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退市的43家公司,给我们什么启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3年即将过去,截止到12月25日已经有43家公司被强制退市,是历史上退市家数最多的一年。大多数人对此是表示欢迎的,因为随着监管政策的加强和市场机制的完善,一些不符合市场要求的公司被淘汰出局,有利于提高整体上市公司质量,增强资本市场活力。但是这种话说起来容易,真的要轮到自己头上肯定还是不舒服的,因为谁也不想这样的厄运落在自己身上,所以很有必要对已经退市的公司来梳理一下。
在今年已经退市的43家公司中,有8家公司属于房地产企业,如ST阳光城ST泰禾*ST嘉凯等。同时还有退市中昌深南退顺利退计通退退市紫晶退市泽达蓝盾退7家公司属于计算机与信息服务业。这15家上市公司已经占到今年退市的三分之一以上,研究清楚这些公司为什么会退市对我们的投资是很有帮助的。
8家房地产公司退市的原因基本上都是一致的,债务缠身。地产行业近20年的发展有目共睹,当初多为地产公司老板跻身富豪榜,足以说明地产公司之暴利。而地产公司发展的方式就是通过极高的杠杆进行,通过大量收购土地然后抵押贷款进行开发。初期还能按照规定在封顶后销售,后来为了提高资金周转率动用各种手段在工程进行到一半就进行销售,同时还要抵押在建工程再次筹集资金进行开发。这样做的目的都是用极小的资金撬动大型的项目,来实现盈利。但是这样做的弊端也很明显,当房价上涨出现停滞之后,购房者的购买欲望下降,资金周转出现问题,债务出现危机。很快工程款结算出了问题,工程停工,又加剧了销售困境,最终巨量债务和利息无法偿付,公司濒临破产。

无论是已经退市的阳光城、泰禾等一度规模达到千亿的这些公司,还是没在A股上市的恒大碧桂园等公司,甚至包括在A股上市还尚未暴雷的一些大型地产公司,实际上他们的套路都是一样的,因此面临的困境也是一样的。如阳光城2023年中报显示货币资金仅仅65.57亿元但流动负债高达2521亿元,这么高的杠杆能坚持到现在才倒下也算是奇迹了。

计算机、互联网和信息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一直都是各种政策扶持的对象,也是广大投资者最偏好投资的企业。可是今年居然有7家相关行业的公司退市,也确实让人有点吃惊。这些公司退市的原因主要有几类,如退市中昌就是因违反财务类规则而被强制退市,因2021年度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2021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 1亿元,公司股票自2022年5月6日起被实施退市风险警示。2022年度经审计的净利润为负值且扣除后营业收入低于人民币 1 亿元,2022年度经审计的期末净资产为负值,财务会计报告被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公司因此被退市。

这种情况就非常典型,首先就是公司业绩越来越差,随后无法支撑公司运转,账目愈加混乱开始摆烂。会计师果断予以切割,两次出具无法表示意见的审计报告,实际上就是表示纯属假账。从历年财务数据可以发现,公司每年的盈利能力都很差,不仅净利润很低,毛利率和净利率水平都很低下,和看上去光鲜的高科技行业完全不相符。这种公司退市不过是早晚的事情。深南退顺利退蓝盾退这三家公司的情况和退市中昌的情况很相似,也都是盈利能力低下,最终无法满足监管要求而退市。

退市泽达退市紫晶计通退这三家公司的情况就显得比较恶劣了,造假。根据上市公司公告,计通退是因为历史数据存在虚假记载被处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退市紫晶是从招股说明书到上市后的所有财务报告全部都是虚假数据被处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退市泽达是公司《招股说明书》虚增营业收入、利润,未按规定如实披露关联交易,未按规定如实披露股权代持情况被处以重大违法强制退市

通过对这些退市公司情况的梳理,我们应该懂得:1、监管政策收紧,对公司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合规性要求更高,未来退市的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迟早会看到一年上百家公司退市的壮观场景。2、通过高负债方式实现高速发展,可能会在一个阶段内呈现高成长状态,但是一旦遭遇风险,公司倒下的概率很高。因此在面对高成长企业大规模投资和发展的时刻,股价往往被追捧到极高,最好保持冷静,避免高位接棒。3、高科技企业高市盈率已经是很多投资者习惯的情形,但是这类企业中有相当大一批盈利能力很差,时间长了退市风险不低。所以在面对盈利能力不佳的高科技企业的时候,最好还是敬而远之。#财经# #股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