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捞之父”又双叒叕要IPO敲钟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1

“老外”吃火锅,吃出个美股IPO。

作者 | 刘俊群

编辑丨李白玉

来源 | 野马财经

俗话说,“没有什么是一顿火锅解决不了的事情,如果有,那就两顿。”每逢假期,不少年轻人都会选择约上三五好友,去吃一顿海底捞火锅。“每当我工作压力大,就会来海底捞充充电。这里环境氛围比较好,而且服务很体贴,让人感觉很放松。”在小红书上,一位ID名为“水煮闲渔”的网友表示。

随着消费者们的青睐,海底捞在今年“五一”期间也迎来了巨大的客流。据 “火锅界一哥”海底捞(6862.HK)数据显示,2024年5月1日当天,海底捞全国超1300家门店共计接待顾客约200万人次,较2023年同期增长超10%,是2024年迄今为止客流量最高的一天。

事实上,海底捞的业务早已不局限于国内,早在2012年,海底捞就已经将火锅店开到了新加坡。如今,无论是英国伦敦,还是加拿大温哥华、澳大利亚悉尼等国外城市,你已经都可以找到海底捞,吃上一顿火锅。

2022年5月,海底捞选择让海外业务“单飞”,主要负责海底捞中国地区以外的餐饮业务特海国际应运而生。特海国际成长飞快,到2023年,公司年营收已经达到50亿元。最近,特海国际还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IPO申请,拟在纳斯达克双重上市,计划筹资1亿美元。

此前,2022年12月30日,特海国际(9658.HK)刚在联交所上市。若此次IPO顺利,将成为继颐海国际(1579.HK)、海底捞(6862.HK)、特海国际(港股上市)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收获的第四个IPO。

此时,这距离特海国际港股上市仅过去不到一年半,张勇又开始推进其美股上市进程,到底是什么让张勇近几年迷上了IPO呢?

“海外版”海底捞扭亏为盈

115家店撑起近50亿元营收

2012年,在新加坡历史悠久的克拉码头上,一家海底捞餐馆正式开业。每当夜晚降临,来码头和朋友嬉闹、喝酒、聊天到半夜,再来“深夜食堂”海底捞涮一顿,成为不少年轻人放松的方式之一。

新加坡是海底捞“出海”的第一站。随后几年,海底捞的门店逐渐从东南亚地区辐射至全球市场。

截至2023年末,海底捞已在全球1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115家餐厅,包括新加坡、泰国、越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且均为自营。其中,70家位于东南亚地区。

“我的目标肯定是要开遍全球。”2018年,在海底捞刚登陆港交所时,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毫不掩饰地表示道。

《招股书》显示,“海外版”海底捞的招牌菜包括四合一汤底、毛肚、海底捞拉面等。除核心菜品外,“海外版”海底捞还提供本地化的汤底和食材,比如在日本的餐厅,海底捞提供传统的日式汤底“味噌汤底”,及本地化的食材牛肠等。

来源:《招股书》截图

随着海外业务的逐渐扩大,特海国际的营收逐年增长。2021年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营收3.12亿美元(约合人民币22.59亿元)、5.58亿美元(40.41亿元)和6.86亿美元(49.67亿元);同期实现净利润-1.508亿美元、-4130万美元和2526万美元。值得一提的是,特海国际在2023年首次扭亏为盈。

来源:《招股书》截图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以2022年收入计,特海国际是国际市场上第三大中餐厅品牌,同时也是自营餐厅覆盖国家数量最多的中餐厅品牌。

对于此前的亏损,特海国际在《招股书》中解释主要是受疫情影响,许多国家相继取消堂食。随后几年,公司恢复正常营业,加上餐厅网络进一步扩张、每家餐厅的平均餐桌周转率提升、内部管理及营运改善等原因,公司业绩逐渐回升。

由《招股书》的数据可知,特海国际的餐厅数量从2021年初的74家,增至2023年年底的115家;餐厅平均翻台率也从2021年的2.1次/天,升到2023年3.5次/天。

具体看,特海国际九成以上的营收来自于餐厅经营,2021年至2023年,该项营收从2.96亿美元增长至6.61亿美元,占营收的比例从94.8%升至96.3%。其他两项业务分别是配送业务和包括政府补助、存款利息在内的其他业务。配送业务增长也较为迅速,从2022年的660万美元增长48.5%至2023年的980万美元。

来源:《招股书》截图

业内人士表示,随着近几年整体消费环境复苏,消費者外出就餐次数相对增加,海底捞海外业务的表现显著变好。

对于此次推动双重上市原因,特海国际表示,此举有利于扩大其股东基础,获得额外资本,提升其在国际资本市场和消费市场的企业形象和影响力,进一步加强股份的流动性。特海国际将透过公开发售股份筹集更多资金,以提升品牌以及扩大全球餐厅网络。

此次冲刺美股,特海国际预计将募集所得资金净额的约70%,用于提升品牌并扩大全球餐厅网络。

“在海底捞追求自我超越的发展需求和整个行业的大背景下,我们选择走出国门,到经济发达、产业建设水平高、管理科学的市场去打磨,去学习先进理念,从而更加清晰成长的方向。”海底捞CEO杨利娟表示。

市场竞争激烈

海底捞国内扩张速度放缓

特海国际冲刺美股是其发力欧美市场的重要手段。公司可以通过募集资金来助力海外业务。” 艾媒咨询CEO兼首席分析师张毅表示。

张毅进一步表示,目前中国餐饮行业在海外市场布局的步伐比较明显。标准化餐饮门店去拓展海外市场,是一个必然的趋势。毕竟国内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已相对较成熟,但相比之下,海外市场仍有更多的需求待开发。

就目前来看,国内火锅赛道红海翻腾,高端化、细分化已成为趋势。其中头部火锅品牌的竞争则更为激烈。

呷哺呷哺旗下高端火锅品牌凑凑近年来发展尤为迅猛,成为海底捞接下来发展道路上的劲敌。以大众点评上的人均消费为例,搜索上海地区的凑凑火锅,价格区间在150-170元,海底捞的价格区间在100-150元。客单价上,凑凑火锅已经超出海底捞价位。

来源:大众点评APP

服务上,凑凑推出全国首家“火锅+酒馆+茶饮”新模式店,中午卖火锅、下午卖奶茶、晚上摇身一变为酒吧。在火锅店里“蹦迪”直接对标了海底捞的在火锅店里“洗头”“美甲”。海底捞一直以来以“服务好”闻名,而凑凑差异化的服务形态则为取代“海底捞式服务”找到可能。

与此同时,品牌新秀相继亮相,瓜分蛋糕。

2021年8月,周师兄火锅获得来自黑蚁资本数亿元的A轮融资;巴奴毛肚火锅也表示,将完成超5亿元新一轮融资,由CPE源峰资本领投,日初资本、高榕资本、番茄资本跟投。尽管从品牌价值来看,上述品牌与海底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在资本的加持之下,它们正挤压着海底捞的生存空间。

据“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报告显示,海底捞为我国火锅行业的龙头企业,按营收规模计算,2020年其市场份额为5.8%,排名第一;其次为呷哺呷哺,其市场份额为1.2%。据浦银国际相关报告估算,2021年海底捞市场份额达7.1%。

此外,报告显示,火锅行业门槛较低,产品同质化严重。整体来看,行业集中度非常低,行业竞争异常激烈。

海底捞自身来看,2020年,在疫情影响下,张勇选择带领海底捞逆势开店。最终导致海底捞在2021年迎来上市以来首次亏损,巨亏40亿元,甚至一度关闭300多家门店。

后来,张勇在2021年6月的海底捞股东周年大会上,承认在2020年6月作出门店扩张的决定是错误的。

海底捞随即开启“啄木鸟计划”以降本增效,不断尝试“副业”、开创“海底捞减配版”的嗨捞火锅以巩固市场地位等方式,让海底捞回归巅峰时刻。

2024年3月26日,海底捞交出2023年成绩单,营收净利双双大增。财报显示,海底捞营收414 亿,同比增长33.6%;净利润达44.9 亿,同比增长174%。

但细看,公司扩张速度明显放缓,2019年至2023年,海底捞餐厅数量分别为768家、1298家、1349家、1371家和1374家,对应增幅分别为69%、3.9%、1.6%、0.2%。

来源:罐头图库

在许多餐饮品牌都在追求“万店规模”的时候,海底捞仍渴望开店。在2023年半年报业绩发布会上,海底捞就曾表示,二线城市展现可以继续加密的潜力,三线及以下潜在市场广阔。但在经历了一次“冒进的扩张期”后,海底捞也开始变得“谨慎”了起来。

于是,这位坚持直营30年的“火锅一哥”,在2024年3月,在公司官网上挂出申请加盟二维码,公开招募加盟商。尽管,海底捞曾多次声明:“不接受任何形式的加盟、合作、特许经营等申请,请广大消费者和投资者明鉴”。但现在看来,加盟的风还是吹到了海底捞。

海底捞引入加盟,是助力餐厅的网络扩张,在直营为主的基础上,用加盟的方式来丰富经营手段,但对于加盟规模和开放加盟的速度是谨慎的,因此加盟门店会非常少。”海底捞董事会副主席周兆呈介绍。

新媒体“零售商业财经”援引行业专家观点称,海底捞开放加盟可视作品牌发展策略的一种转变,只是过快的扩张速度可能会导致服务质量下降和食品安全问题。因此,海底捞需要在扩张速度和质量之间寻求平衡,确保品牌长期稳健发展。

“新加坡首富”的资本版图

截至目前,在张勇的火锅产业版图上,共有海底捞颐海国际特海国际(港股)三家上市公司。海底捞为国内“海底捞”餐厅经营主体,特海国际为“海底捞”餐厅海外经营主体,而颐海国际为上述火锅门店的指定原材料供应商。

早在1994年,电焊工出身的张勇与妻子舒萍决定创业,和两位好友一起在四川简阳开出第一家海底捞门店。凭借着周到的服务和菜品的味道,这家小店受到不少消费者的喜爱,并从四川走向了全国各地,逆袭成为国内火锅界龙头。

来源:罐头图库

随着门店数量的扩张,“火锅”背后的资本路也正在紧锣密鼓地铺开。

2005年,海底捞投入运营了第一条火锅底料生产线。2016年,做火锅底料业务的“颐海国际”被海底捞剥离上市,张勇、舒萍夫妇持有其47.76%的股权,系最大股东。

2018年,海底捞也成功登陆港股,上市当天市值为945亿港元。巅峰时期(2021年年初),海底捞的市值一度冲破4500亿港元。

2022年,海底捞开始分拆海外业务,该业务经营主体为特海国际《招股书》显示,本次发行前,张勇控制的实体合计拥有特海国际47.64%的已发行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招股书》中,还披露了特海国际与海底捞、颐海国际的关联交易。

其中,特海国际与海底捞主要是在商标授权领域合作,海底捞授权特海国际永久独家使用该商标。

而特海国际则从颐海国际购买火锅汤料、中式复合调味品产品及其他用品。2021年至2023年,两者产生了860万美元、1210万美元和1370万美元的货物采购。

来源:《招股书》截图

除了这三家上市公司,张勇还布局上下游产业链,资本局横跨餐饮、娱乐、物流、教育等领域。其中包括新三板冒菜公司优鼎优、供应链蜀海微海餐饮管理培训公司、蜀韵东方装修公司等。

在多家公司带来的泼天富贵下,2019年8月29日,杂志《福布斯亚洲》发布新加坡50大富豪榜榜单,张勇以138亿美元身家登上新加坡首富之位。不过,据《福布斯》最新公布的2024年全球富豪榜,张勇身家为49亿美元,排名已经跌至新加坡第六。
如今,张勇成功带领海底捞走出国门,过程艰难,却也是一场征途。在国内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出海更像是一个出路。“成功的国际化可以提升海底捞的全球品牌形象,同时,也会减少其对单一市场的依赖,提高公司的整体稳定性。” 中国企业资本联盟副理事长柏文喜表示。那么,“海外版”海底捞,能否顺利上岸美股,又能讲出怎样的新故事呢?

你和身边的朋友吃过海底捞吗?体验感如何?评论区聊聊吧!

全部讨论

05-13 15:21

【“海底捞之父”又双叒叕要IPO敲钟了!】
此前,2022年12月30日,特海国际(9658.HK)刚在联交所上市。若此次IPO顺利,将成为继颐海国际(1579.HK)、海底捞(6862.HK)、特海国际(港股上市)后,海底捞创始人张勇收获的第四个IP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