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吕建明一条微博再谈精益生产和山高人为峰

发布于: Android转发:1回复:1喜欢:2

昨晚通策医疗董事长吕建明再次发博了,原文如下:
 
《哈佛商业评论》全球最杰出的CEO之一的Larry Culp来参加公司的活动,上一次见面是在前年,他去哈佛商学院当教授不久,他详细地听了我的通策医疗发展战略,对我们的布局表示了由衷的赞赏。这一次,对于通策医疗推行团队模式非常感兴趣,认为这是丰田精益管理在医疗服务领域的创新,值得作为商学院案例来研究。Larry Culp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将丰田精益管理带入丹纳赫集团,创造了著名的DBS系统。
 




连续看过我文章的朋友都知道,因为20来年长期沉淀制造企业的缘故,身上会有非常清晰的职业标签,对精益生产方式我是极其推崇的。前次发过几贴都是关于精益生产描述的,比如6月7日的《图话精益生产》
 



6月2日关于通策医疗的《ortholink是何方神圣》,当初就判断是类似丰田精益生产的一种方式,现在吕建明懂事长的发博证明了我当时的研判。



 
以前,我只是认为丰田精益生产体系只适合于产品制造类,现在Larry Culp早就导入了丹纳赫集团,真的证明了我的孤陋寡闻。更为高贵的,通策医疗将它创新应用到牙科的治疗上,真的是匠心独具,折服!
 
有意思的,在吕董的原博上有两条这样的跟帖,一条是担心精益生产的应用,会加大管理成本。明显看这就是行外人,对通策医疗的跟踪研究和认识也是很肤浅,只要稍加延伸阅读早前的文章,就不会有类似的发言
 




另一条,一看就是无脑情绪贴了,抵押房产买通策。一条信息就有这么大的冲天豪情,也是叹为观止了。
 
这两条信息综合起来看,就可以看出当前大A投资者的水平与认知了。从这个地方看大盘的有时候无厘头的跌跌不休,也不失之为一个行之有效的观察窗口。
 
犹记得前两年由于通策医疗的股价长期阴跌,吕建明董事长微博都不敢开评论,一旦开了评论,只怕会被无数口水吞没的失去了创业的乐趣。所幸他坚持住了,持续深耕细作,业绩终于出现节节攀升,股价表现亦如是。
 
另一个不得不说的就是光线传媒,当初光线传媒的股价也是跌的一塌糊涂,很多愤怒的投资者各种理由各种渠道的去怼董事长王长田。所幸去年光线传媒股价也有一波强势反弹。当前小崔阴阳合同的曝光,对传媒板块的影响会是持续不断的。昨天光线传媒董事长王长田再度发言,未来会有数千家影视公司倒闭,透过他的发言稍微有心的当可以发现其中的细节:
 
1、光线传媒是认真做事合规经营的好公司
 
2、未来大量垃圾公司的倒闭,光线传媒必是最大的受益者。别看华姨现在还有几分气势,那也是机构控盘与自救之举。长期来看,光线传媒已经有一哥的王者之相。
 
 
透过光线传媒,志邦股份,通策医疗三家公司的几位大股东可以发现,深耕细作行业,踏实做事夯实业绩,合规经营防范风险,不杀鸡取卵的追求短期爆发,着眼于未来可持续发展,才是最靠谱的。
 
很多投资者追求于一大堆眼前可以看到的量化定性数据,虽然并没有错。但我想说的,这只是一种精明,远谈不上聪明。企业经营的终极制胜之道,是人。最优秀的公司,一定会有最优秀的管理者,假以时日也一定会给以最优秀的量化数据业绩。
 
海到无边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对这一类型的公司是我孜孜以求的!
 
弱水三千只取一瓢,这是我正在践行和亟待完善的投资体系之核心。而这核心的认知正是取决于山高人为峰的思考。
 
大A传统优秀公司很多,比如茅台,比如中国平安,比如恒瑞医药,再比如大族激光。在我的认知中,这些是可以拿来配置一些保险仓足够可以了。当他们已经一骑绝尘而去时,再去追逐他们的脚步,还不如默默欣赏他们的背影。我们要做的是发现下一个这样的他们。
 
昨晚在“股道热肠也”的微博中看到这样一段话,深合我意:“求知比拼的是穿越重重迷雾,看到未来的能力。 ”愿与志同道合朋友共勉


全部讨论

2018-11-15 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