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1
$恒生医疗ETF(SH513060)$ $纳指生物科技ETF(SH513290)$ $标普生物科技LOF(SZ161127)$

尖端科技,我们不跟?
原创 阿基米德君 阿基米德Biotech 2024-06-06 22:10 重庆 63人听过
不希望发生的事,正在发生。
当海外mRNA三剑客ModernaBioNTechCurevac全面复苏之际,国内mRNA产业链却全面溃败。沃森生物今日股价创下近7年新低,曾经把超一半研发费用投入到新冠mRNA疫苗临床研究中,最后拿到船票时船却不开了。国内mRNA三剑客艾博生物、斯微生物、丽凡达生物颗粒无收。
艾博生物2021年获得共计超11亿美元融资,位居全球生物技术融资之首,创始人英博意气风发:mRNA技术拥有无限潜力,而一切只是刚刚开始。
他没有说错,mRNA技术在海外狂飙突进,而国内却一直卡在开始阶段。在尖端生物科技领域,我们有停滞甚至放弃的迹象,风险宽容度最高的一级市场也变得保守。综合医药观澜数据,2024年1-5月,国内至少57家Biotech完成新一轮融资,其中仅有2家mRNA创新药企,涉及前沿技术领域的有15家,仅占比26%,以往霸榜的核酸药物、细胞疗法、基因编辑全面退潮。
回报在哪里?前沿技术穿越的死亡谷过于漫长,各方都心生寒意。当Biotech拥抱工程抗体(ADC、双抗)的组合式创新、小分子me-better的改良式创新,当传统药企驻守以仿创结合、以仿养创的商业堡垒,生物科技的中国式创新正走上一条务实的道路。
冒险精神消失了,少年老成,这是幸还是不幸?
01
mRNA外热内冷
mRNA技术没有证伪,只是在中国被打入冷宫。
Moderna的mRNA呼吸道合胞病毒(RSV)疫苗(mRESVIA)5月31日获得FDA批准上市。这是继新冠疫苗后全球第二款商业化mRNA疫苗,也是全球首款非新冠mRNA疫苗。
mRNA疫苗的成功高度依赖资本输血。mRESVIA的批准主要是基于一项在22个国家或地区开展的III期临床试验ConquerRSV,共有约3.7万名60岁或以上成年人入组。
mRESVIA在III期试验中未发现严重安全性问题,有效性方面不劣于全球已有上市的2款用于60岁以上成人的RSV疫苗,mRESVIA、Arexvy(GSK)、Abrysvo(辉瑞)分别可将RSV相关的LRTD风险显著降低83.7%、82.6%及66.7%。
2023年,Arexvy销售额为12.38亿英镑,Abrysvo销售额为8.9亿美元,mRESVIA也势必成为爆款。Moderna的2024年全年销售指引约为40亿美元,其中包括RSV疫苗的收入。
Moderna下一个重磅是mRNA-4157,有望成全球为首款上市的mRNA肿瘤疫苗,最早将于2025年商业化。与K药单药治疗相比,mRNA-4157联合K药治疗可显著改善经手术切除高风险黑色素瘤患者的无复发生存期(RFS),可使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49%,并改善无远处转移生存期(DMFS),使患者的远处转移或死亡风险降低62%。目前该款疫苗有三项临床III期试验进行中,分别用以治疗经手术切除的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与皮肤鳞状细胞癌患者。
BioNTech在通用型肿瘤疫苗(FixVac,针对共有TAA的通用型货架产品)、细胞治疗(CARVac,CAR-T增强RNA疫苗)、细胞因子(IL-2/7)及小分子免疫调节剂(TLR激动剂)领域广泛布局。
BioNTech在手现金169亿欧元(2024Q1),成为融资渠道枯竭的中国Biotech的最大白衣骑士。自2023年起,BioNTech相继与昂科免疫、映恩生物、道尔生物、普米斯、宜联生物和药明生物达成协议,引进了多款单抗、双抗和ADC的开发和商业化权益。
Curevac今年4月催化剂不断,与德克萨斯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联合开发mRNA新型癌症疫苗,与葛兰素史克合作的季节性流感疫苗开发计划的第二阶段中期数据披露。
Curevac股价自4月25日以来翻倍,主要受益于美股生物科技的整体回暖。纳斯达克生物科技指数(NBI)权重股福泰制药最近连续3天历史新高,年初以来涨幅接近19%,其他主要权重股年初以来涨幅也都可圈可点,包括Moderna莫德纳(55%)、阿斯利康(21%)、再生元制药(14%)、安进(8%)等等,BioNTech、Curevac也是其成分股。
美国通胀黏性过强,造成降息预期混乱,NBI今年经历较长时间蓄势,但长期向上趋势是明确的。6月5 日,加拿大央行宣布下调基准利率至4.75%,在G7国家中率先降息,而美国一系列经济数据疲软,5月ADP新增就业15.2万人,为3个月最低水平。市场共识转向全球降息,有利于NBI重拾升势。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跟踪NBI,最近悄然逼近新高。
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兼顾稳定性和高弹性,其标的指数NBI相比于XBI跟踪的标普生物科技指数的长期走势更加规整,风险收益特征更优。
错过了纳指100,不应该再错过纳指生物科技。
相信未来生物科技,定投纳指生物科技。纳指生物科技ETF(513290)在场内可以T+0交易,在场外可通过联接基金A(017894)、C(017895)进行申购、定投。
02
做配套,我们是擅长的
马云曾说:“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做CEO”。然后,他让张勇担任阿里巴巴CEO。
互联网科技领域的教训是,过于注重眼前的KPI、财务稳健,可能在长期的生态和创新模式迭代中输掉。
国内mRNA研发管线主要处于临床前或临床I期,创投机构确实会眼前一黑,看不到退出的那一天。
艾博生物官网称,mRNA药物研发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其狂犬病疫苗、呼吸道合胞病毒疫苗(RSV)、带状疱疹疫苗、四价流感疫苗全部处于临床前阶段,肿瘤管线进度最快的是ABO2011(编码细胞因子IL-12mRNA的脂质纳米球注射液),去年6月获批临床,其他5条肿瘤管线还没提交IND。
据医药魔方数据库,国内药企开发的RSV mRNA疫苗多数处于临床前阶段。石药集团、阿法纳生物RSV mRNA疫苗IND申请均在今年4月获得受理,深信生物二价RSV mRNA疫苗IND申请在今年3月获得受理。艾美生物RSV mRNA疫苗及带状疱疹mRNA疫苗今年6月提交临床试验预申请。三叶草生物二价RSV PreF-三聚体亚单位候选疫苗,目前处于I期临床阶段。星锐医药的STR-V003海外进展较快,于6月启动I/II期研究。艾棣维欣的重组蛋白RSV疫苗(AEO11佐剂)AD110,预计2024年可以完成II期临床。
RSV疫苗算是国内mRNA非新冠管线中进展最快的,mRNA肿瘤疫苗估计还要在黑暗中摸索5年以上。尖端生物科技在早期总是会遇到效率低下、浪费巨大的问题,当前环境对这种不划算的创新模式已经没有耐心。
创新不能被计划,如果凡事都去卷即时回报、即期满足,生物科技领域将永远受制于人。
于是,引进模式再次抬头。今年2月7日,和其瑞医药完成近2亿元人民币的B+轮融资,堪称资本寒冬的一个亮点,其核心产品HMI-115是从拜耳(Bayer)引进的一款靶向泌乳素受体(PRLR)的单克隆抗体。
图片临床在研的基因编辑治疗项目
前面提到的福泰制药,其CRISPR/Cas9基因编辑疗法去年12月在美国上市,用于治疗12岁及以上的镰刀型细胞贫血病(SCD)患者,定价220万美元。
国内上市药企集体缺席基因编辑疗法,仅有财力薄弱、高度依赖融资的初创公司布局,并且处于临床早期,获批上市还有5年左右(详见2023年11月《基因编辑疗法在国内没戏》)。下游基因编辑公司可能会受制于支付条件,广东为地中海贫血高发病区,是目前唯一可行的商业化突破口。国内企业在基因编辑领域的优势还是做供应链,上游提供原料、耗材等基因合成,中游提供CDMO业务。
做配套,我们是擅长的。

全部讨论

06-07 07:57

还是吃吃中药和仿制药吧,进口药只能给特权阶级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