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弱”的俞敏洪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俞敏洪关闭了评论区。

“过去一年里,在网络上被谩骂、指责,甚至被侮辱的次数是我100辈子总量都不止。”

出现在镜头里会被骂,发个通告会被骂,出去旅个游也会被骂……“小作文”事件后,俞敏洪和东方甄选成了靶子,无论董宇辉和俞敏洪怎么呼吁,都阻止不了被攻击。

与辉同行和东方甄选的粉丝形成了有些对立的局面,主播的任何一个小错误又会引起网络上的新一轮攻击。东方甄选GMV在增加,股价却越来越不稳定。“今年3月,宇辉和我讨论公司是否独立的问题。我意识到,如果不分开,可能未来会互相绞杀。”俞敏洪说。

对于这次分手,非常遗憾,但不可避免。而“离婚财产”如何分割,成为另一个关注焦点——除了1.41亿元此前已经打到董宇辉账上的分红,“与辉同行”还剩1.41亿元净利润也送给董宇辉,还有为董宇辉支付的7658万元“与辉同行”股权购买款,合计3.58亿元。

能给的都给了,扶上马还送一程。这场代价不菲的离婚,俞敏洪“认怂”了?后退了?太软弱了?

后退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有网友不断问我未来什么时候能把评论区打开,他们想给我留一些言,我想在合适的时间我肯定还是会打开的,我希望能够一切进入正常状态。”

对一个讲情面的人来说,过去半年的日子,实在太不体面了,太不安宁了。

他和董宇辉一起直播,有人骂他蹭热度;他不和董宇辉直播,有人骂他“卸磨杀驴”;他去东方甄选,有人骂他偏心;他感慨一句公司没做好,有人骂他伪君子;他恳求大家不要去攻击年轻主播,有人骂他纸老虎……反正,俞敏洪怎么说怎么做,网友总能找到骂他的理由。

或许,某种意义上来说,被误解是表达者的宿命。

这些误解,有些可能没有恶意。允许误解发生,需要强大的自信、勇气和意志力。在无数次风波中历练过的俞敏洪,不会一遍又一遍地陷入自证的陷阱。

他这一代成功的企业家,风浪见得多,口水也见得多。但像他这样,在发达的网络社交媒体环境下,持续被卷入其中成为整个舆论风暴的核心,并不多见。他从中得到的支持是指数级的,从中得到的谩骂更是指数级的。这的确很考验心态。

网上造谣俞敏洪的阴险、铁公鸡、虐待员工,把他说成了十恶不赦的凶残老板。俞敏洪有点累了,大不了远离是非之地、主动放飞自我、寄情于山水。但对一家互联网公司的影响是真实存在的。东方甄选的主播们心态受到严重伤害,公司人员状态不稳定,直播中稍有失误又引发新一轮攻击……

当“饭店、大厨、厨师”们之间的矛盾越来越大,外界等着看一场血肉横飞、两败俱伤的惨烈分手大战时,等来的却是一场真诚、体面的告别。

正如俞敏洪所说:“人在关键时刻,是要知道后退的。所谓的‘后退’不是能力上的退化,而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无论我怎么吃亏,都得让事业做下去,都得让大家共赢共生”

俞敏洪曾经的合伙人王强总是笑谈“老俞出了名的节省”。

“以前我们在秦皇岛讲课,老俞说今天请你吃海鲜,走进一个海鲜店,服务员端上一盘螃蟹,特别好的螃蟹。老俞说有没有低一档的,服务员又端上来,老俞说还有没有更差一点的。他不当着大家面,至少我在,我作为一个见证。结果最后服务员说,老板你究竟要什么样的螃蟹?我说这你还不明白,残疾的,腿越少越好,只要便宜。只要能为公司省钱。”

为了给公司省钱,俞敏洪更是出了名地“压榨自己”。

公司初创期,俞敏洪尽量自己上课。“毕竟我是不用给自己发工资的,这样培训班赚的钱都可以用来进行扩大再生产。”

1990年代初,俞敏洪招到第一批学生,收了第一笔学费以后,拿了120元去买了20盒磁带,最后还自责自己怎么花了那么多钱。“因为120元相当于一个学生的学费,我觉得这钱花得太多了。”

“我们每笔花费都要精打细算,因为害怕最后干不下去了,亏本了,没人帮我们还钱。”俞敏洪回忆道,“大家都知道教育培训行业曾有一些培训机构,把家长交的钱花完了,就关门跑路了。这样的事情在我这里是永远不可能发生的,因为我一开始就非常小心谨慎,觉得欠学生一分钱都是罪过,既然学生交了钱,我就必须把这门课实实在在地讲到最高境界,让学生满意,这样我才能达到自己内心安宁的状态!而且,提高自己的讲课水平还可以同时培训新老师,省下来的钱还能用在新东方进一步的发展上。”

这样一个“小气吧啦”“拼命压榨自己”的老俞,在20世纪90年代,是用麻袋给老师分钱。因为他觉得一个优秀的老师,应该有一份体面的薪资。“用靠谱的人,做伟大的事,给他们分更多的钱。”

利己,无可厚非,如果一个人没有利益心,没有功名心,也就没有上进心。但在商业社会,利己又利人,是一种高明的人生哲学。抱着“我要赢,我要多吃多占”的心态不放,那么最后的结果一定有问题。有不少创业者明明生意做得挺好,内部开始打架,打得一塌糊涂,最后互相死不买账,变成双输局面,这样的案例还少吗。

而新东方三十多年来,经历了无数次内部矛盾和斗争,但都一次次成功化解。为什么?因为俞敏洪始终站在“为我周围的人着想,始终抱着爱护我周围所有人的心态来解决问题”。

“在北大的时候,当时王强是我的班长,徐小平是我的团支部书记。我也是抱着无论我怎么吃亏,都得让这个事业做下去,都得让大家最后一定要达到共赢状态。”俞敏洪曾说,你的企业是要用你自己的坚韧不拔、忍辱负重、放弃利益,来成全别人,“不妨先让别人赢,你赢在最后”。

退场时保留多少体面,返场时就收获多少掌声

当年,在教培行业大地震时,新东方整个公司岌岌可危,维持生计都很困难,俞敏洪首先想的是公益。他大手一挥,将八万套课桌捐给乡村学校。将近八万套桌椅,价值在5000万元以上。加上运输费用各种成本,总价值差不多1亿元。虽然董事会很多人有异议,但俞敏洪一个人压了下来。

当时的新东方已经面临市值缩水,市值跌去90%,营业收入减少80%,全面停招学生,但是他依然义无反顾做了两件事。一是对已缴费的学生家长,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款。对于报名后未开课学生的退费要求,无条件给予退费。

二是有序迅速结清了员工工资,不拖欠。那一年,员工辞退6万人,退学费、员工辞退N+1、教学点退租等现金他支出近200亿元。当时是什么环境?大部分教培机构在跑路,对于缴纳的费用不予退费。当时,一些培训机构的老板黯然退场,唯独俞敏洪用一种壮士割腕的离场方式,让人敬佩。

退场时给自己保留了多少体面,返场时就能收获多少掌声。看一个人的品性,要看他在低处时,看他在落魄时的言谈举止。退场时,也是满满的慈悲心,这就是俞敏洪的格局。

而后,他带着新东方的老师们绝处逢生,东山再起做出“东方甄选”。

俞敏洪常常剖白自己的“软弱”。“我的个性问题,其实我也知道,做事情的时候,对一件事情的方向性的能力还算可以的。但是我的身上的这种杀伐决断,其实是远远不够的。”

今天,到了一个分水岭。既然双引擎走不动,那么长痛不如短痛,俞敏洪把与辉同行彻底送出去,并且做到绝对厚道。俞敏洪只有一条路可以走,那么不管多大的代价,都是最小的代价。如果绝路是必须走的路,那绝路就是生路。文/林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