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餐品牌如何突围?业内人士:低价不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能力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突破5万亿元大关,餐饮行业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等多个特征显现。目前中国餐饮业的总体营收和连锁化程度在不断提升,赛道不断细分。另一方面,中国餐饮业面临着内卷加剧,竞争进一步白热化的现状。

5月10日,由世界中餐业联合会、央广网餐饮频道、红餐网联合主办,红餐成长社承办的“2024中国餐饮城市行-北京站”活动成功举办。这也是2024年“中国餐饮城市行”系列活动的第三站。

在这场探究“中餐品牌突围之路”的特别活动上,万店盈利智库创始人兼CEO陈志强提出“选品如选命,定价定生死”,他认为,低价不是一种选择,是一种能力,从千店品牌到万店品牌,中餐餐企“只有系统发力,最后借助资本市场科技力量,才能超越”。

中餐市场进入到存量竞争时代,寻求出海成为不少品牌热议的话题。

不过,马华国际总裁于永辉提示,餐企出海市场容错率比较低,需要在谨慎投资情况下做好充分的准备。比格披萨创始人赵志强表示,“饮出海”比“餐出海”更容易。“这些奶茶类的,因为它供应链、管理包括国外市场的容积规模还是比较大的,所以出海可能比较容易成功。”

“选品如选命,定价定生死”

国家统计局近日发布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餐饮收入52890亿元,同比上升20.4%;限额以上单位餐饮收入13356亿元,同比上升20.9%。中国饭店协会会长陈新华说:“2023年餐饮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增速领跑其他类型。”

在此背景下,“小吃小喝”项目成为资本和市场的新宠。

红餐网数据显示,2023年国内餐饮行业相关融资事件共发生了175起,与2022年的238起相比大幅减少,但资本关注的方向也有新变化,在2023年获融资的餐饮品牌中,小吃、小喝类型的品牌占据了相当大的部分,小吃和饮品两大赛道共产生85起融资事件。

陈志强表示,现在蜜雪冰城在全球的咖啡和奶茶店已经超过3.5万家,2023年蜜雪冰城门店零售规模突破400亿元,净利润突破32亿,“今年应该有40亿以上的净利润”。

复盘过去5年的成长过程,陈志强指出蜜雪冰城的核心战略就是:“把10块钱以上产品全部砍掉,专注于10块钱以下。”他强调,目前国内奶茶领域10块钱以下的只有蜜雪冰城和甜啦啦这两个品牌。

“选品如选命,定价定生死。”陈志强表示,按照第七次普查数据,中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每个月在2000块钱以下的有9.6亿人。他指出,“小吃小喝”饮料行业的黄金线是10块钱,生死线是20块钱。

在研究全世界领先消费品公司的过程中,陈志强发现,千店融通和万店融合,无一例外,需要在爆品上、亿元单品上真正做出来。陈志强介绍,蜜雪冰城整个公司光柠檬水销售超过15亿元,应该是十六七亿元,这一个单品给公司贡献的销售收入超过10亿美金,给公司贡献的净利润超过10亿元人民币。

“饮出海”比“餐出海”更容易

此前,上海交通大学连锁餐饮总裁EMBA班客座教授周鹏邦表示,2023年被视为中餐出海元年,2024年是出海的冲刺年。

对此,于永辉表示,良好的法律知识是餐饮企业出海的必要开端,除了中国法律知识之外,餐企要对国外的法律知识有更加清晰的了解,做到合法合规。其次,就是要在人才、产品和资金等方面做好储备,同时,于永辉也表示,餐企出海市场容错率比较低,不要盲目地进行出海。

赵志强认为,“餐”和“饮”是两回事,“饮出海”比“餐出海”更容易。他表示,外国各个国家的市场不如中国,且不同国家拥有不同的地理人口结构,这便推高了出海的成本,“你规模做不起来,利润再高没有用⋯⋯所以‘餐出海’有很大问题。”

艺康中国副总裁兼总经理李娜则认为,中餐出海一定是供应链先行。以艺康为例,艺康于1975年进入中国市场,原因正是当时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等企业进入了中国香港市场。“在中国,不管是要突破千店万店还是要出海,有一个可靠的合作伙伴非常重要。餐饮企业要找一个相对稳定的、陪企业一路成长、帮助其走出国门的供应商。”

局气创始人韩桐坦言,自己最早接触出海业务时,属于“逃荒出海”。当时局气在美国开了第一家门店,效果不错,接下来两三年出海将是局气一个比较大的战略布局。韩桐认为,一个品牌在国外开店的规模有限,通过多个品牌合作则能更好地控制成本。“局气可能开不了那么多海外店,但是如果有七八个品牌开出十几二十家门店,形成一定规模,也能控制成本。”

(封面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张建 摄)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