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面临技术、市场、规则等多重挑战 飞行汽车大规模商业化尚需时日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每经评论员 范文清

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打造低空经济等新增长引擎以来,作为发展低空经济的重要载体,飞行汽车愈发受到重视。包括传统车企、航空制造商、新创企业在内的众多公司都在积极布局飞行汽车领域,纷纷推出不同的概念和方案,有的已进入实车测试阶段,有的即将开启预订。

所谓飞行汽车,从狭义上讲是面向智慧立体交通、具有飞行功能的汽车,它具备电动、垂直起降和智能推进三大基本特征。当下最具代表性的就是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eVTOL)。它不仅能解决交通拥堵难题,其应用场景还可以从日常出行的基本用途拓展到区域客运、货运、紧急医疗服务等其他领域。

基于飞行汽车良好的发展前景,目前,我国包括小鹏汽车东风汽车广汽集团上汽集团等在内的多个车企均有在飞行汽车领域布局。有的飞行汽车制造商订单甚至已经排到了2025年之后。

尽管“低空经济”的赛道正日益拥挤,但飞行汽车要真正“飞”入千家万户还面临着技术、市场、规则等三大层面的挑战。

首先,从技术层面来看,飞行汽车的设计和制造难度很大,需要突破车体平台、低空智能驾驶、动力推进等多个技术难点。其中,在最为关键的动力技术上,当下应用于新能源汽车上的新能源系统能力和功率密度尚不能满足飞行汽车要求,导致飞行汽车载荷小、航程短,尚难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另外,为确保安全性和可控性,飞行汽车要想面向公众大规模应用,就必须实现完全自动驾驶,这就给飞行汽车的智能驾驶技术提出了较高要求,其应用场景也将因之受限。

其次,从市场层面看,当前飞行汽车的市场需求和接受度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一方面,飞行汽车的价格和成本较高,超出了大多数消费者的承受范围;另一方面,飞行汽车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还有待验证,需要增强消费者的信任和认同,通过多种方式和渠道,培育和扩大潜在的用户群体。

第三,从规则层面看,飞行汽车目前还缺乏相应的监管标准。作为一种新型交通工具,飞行汽车涉及空中和地面两个领域,需要同时符合航空和汽车的法律法规。但是目前全球范围内,对飞行汽车的定义、分类、适航、驾驶、运营、保险等方面,还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对飞行汽车的监管态度和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尽相同。这就需要各国政府、行业协会、企业和社会各方共同参与制定飞行汽车的法规和标准,以保障飞行汽车的安全、合规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广泛的应用场景为飞行汽车的商业化发展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但现实中的技术难点和待完善的规则体系,都在向人们昭示着飞行汽车的大规模商业化尚需时日。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