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伊凡:创业百天,五步实现“从0到1”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叶露

野马财经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与作者

“最开始的时候,我连一个slogan都想不出来”,10月20日,在野马财经举办的“cool media 财经新媒体内容创客大趴”上,今日排行榜合伙人兼首席内容官、前《中国企业家》杂志社总编辑何伊凡并不掩饰创业过程的艰难。

上图为何伊凡参加野马财经cool media活动

何伊凡表示,自己有着11年传媒经验,一直认为自己算是懂公司的,但创业后的这几个月,才发现对公司一点都不了解,没有真正地运营一个公司,也没有像创业者一样认真地思考过问题。

当然,从今年六一辞职创业到如今,一百余天的时间里,何伊凡也总结出了新媒体创业的五点感悟。

1要勇敢地做迭代

何伊凡表示,创业之初,在最开始设定的方向上我们能看见新大陆在哪儿,但实践过程中,却会发现航线需要多次调整和改变,这时就要勇敢推翻自己的想法,例如“今日排行榜”创办以来,方向就已调整过三次。

据其介绍,去年8、9月份,看到如今越来越多的机构被新媒体人取代,成为最主要的流量入口,一个人带来的影响力远超机构,他们便想做一个跟传统网红孵化不一样的平台,把人作为重点。

不过,起心动念后,具体方向却想不清,连slogan都想不明白,能隐隐约约看到隧道的尽头有光,但却不知道怎么穿过漫长、曲折、黑暗的隧道。

野马财经了解到,“今日排行榜”最终确定的第一个slogan是“让选择更有力量”,因为“想孵化有特点的人,这些人的专业知识能够帮助节省生活成本和时间成本”,何伊凡解释说,不过,他同时提到,细想这句话却不太恰当,它非常模糊,表达出来总是觉得非常没有底气,对用户没有任何摄受力。

今年6月,“今日排行榜”发现这句口号与选择的方向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事,即这个平台能帮客户做什么,于是,又是几天的头脑风暴,第二个slogan出现了——“熬知识的小米粥”。

何伊凡介绍,小米粥具备三个特点,有营养、易吸收、有温度,这是“今日排行榜”想传递给客户的价值观,其同时强调:“我们虽然是一个网红孵化器,但我们并不是锥子脸给电商倒流的孵化,而是知识性网红的孵化。”

然而,创业并不是一个自嗨的过程,除了自己满意之外,更要让用户及投资者理解,何伊凡笑称,当时在举办一个活动,听到“熬知识的小米粥”的slogan时,有路人推门进来问是不是有吃的。

随后,何伊凡参加了美国洛杉矶的网红大会,获得了很多启发,回来后不久第三个slogan也确定了下来,即现有的“行业达人的十万个怎么办”。

短短数个月,slogan就已经改变了三次,看似频繁,但这其实是在创业初期非常常见,也非常重要的事情。

当然,每一次迭代的时候会感觉到痛苦,这种痛苦不仅仅是和自己较劲,有时要说服员工,用何伊凡的话讲,“咱们前两天还熬小米粥现在怎么办?老板你疯了吧,才几个月怎么老是变……”

但他同时强调,比迭代更痛苦的是发现方向有问题,却不敢提早修正。世界上所有知识由3W构成,是什么(what)、为什么(why)、怎么办(how),所有发力点都聚焦在这,为了弄清这些问题,我们经常需要调整方向和迭代。

2先做内心最抗拒又不得不做的事

对新媒体创业者而言,包括何伊凡在内的许多人都是从传统媒体转型而来,难免会有拖延症等“职业病”,不愿意去做、特别不喜欢做的事都会往后拖拖,但何伊凡表示,自从创业后,他的这个毛病就彻底治愈了,他每天早上第一个电话会打给最不想打给的人,首先解决的往往是最头疼的事情。

二手车杨浩涌曾对何伊凡说过一句话——人一定要离开舒适区。的确,如果一个人在舒适区待太久,你的短板将不停地抽打着你提醒它的存在。如何扩大舒适区呢?只能不断地跳出舒适区,并且呆足够久,最后把不舒适的地方变成更大的舒适区。

何伊凡表示,作为一个媒体人,他每天最喜欢写写稿子,做做采访,但现在选择创业,很多问题不能回避,只能迎头而上,先做最抗拒但又不得不做的事。

3只关注流量忽视其他必死

内容创业是媒体人“下海”的重要路径,同时可以充分发挥其长处,不过,在信息冗杂的今天,流量似乎成为了每一位新媒体从业者的心病,每天检测流量变化,思考如何获取流量。

对此,何伊凡提醒到,除了流量之外,大家都忽视了两个特别重要的问题。

其一,成单转化率,即有多少流量能转化成销售。公司要存活,就必须考虑如何实现成单转化,公司不能空转。市场上有些人的双微用户甚至是全网用户不过5万,但5万用户的成单转化率并不比顶尖网红Papi酱少,这就是垂直领域的影响力都变成了销售额。成熟的新媒体平台发布的文章或者视频,并不只是吸引用户点开,而是吸引用户达成交易。

其二,用户满意度。在公司,何伊凡不允许员工称用户为粉丝,嘴上管用户叫粉丝,心里便不能跟他平等交流。要做一个新媒体平台一定要有用户的概念,要考虑用户的满意度在哪,最好设一个客服部门。“今日排行榜”签了40余位自媒体人,这40多个人的微博、微信、《今日头条》都有所把控,要求对每一条评论都要有温度的回复。

4告别“差不多先生”

创业离不开管理,现在企业界比较流行的两种管理方法,一是KPI(绩效考核),二是美国OKR(目标管理法),何伊凡表示,他更倾向于目标管理法。

据何伊凡介绍,过去在媒体时,大家都会有一种习惯——“差不多就行”。以前主编决定稿件分级,现在新媒体的数据反馈手段比较发达,但评价体系仍然模糊,这样带来的后果便是方向也会随之模糊。

然而,当你成为一个创业者之后,不能什么事都用模糊的概念去思考,作为领导者,要清晰地知道某个决策对引入用户量、提高成单转化率的意义,以及能为用户带来什么价值。每个方法都是要产生最终的一个目标,并为目标负责任。

何伊凡称,最开始他们也没有打磨产品的概念,但现在有一个专门的“拉片会”,即把现在所有点击量比较高的正儿八经的视频都放过来,一帧一帧地分析,每次看完每个人要形成一个表格,细至几分几秒。

文人有个毛病,看不上别人的东西,老想创新,甚至自古就有“文人相轻”的表示。而何伊凡表示,他现在正力争改掉这个毛病:“没有本事想出最新的,就把流量最好的拿过来学习,千万别不好意思。”

5先合心,再合伙

“你找的这个合伙人,一定要先合心”,在谈过了创业的艰辛、细节的把握之后,何伊凡最后强调了合伙人的重要性。

其表示,合伙人可能有种种的素质,比如说合伙人要能补齐你的短板等等,但还有一点,合伙之前必须要合心。如果各想各的事,无论业务上多么互补,都不可能走得太长远。

“和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合伙是幸运的”,何伊凡感慨道“我的其他几位合伙人业务上不必说,其中两位是很有经验的连续创业者,还有一位曾担任过麦当劳中国区、麦考林、金钱豹的CFO”。

所谓万事开头难,创业不易,从“0到1”的创业初期更为艰辛,不正如何伊凡所说,这些磕磕绊绊终会成为以后的念想……

野马财经是专注于金融创新报道的新媒体,涉及互联网金融、上市公司等领域,致力于成为财经金融领域领先的新媒体机构。(微信搜索:野马财经,或者ID:ymcj8686 添加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