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托风波背后,挖一挖厦门“臻华府”的延期风波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最近,很多人在讨论平安信托“暴雷”的事情。现在自媒体都是看热闹不嫌事大。关于这个事,我说说我的看法。

首先,这只是平安信托旗下一个产品,而且规模不到8亿,占平安信托总资产的千分之一。说暴雷有些过了。这就类似银行贷款的不良一样,哪有放贷不产生不良的。

其次,这个产品的投资标的是房地产项目,按央行去年出台的《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规定,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存量融资,是可以延期1年的。所以,平安信托这个产品延期是监管认可的,与传统意义上的违约略有不同。因此,截止目前,还谈不上这个信托违约。当然底层资产涉及正荣,想足额对付也难。

三是信托产品本来就不是刚性兑付产品,如果平安信托没有明显信息披露问题的情况下,投资人不能以刚性兑付作为维权的理由。就像炒股的人,亏损了绝对不会找上市公司维权。当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有问题则另说,我倒是希望股民针对信批有问题的股票进行维权,可惜这样的股民几乎看不到。信托投资人应该有契约精神。

不过某种程度上说,平安信托风波,更多暴露了行业的一些问题。很多投资人对信托等资管产品合同条款、风险分类、净值变动、投研能力的重视程度和辨识能力较为不足。在这种情况下,监管部门和金融机构更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和透明沟通,尽最大可能维护市场稳定和客户利益。

这次平安信托延期的产品是“福宁615号”信托计划。

从公开资料看,该信托计划成立于2021年9月29日,募集资金7.72亿元,以股权的形式投资厦门市荣璐置业有限公司70%的股权,从而间接投资厦门联正悦投资有限公司名下的“臻华府”项目。该信托计划的存续期为30个月,2024年3月29日为信托合同约定的到期日。截至目前,存续信托规模为7.72亿元。

福宁615号”信托计划延期的原因是,标的项目去化速度较慢。截至公告日,“臻华府”累计销售218套(住宅21套,商业7套),收到销售款5.23亿元,去化率约为21%。

这背后主要是受到房地产行情下行的影响,房企普遍面临较大的资金压力。针对这个事情,之前央行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过《关于延长金融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政策期限的通知》,对前年11月出台的房地产“金融16条”中的部分政策进行延期。

通知里明确提出,对于2024年12月31日前到期的存量融资,可以允许其多展期1年。也就是说,“福宁615号”信托计划的延期是符合监管规定的正常操作,并不是突然间的“暴雷”。

下面针对关注平安的投资人,我说说这个事的影响。

从规模上看,“福宁615号”信托计划的规模仅不到8亿。而从中国平安财报看,截至去年年底,平安信托受托管理规模高达6625.03亿元,占比不到0.12%。也就是说,这个产品延期对平安信托影响微乎其微。

当然,市场如此关注平安一个信托产品,背后是对平安信托在地产投资方面资产质量的担心。

这两年,平安信托严控涉房类信托产品准入,房地产信托规模大幅压降。目前房地产信托规模占平安信托整体资产管理规模比例约为1.6%。因此没有必要因为一个产品去担心平安整体信托的资产质量。

另外,对于这个暴雷产品,我觉得还好,2021月9月份,地产危机还没有爆发。不能因此怪平安的风控不行。

总体上说,从过去的经营表现看,平安信托业绩在同业中一直表现不错。数据显示,2022年,平安信托实现营收30.85亿,净利润15.92亿。截至2022年底,平安信托资产管理总规模达5520亿元,同比增加907亿元,增长率为19.66%。家族信托、保险金信托、证券投资类信托等业务规模净增长近2000亿元。而未经审计的财务数据显示,2023年平安信托经过利润在20亿元左右。

另外,有信托违约,我认为不算坏事。

作为一种投资产品,信托主要就是把钱交给信托公司,参与大型投资项目,有着高风险、高风险的特征,比如2018年三季度,房地产信托不同期限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已经全部超过8%,最高的产品预期收益率已达8.85%。这么高的收益,还想刚兑,哪有这么好的事。

关于信托产品不保本,监管是有明确规定的。根据2022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时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消费者应认清银行理财、基金、信托、期货等均不是存款,高收益意味着高风险。

也就是说,买信托就和买股票一样,强调“卖者尽责、买者自负”原则。只要平安信托在信息披露方面没有缺漏,投资人不能以刚性兑付作为维权的理由。

这个事一定程度上也暴露了信托行业投资人教育不充分的问题。过去由于种种原因,很多人对理财、信托产品都有着刚兑的认知,导致很多投资者对产品净值化、资产配置、长期投资等理念接受程度仍然较低,对资管产品合同条款、风险分类、净值变动、投研能力的重视程度和辨识能力较为不足。

从目前看,想要真正解决这个问题,监管部门不仅需要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金融机构也应该加强风险管理和透明沟通,尽最大可能维护市场稳定和客户利益。从这个角度上说,平安信托的风波,对很多投资人都是一个很好的投资者教育。

$中国平安(SH601318)$ $中国平安(02318)$

来源:二马由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