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品牌将使用上汽集团插混等技术 芦勇:技术开始反向输出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未来,上汽集团的下车体平台、插混系统、智驾智舱等技术都将会对外合作反向输出,外供对象会有一些外资品牌。”5月10日,在上汽荣威DMH超级混动技术品牌发布会上,上汽集团乘用车公司副总经理,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常务副院长、技术中心常务副主任芦勇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透露,上汽集团将与其他汽车品牌在技术层面进行多方面的合作。

据记者了解,“下车体”将是上汽集团与其他汽车品牌技术合作的关键领域,基本涵盖了电池、电驱、控制、底盘等核心技术要素。

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 刘国梅 摄(资料图)

事实上,此前,上汽大众总经理贾健旭在2024北京车展上接受记者采访时也曾透露:“作为合资企业,要把德方的资源、中方的资源都拿来为我所用。合资企业要学会借力,用新‘拿来主义’让合资走入新时代。上汽大众的德方股东已经同意所有混动车型全部交给上汽大众来主导开发,以更适应中国市场的消费者。”结合上述消息来看,上汽大众有可能成为上汽集团插混技术的合作和使用对象之一。

“一方面,在行业里,我们插混系统的热效率等各个指标都做得很高,是很好的选择。另一方面,欧洲有很多传统汽车强国,但做得越强反而越难以割舍,所以他们没有更多布局混动路线,这是我们为什么能反向输出的原因。”芦勇说。

上汽集团的插混技术为例,在影响混动系统性能的关键指标——发动机热效率上,上汽集团将突破46%。上汽集团创新研究开发总院副院长、副总工程师仇杰表示:“热效率的增加其实就是经济性的提升,与环保息息相关。”

值得注意的是,上汽集团布局插混技术这一领域是在2010年,并在2013年推出了荣威插电混动550 PLUG-IN车型,后续也推出了荣威e550插电式混动车型。彼时,在新能源发展早期,荣威的插电式混动车型与比亚迪秦、唐系列车型是插电式混动市场的主要车型。但由于两者的战略方向不同,后续发展也不尽相同。荣威品牌近年来的发展重点多在燃油车及纯电车型之上,而比亚迪则依托DM-i打造了多款爆款车型。

如今,荣威开始加速推进插混领域的布局。去年,荣威D7推出了DMH车型,今年荣威品牌发布了DMH技术品牌,并启动了荣威D5X DMH的预售。值得一提的是,荣威D5X DMH在尺寸、空间、配置、安全全面对标宋PLUS DM-i。

图片来源:每经记者 黄辛旭 摄

“如果和竞品做到一模一样,对我们来说其实比较容易、比较简单。但在整个产品立项、开发和推进过程中,我们还是投入了很大成本,而且很多成本投入的地方是客户看不到的地方。但是我们的目的就是把品质做好,做一台用户需要的高质量、高性能、高安全的车。”上汽乘用车公司首席市场营销管朴春旭透露,和竞品相比,荣威D5X DMH使用的是1.5T混动专用发动机,这增加了几千元成本。

芦勇也表示:“BYD(比亚迪)有自己的过人之处和优势,我们也有我们的优势。国内新能源赛道足够大,容得起中国很多企业联手起来,在技术上PK特斯拉,在市场上共同做大。现在明确可以看到,全球车企都在布局新能源赛道,如果上汽集团和BYD(比亚迪)能利用这个机会共同做强,是很好的事情。”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