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搜!国际知名大牌突然宣布:贾玲为代言人!网友:找对人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曾多次因代言人“塌房”登上热搜的国际奢侈品牌Prada又官宣了代言人。这一次,网友直呼“终于选对人了。”

6月2日,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官宣贾玲为代言人,并称其是“中国国民度最高的演员之一”。在由摄影师王子千拍摄的宣传视频中,贾玲提到了她对影视创作和时装的态度,核心口号是“不跟风,就做自己”。

这是普拉达转变代言人策略的写照。此前Prada已经频繁和运动员进行合作,在2022年北京冬奥会前夕曾为巩立姣、李芷萱、熊敦瀚和杨舒予提供定制服饰,并在同年宣布马龙为品牌大使。到2023年,Prada成为中国女足官方合作伙伴。

普拉达请贾玲代言

6月2日,Prada宣布贾玲正式成为品牌代言人。宣传视频尾声贾玲点题个人宣言“不跟风,就做自己。

同时,@贾玲 发文表示,镜头与色彩,故事与轮廓,与@Prada普拉达 一起共塑非凡。

这是1个月内,贾玲斩获的第二个代言。5月15日,蒙牛乳业官宣贾玲成为新的品牌代言人。

随后,#贾玲Prada#迅速冲上热搜第一。

对于这次代言,有网友表示“终于选对人了”“找了一位安全的代言人”。

此前,贾玲为拍摄电影《热辣滚烫》减重100斤。今年春节档,电影上映之后热度极高。

彼时,贾玲还登上了《时尚芭莎》的封面,她穿搭干练、时尚,被网友们认为是“Prada应该签下的代言人”。

贾玲是中国最卖座的女性导演。她执导的首部长片《你好,李焕英》收获54.13亿元票房,位居中国电影票房总榜第三位;第二部长片《热辣滚烫》获得34.6亿元票房,夺得2024年春节档票房冠军、观影人次冠军,打破中国影史春节档剧情片档期票房纪录,是目前位居2024内地电影票房总榜首位。

另据灯塔专业版,贾玲主演电影票房突破100亿元,成为中国影史第4个票房百亿女演员。

Prada曾因代言人

频频“塌房”上热搜

此前,Prada因代言人频频“塌房”上了热搜。

2023年6月蔡徐坤风波发生后,大批网友纷纷在Prada官方微博下留言:“你的代言人好像又出事儿了。”甚至有人调侃Prada为“塌房指路明灯”“Prada的眼泪啪嗒啪嗒掉”。

在蔡徐坤之前,Prada就先后经历了郑爽、李易峰等多名品牌代言人接连翻车,加上蔡徐坤,Prada似乎陷入了“代言人魔咒”。

“在代言人的选择上,(Prada)选择了最容易暴雷的流量艺人。”要客研究院院长、奢侈品研究专家周婷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Prada接连遇到“塌房”代言人,暴露出品牌在选择代言人前没有进行专业分析和调研。

Prada接二连三经历代言人“塌房”事件,也给所有大牌在选择代言人上敲响了警钟。

“(不应)过于关注代言人当时的商业价值表现,而忽略代言人的出身资质、教育背景、性格人品等其他方面的真实情况。”周婷告诉记者,尤其在选择艺人时,品牌切忌过于追逐热点和流量,局限于当下的“火”与粉丝购买力,而忽视代言人对品牌声誉发展的长期影响。

据界面新闻,随着流量艺人频繁“翻车”,加之过去几年里,饭圈文化有退热的迹象,现在已鲜有引发全民讨论的偶像出现。这样的背景下,包括Prada在内的多个奢侈品牌开始调整代言人策略Prada在品牌代言人选择上已做出了一些转变。继续和流量明星合作,但增加对其它领域名人的关注程度。运动员和导演的粉丝或许无法为品牌刷流量和销量,却更能背书奢侈品牌的高端形象。

2023年7月10日Prada官宣与中国国家女子足球队成为合作伙伴。

这并非其与中国运动员第一次达成合作,此前Prada已邀请乒乓球运动员马龙和篮球运动员杨舒予任品牌大使。

根据财报,Prada在2023年的销售收入同比增长12%至34.88亿欧元,而在2022年则同比增长25%至32.52亿欧元。

2024年,全球奢侈品大牌似乎都在趋冷。今年一季度,LV母公司LVMH、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Kering)业绩均为下滑,但Prada销售额却在增长。4月25日,普拉达集团披露2024年一季度财报。财报显示,截至3月31日止的三个月,普拉达集团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6.5%(按固定汇率计算,下同),达11.87亿欧元,超市场预期。作为主力品牌的Prada,销售额同比增长7%至8.26亿欧元。

包括中国市场在内的亚太地区是普拉达集团的营收贡献大户。今年一季度,亚太地区销售额同比增长16%至3.76亿欧元,是普拉达集团的第一大市场,销售额占比达37%;欧洲地区销售额为2.59亿欧元,同比增长18%;美洲地区实现销售额1.81亿欧元,同比增长5%;日本地区增速最快,销售额同比增长46%至1.45亿欧元。

编辑|程鹏 易启江

校对|汤亚文

封面图片来源:Prada官网

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Prada 、每经app(记者:杜蔚 丁舟洋)、界面新闻(记者:陈奇锐)、公开信息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