。



举个房地产行业的例子,某企业有大体量的商业物业,该物业已分别抵押给若干家银行A1,A2,A3,借了10亿贷款,想把该物业卖给某投资基金,改善财务状态,该投资基金希望从银行借款买下物业,这种情况下会遇到困难。企业要卖物业,必须解除抵押,解除抵押必须先还款;投资基金要借款,必须先办理抵押,后放款。这两笔业务互相以对方为前提,交易很难进行。



这时B银行出现了,为该交易设计一个解决方案,要求投资基金先拿出4亿资金,存在B银行,B银行给与投资基金6亿贷款额度,先以4亿存款做质押,放款4亿给投资基金,支付第一期款,用于归还企业在A1银行的借款4亿,解除部分物业的抵押,过户给投资基金,投资基金拿该部分物业做抵押,B银行再放款4亿,支付给企业,归还A2银行的借款,解除A2银行的抵押物,如此继续,该笔交易全部完成。



在上述解决方案中,B银行要与企业、投资基金签署三方协议,负责资金的监管、贷款,该交易可能需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B银行可以获得低息的存款、高息的贷款、高额的手续费收入,这就不是传统的贷款能比的。



银行对行业客户提供专业化服务,必须了解行业的运作特点,设计复杂的融资方案,将银行的传统业务和行业特点紧密结合,一方面大大降低了风险,另一方面将没有行业知识和经验的银行挡在了外面,还能获得超额收入。当然对银行业务人员的要求也很高,如某外资银行以船舶融资为特色,一个资深业务员就在沿海几个地区从事船舶融资业务,单笔业务动则大10亿规模,与船东、货主、船舶中介这个圈子密切往来,专业经验 人脉关系,这样的业务还有谁能夺得走?



以上从一个侧面说明专业化经营的好处,欢迎高手指正。



发布者:云淡风清

全部讨论

2021-08-12 00:5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