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了,金庸!江湖,犹在!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作者 | 格调君

来源 | 财经格调(cjgd6668888)

金庸之后,再无武侠;

一个时代传奇,就此谢幕!

1

巨星陨落,文坛失色

猝不及防!

就在我们尚未从咏哥离去的悲伤中回过神来,又一噩耗再度来袭!

刚刚,媒体曝出重磅:

新派武侠小说一代宗师、中国文坛巨匠金庸先生,在香港养和医院逝世。

据说金庸先生在默默聆听一位亲友跟他的视频电话,听着听着,就含笑而逝了。这一仙逝很温情,不武侠。

这也意味着一个时代的落幕:金庸之后,再无武侠。

小时候,我们都有一个当武侠的梦:自己一身绝世武功,除暴安良、快意恩仇,潇洒惬意的执剑走天涯。

但在现实中,由于法制和伦理的约束,我们只能将梦想的萌芽扼杀在摇篮中。

而金庸的文字是英雄主义的,一把琴、一把剑行走江湖,写出了每个人心中的向往,也弥补了我们人生的缺憾。

在他塑造的刀光剑影的江湖里:

巅峰对决的华山论剑、藐视大千,魏晋风流的黄老邪、狂傲不羁,逆行直上的独臂侠杨过,海纳百川,至大至刚的郭靖,酷如炎夏,冷似冬雪的夏雪宜……

让我们在另外一个世界中,触摸到武侠的精髓。

纵横文坛七十载,留下传奇武侠巨著十五篇:《书剑恩仇记》、《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天龙八部》、《笑傲江湖》……

为了方便记忆,他取每部作品名的头一个字集成一副对联: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短短的十四字,却浓缩了一位传奇武侠巨匠的一生。

大师虽走,江湖犹在!

2

李敖对骂,王朔开炮;

金庸“段誉式”反击!

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金庸携手梁羽生、古龙,开创了新派武侠的巅峰,而武侠也成就了金庸,一部《射雕英雄传》奠定了其新派武林盟主的地位,即使在1972年封笔后,时至今日,仍然无人超越。

更是唯一一位在世就收获数亿读者的文坛巨匠。

然而金庸一生中虽铁粉众多,却唯有两位国学大师,至死不渝的对骂、开炮,一度引发文坛瞩目。

其中向来特立独行的狂人李敖,自诩“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终其一生被骂过的超过3000人.

➤李敖骂因一首《乡愁》名动两岸三地的台湾作家余光中:势利中人,绝无真正诗人的真情可言。

余光中回应:“君子绝交,不出恶声”。

➤李敖骂中国文学泰斗鲁迅:他的勇敢是来自租界的保护;

旁白(鲁迅要是活着,一定会骂回去)。

➤李敖骂柏杨“只能靠耍嘴皮来作秀”;

柏杨回应:真小人常常做出丧尽天良的事。

➤李敖骂著名史学家钱穆:曲学阿世,大儒立场尽失

钱穆之女回应:真不知钱先生怎么会让他如此难忘

……………

如果说李敖的痛骂,更多的是快意恩仇,文人相轻的孤傲;

那么,撰文《“金庸式伪善”与“三毛式伪善”》,怒斥金庸的武侠小说不入流,信佛是伪善,则更多的是夹杂私人泄愤的主观情绪

李敖与金庸初为好友,相互欣赏,然而当李敖与台湾第一美女胡梦茵婚姻破裂后,身为香港权威媒体《明报》执笔人的金庸,深度挖掘爆料,让李敖颜面扫地。

恼羞成怒的李敖,自此与金庸分道扬镳,隔空对骂二十年。

向来崇尚“段誉式”以柔克刚的金庸,一改此前儒雅画风,强硬反击:因《明报》不袒护李敖,惹怒李敖!

而在两位长达二十年的相爱相杀中,武侠小说却一骑绝尘,不仅登堂入室,还大摇大摆。

今年3月28日,一代狂徒李敖撒手西归,如今被他骂了二十年的金庸,也安详离世,两位老友地下相逢,或许还能继续华山论剑,把酒论英雄。

相比李敖的狂,王朔则是语出惊人,不仅批判金庸虚伪,更是连带金庸小说,与成龙电影、琼瑶电视剧和四大天王,同斥为港台四大俗!

何为俗?

如果说接地气,让目不识丁的文盲,也有兴趣读武侠,看电影也算俗,那也是大俗大雅!

曾有人将鲁迅和金庸做对比:

鲁迅可以为人高山仰止,也可以被人打入地狱。这是鲁迅的光荣、骄傲、不同凡响,也是鲁迅的不幸,悲哀,先天不足。

但金庸却是无论放在天堂、人间、地狱都合适,都不引来争议。金庸随处可爱、四方媚态,为所有人喜欢、摩挲、品玩于股掌之间。

一言以蔽之,鲁迅是批判文学的巅峰,那么金庸则是通俗文学的泰斗。

文学既需要家国情怀的大气磅礴,更少不了普通市民的下里巴人。

只有百家争鸣,万花竞开的文学,才有持续焕发生机的活力。

回过头来看,王朔的批判,更多的是蹭金庸的热度,其针锋相对提出的中国文学四大支柱:新时期文学,摇滚,北京电影学院的几代师生和北京电视艺术中心的十年。

如今看来,只为笑谈而已。

无论是“新时期文学”,还是所谓的摇滚,都只是昙花一现,而电影和艺术,就是如今逃税成风、丑闻迭出的娱乐圈?

如果这也是中国文学的支柱,那还要支柱何用?

不过武侠的崛起,真的还需要感谢两位:

李敖对骂,让金庸武侠风靡港澳台;

王朔批判,加速了抢占大陆市场的进程。

本欲痛下狠手,狙击武侠小说正统化,却没成想,造化弄人,让武侠离正统更近!

3

巅峰止步,却成就了永恒的经典

世人认识金庸,因为武侠。

但金庸其实不仅仅是所谓的武侠泰斗,武林盟主。

在虚拟的江湖中,金庸能笑傲江湖,快意恩仇。

而在现实的家国世界中,更能顺势急流勇退,另辟战场,再攀高峰。

从1948年移居香港,1955开始首部武侠创作,到1972年封笔归山。

短短17年时间,就创作了15部堪称经典,屡屡被翻拍成影视剧的传奇小说,更是捧红了无数的影视巨星。

但就在舆论期待金庸能再出佳作,继续创造武侠传奇时,金庸却在1972年突然宣布:封笔!

对于一个视创作为生命的文人而言,正当壮年,堪称创作巅峰期时,却突然选择急流勇退。

内心的挣扎和煎熬可想而知。

但只有金庸明白,十五部经典,已然是武侠界的高峰,即使自己再执笔,很难再突破自己,留下次品,不如让经典永恒。

于是封笔后,金庸只做了两件事:

其一、写小说用了15年,但完善修订却花了46年;

其二、凭借一支锋利的笔杆,开创文人论政,传递中国立场、中国情结的先河。

从武侠到社评,从虚拟的江湖到现实的家国世界,金庸游刃有余的游走其间。

除了无人撼动的武林霸主,更是成为让世界瞩目的新闻学家、企业家、政治评论家、社会活动家。

如今斯人已逝,唯愿一路走好!

他日江湖相逢,再当杯酒言欢。

咱们就此别过!

认同请长按下方二维码关注巴巴频道,我们会持续为您提供最好的财经解读!

巴巴频道

微信号:

bbpd188

推荐理由:看懂财经热点、聚焦时事政治、领会商业奥秘。

▼ 长按下方↓↓↓二维码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