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产早参 | 前5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6万个;上半年十强房企共交付超67.6万套新房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 2024年7月12日 星期五 |

NO.1 前5月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6万个

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7月11日消息,2024年,全国计划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4万个。根据各地统计上报数据,1—5月份,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2.26万个。分地区看,江苏、山东、河北、辽宁、浙江、上海、湖北、重庆等8个地区开工率超过50%。

点评:城镇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正稳步推进,对于提升居民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尤其对房企而言,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不仅是社会责任的体现,也带来了新的商业模式和增长点。鉴于此,房企可以通过参与此类项目的建设和运营,拓宽业务范围和收入来源。但项目的推进需要协调多方利益,确保改造质量与进度,这也考验着企业的综合实力和项目管理能力。

NO.2 上半年十强房企共交付超67.6万套新房

7月11日,中指研究院发布报告显示,上半年15家企业交付房屋套数超2万套,8家企业交付套数超5万套。其中,碧桂园交付超15万套;交付规模排名前十房企合计交付套数超过67.6万套。数据显示,上半年,碧桂园交付套数为15.45万套,绿地为7.44万套,万科为7.4万套,位居排行榜前三位。另外,中海、绿城融创新城控股、龙湖也均超过5万套。中指研究院指出,在房地产逐渐回归居住和民生属性的大背景下,交付已成为房企经营链条中最重要的一环,房企的交付力既是社会责任的担当,亦是其产品力、竞争力更深层次的表达,更是立足长期主义穿越长周期的关键。

点评:数据反映了房地产企业的交付能力,这一指标在市场回归理性、购房者注重实用性价比的大环境下尤为重要。碧桂园等头部企业能够交付如此规模的项目显示了其强大的建设和管理能力,这直接关系到企业口碑和市场竞争力。对房企而言,提高交付质量和效率是吸引和留住客户、提升品牌影响力的关键所在。

NO.3 龙光集团境外债重组再获重大进展

7月11日,龙光集团发布境外债务重组进展公告称,于本公告日期,持有现有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超过92%的现有票据持有人已签署债权人支持协议。公司目前正积极与包括现有票据持有人在内的境外债权人磋商,力求达成境外债务的全面整体重组。龙光集团同时宣布,截至2024年7月10日,深圳市龙光控股有限公司发行的21笔境内公司债券及资产支持专项计划(ABS)调整本息兑付安排等议案均获得持有人会议表决通过。据此议案,每笔债券分别新增设定10个月宽限期。龙光公告表示,境内公开市场融资产品调整兑付安排,对稳定本公司的经营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点评:这表明龙光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取得了初步成效,较高比例的债权人支持意味着公司的重组方案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市场接受;债券调整的表决通过,也为其缓解短期偿债压力创造了条件。这些举措对企业恢复正常经营和长期稳定发展至关重要。不过,龙光集团在解决债务问题的同时还需关注市场变化和企业基本面的持续改良,以保障重组后的可持续经营。

NO.4 禹洲集团与债权人达成重组协议

7月11日,禹洲集团发布公告称,公司与多数初始同意债权人订立修订契据,订约方同意修订重组支持协议及条款书,以将公司作为借款人的若干贷款纳入重组方案及计划。除将现有贷款纳入重组方案及计划外,重组方案的经济条款基本维持不变。

点评:此次将现有贷款纳入重组方案,表明公司在积极应对债务风险,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实现财务结构的优化和债务压力的缓解。对债权人而言,此项协议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利益的实现,现有债权人能够获取更为确定的偿债安排。禹洲集团的这一策略是应对当前行业困局的一种务实做法,但长远来看,公司仍需在营销、成本控制、项目选择等方面加大力度,以实现根本的经营改善。

NO.5 冠城大通拟向控股股东出售房地产资产

7月10日,冠城大通发布关于筹划重大资产出售暨关联交易的提示性公告显示,公司拟将持有的房地产开发业务相关资产及负债转让至控股股东(或实际控制人指定的关联公司),本次交易资产涉及的具体资产范围尚需交易双方进一步协商确定。交易完成之后,将不再从事房地产开发业务,经营上聚焦电磁线的研发、生产与销售主业,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适时通过扩产、并购等各种方式进一步做大做强电磁线业务,并寻求现有业务相关产业链上下游及横向并购机会。公告称,本次交易拟采用现金支付方式,不涉及发行股份,不影响公司的股权结构,不会因此导致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发生变更。

点评:这是市场环境变化和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共同作用结果。从资产出售的角度来看,公司选择现金支付方式,可见其希望通过此次交易快速获得流动资金,以缓解可能存在的财务压力,并支持其电磁线业务的发展。此举有利于公司聚焦核心竞争力,但应警惕重组过程中可能产生的各种风险,如资产评估的合理性、交易的公允性等。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