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智能汽车调研交流纪要

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1喜欢:3

问:未来机器人出租车市场的预期发展情况如何?

答:预计到2024年,robotaxi将实现从0到1的发展突破;未来两三年内,行业将迎来从1到10的快速发展阶段,政府门槛进一步放开,规模迅速扩张。到2026年,主体玩家的产品初步落地,市场规模分别达到8万、10万和300万辆左右,营收基本收支平衡,标志着robotaxi开始大规模普及。

问:本篇报告的核心焦点是什么?为什么当前时间点出现机器人出租车订单量的快速爆发?

答:本篇报告的核心焦点主要聚焦在机器人出租车(Robotaxi)订单量的快速爆发、未来市场空间的展望以及商业模式的落地这三个部分。机器人出租车订单量的快速爆发有两个主要原因。首先,技术上的变化是根本原因,尤其是得益于2023年后的大模型赋能智能驾驶,使得整车对周围环境的感知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其次,地方政府政策的放宽也是重要驱动力,包括武汉、北京、上海等地都在积极推动robotaxi的商业化进程,并降低了政策门槛与发放准入资质牌照。

问:企业在推动机器人出租车发展方面扮演什么角色?

答:国内企业如百度、小马出行、如祺出行等在内的玩家,在商业模式运营和技术解决方案成熟后,支持了robotaxi在全国主要城市的试运营和大规模开放。

问:商业模式上,机器人出租车的主要参与者有哪些?他们在行业中占据什么样的地位?

答:当前机器人出租车行业的主要参与者分为三类:特斯拉等主机厂作为OEM;百度、小马智行等技术提供商;以及滴滴等网约车平台。从中期看,技术和产品质量体验是决定竞争优势的关键因素;从长期角度看,技术和流量将成为主导因素,可能导致行业洗牌,形成头部品牌垄断市场的情况。目前,百度在Robotaxi领域掌握明显先发优势,而小马智行等技术较好的L2级别主机厂及头部互联网巨头也有进一步布局Robotaxi行业的规划和计划。

问:Robotaxi在智能驾驶领域中的地位如何?

答:Robotaxi作为智能驾驶的大模型赋能下最具潜力的细分应用场景之一,在当前时间节点,基本面呈现出积极变化。随着技术进步和政策驱动两大核心要素的推动,智能驾驶正进入一轮产业正循环上升周期。

问:目前行业市场规模及其增长预期如何?

答:中国汽车出行行业的市场规模庞大,2020年约为8.2万亿人民币,预计到2030年将达到9万亿以上。其中,共享出行(包括出租车、网约车和Robotaxi)市场将持续扩大,预计2023年市占率为5%,到2030年将提升至6%以上。

问:未来几年Robotaxi的发展趋势及市场份额预测是什么?

答:预计到2027年,Robotaxi销量将迎来爆发期,并且其在共享出行市场的份额将从2026年的低于1%增长至2030年的70%以上,显著超过传统低端网约车。同时,Robotaxi凭借较长的运营时长和更高载客率,将有效替代传统共享出行方式。

问:Robotaxi相关政策支持力度及现阶段发展现状如何?

答:过去几年,中央和地方政府积极推动智能驾驶领域的各项政策,尤其是L2-L4级别辅助驾驶和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及商业化落地。以武汉为例,该城市的试点范围已覆盖大部分地区,并取得良好成效,结合百度萝卜快跑,Robotaxi正在实现初步的商业化落地。

问:Robotaxi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有哪些值得关注的技术或应用创新?

答:在Robotaxi产业链中,上游主要涉及底层软硬件工具研发,中游关注的是功能落地层面,包括智能驾驶芯片、传感器、线控底盘等硬件,以及感知应用决策和智能座舱软件算法等软件。而下游则侧重于提供出行运营相关的服务平台,这些环节共同构成了Robotaxi发展的核心技术基础和应用生态。

问:Waymo在自动驾驶领域的商业模式是如何定位和发展的?

答:Waymo将其商业模式定位为一个技术提供商的角色,通过与主机厂(如通用)及出行服务平台(如Uber)合作,共同研发并落地其Robotaxi产品,旨在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且成本更低的出行服务。

问:Waymo在Robotaxi领域的主要竞争表现如何?

答:尽管Waymo在车辆登记数量上并非最领先的玩家,但在累计行驶里程数上占据显著优势,截至2023年已达到600万公里,比通用旗下的 Cruise 和 Lyft 等公司高出4至5倍之多。

问:Waymo在技术布局上采用的是何种方案?

答:Waymo采用激光雷达加视觉融合感知的技术解决方案,并倾向于依赖单车智能而非录音协同的形式推进北美市场的Robotaxi商业化落地。

问:国内其他公司在Robotaxi领域的进展如何?

答:除了百度,还有小马、滴滴等公司在Robotaxi领域有所布局。萝卜快跑作为国内智能驾驶出行的领军企业,充分发挥百度技术优势,在多个大城市实施商业化运营。此外,如期出行依托广汽和文远知行的技术赋能,也成为Robotaxi领域的头部玩家之一。

问:百度在Robotaxi发展方面的历程是怎样的?

答:百度从2013年开始涉足L4级别Robotaxi行业,并于2017年推出自动驾驶平台阿波罗,逐渐积累数据、优化算法。自2021年起,在多个一线城市获得商业化落地牌照后,在政策和成本等因素驱动下,订单量迎来爆发式增长。

问:目前Robotaxi在哪些场景中已取得较高的覆盖率,并面临的技术挑战是什么?

答:Robotaxi目前主要在城市内大约百分之七八十的道路场景实现了落地应用,虽然未能像武汉那样做到全场景覆盖,但在技术层面仍存在一些待处理和验证的连接案例。尽管如此,只要能覆盖住大部分消费者出行场景,就能有效满足需求。

问:当前Robotaxi企业在运营层面存在哪些限制与挑战?

答:现阶段Robotaxi企业在运营上主要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成功将网约车商业模式进行了照搬;然而,第二和第三阶段还在早期发展中。第二阶段专注于车内服务与运营优化,例如乘客在车内的体验及Robotaxi正常使用周期内的售后维保体系构建;第三阶段则聚焦线上,涉及车辆资产运营、金融保险以及非运营过程中产生的数据资产运营增值业务的拓展。

问:政策环境如何影响Robotaxi的发展及其潜在的盈利改善效果?

答:政策整体支持是Robotaxi落地的重要前提,在过去一两年间,中央政府和部分地方政府已经开始积极推动Robotaxi的大规模商业化运营,并计划在多地进行明确落地。通过市场化研究分析测算出Robotaxi在降低成本的同时,还能为企业盈利和个人使用成本带来积极的改善作用。

问:Robotaxi成本下降的关键驱动力有哪些?

答: Robotaxi成本下降的核心驱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维度:一是人力成本的下降,由于采用无人化智能驾驶,减少了网约车司机和安全员的人工成本;二是效率提升,表现为日内工作时长率增加(因无人化运营延长车辆使用时间)和载客率提升(车轮云协同增强运力),降低了空载时间;三是整车购买成本逐步下降,包括芯片大规模量产带来的成本降低以及激光雷达等传感器在运营过程中的成本降低。

问:共享出行领域中,线上智慧出行与线下传统出租车相比,其市场份额的发展趋势如何?

答: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共享出行正在逐步取代传统线下扬招出租车的方式,并占据整个行业的更高比例。据预测,在接下来的几年间(约至2023年),线上智慧出行(包括网约车平台)将从2020年的45%上升至50%左右的规模,而线下出租车市场的占比则在逐年下滑。

问:Robotaxi在未来几年内能否成为替代现有网约车和出租车市场的主力车型?

答:Robotaxi预计将在接下来的5-10年内,特别是作为B端网约车市场的主力车型,有望最大可能地替代现有的网约车和出租车业务。主要驱动力在于单次出行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Robot Taxi在销量和保有量上有显著增长,从而推动共享出行总体市场规模大幅提升,并在未来几年内占据共享出行方式中的大部分市场份额。

问:到2030年Robotaxi的新增销量预估是多少?是否会达到私家车和网约车数量的相当程度?

答:预计到2030年,Robotaxi的年度新增销量有望达到150万辆,足以支撑整个行业的保有量增长至300万辆左右,接近或超过目前国内现有私家车及网约车总量的大约四五百万辆规模,实现了相当高的替代率。

问:C端出行市场中,Robotaxi如何影响消费者的购车观念并可能产生何种替代效应?

答:Robotaxi有望促使部分C端消费者逐渐改变购车习惯,视汽车仅为出行工具而非所有权的一部分。通过对比自购自驾、自动共享和完全共享三种出行方式的成本效益,Robotaxi在商业化运营下不仅无需花费购车成本,还能创造收益。尤其在国内乘用车市场上,接近一半的新增销量都在价格区间内的消费者,具有较大的Robotaxi替代潜力。

问:Robotaxi在运营效率方面的优势是否能使其在中长期稳定增加销量?

答:Robotaxi拥有高运营时长和载客效率的优势,理论上每台Robotaxi能够提供远超私人汽车的社会运力供给。随着运营效率的提升,即便考虑到车辆寿命缩短的问题,依然可以看出Robotaxi有可能以更高效的方式替代私人汽车保有量的下滑。然而,实际替代比率可能会因为车辆寿命缩短而有所调整,但从长远看,B2C和C2C模式相结合的专业运营Robotaxi以及车主自有的Robotaxi共享化将是未来中长期发展的主流趋势。

问:聚合型平台的优势及其与自运营模式的竞争地位如何?

答:聚合型平台因其专业化消费群体的认可和低成本切换特点,在长期内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例如滴滴可以通过较低的成本引导其现有网约车服务的用户转向旗下的robot arc平台。这种内部平台间的迁移成本远低于跨平台引流所带来的新消费者增长。因此,从技术和流量两个角度来看,聚合型和自运营模式在中长期都具有显著的竞争力。

问:特斯拉为何选择自运营模式发展robotaxi业务?

答:特斯拉作为一家以自主研发为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在硬件、软件及云端芯片等方面建立了完善布局。其自研能力和对数据的高效利用形成了良性循环,既能提升技术水平,又能增强品牌形象和消费者接受度。此外,相较于外部采购车辆或纯粹依赖平台化的运营商,特斯拉采用自运营模式能获得更高的净利润和经营能力,并有望在未来北美robotaxi市场占据约25%的市场份额,创造高额收入和净利润,从而显著提升公司市值。

问:北美出行市场的规模及Robotaxi潜在替代空间如何评估?

答:在北美市场,Uber作为网约车行业的龙头,一年可接单约100亿次,客单价约为15美元。经测算,该地区的私人和共享出行市场规模分别约为8万亿美元和500亿美元,其中robotaxi在私人出行领域的替代空间约为30%,在共享出行领域可达90%。若特斯拉能在robotaxi领域取得预期的市场份额,预计每年净利率将达60%左右,最高市值增量将达到2万亿美元以上,显示出巨大的发展空间。

问:智能化发展对汽车产业的影响及产业发展趋势如何看待?

答:在robotaxi智能化发展的大背景下,尽管需要一定时间窗口(约2至5、6年),但仍应充分重视智能化进程对整个汽车产业带来的深刻冲击。未来的竞争格局中,具备强大智能化基础实力和相关产业链布局的整车制造商及供应链参与者将更具竞争优势。因此,所有行业内的玩家和资本都应该积极投入并高度重视智能驾驶这一重要赛道的发展。$中科创达(SZ300496)$ $万集科技(SZ300552)$ $千方科技(SZ002373)$

全部讨论

无人驾驶的推广普及是对整个汽车产业的巨大的破坏性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