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16回复:7喜欢:37
信息发展之碎片
一、基本情况:
信息发展,总市值72亿,去年6月上市。主要从事以信息资源管理为核心的系统开发与服务,向客户提供信息化系统规划咨询、软硬件产品开发建设、运行维护和推广等相关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拥有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国家软件企业证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涉密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等重要资质。股权关系如下:


二、行业:
2、档案信息化发展概况

(1)档案的范畴和分类

档案是国家机构、社会组织以及个人在社会活动中直接形成的有价值的各种形式的历史记录,是人们从事各种社会实践活动的真实与客观记载,是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原生信息的直接积累与物化形态。

按常规档案、档案专业、档案载体、档案产生领域、档案时间远近、档案政权性质等不同方式分类

(2)档案信息化的发展概况

从国际范围来看,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计算机技术与现代通讯技术相结合,信息化浪潮席卷全球,促使世界各国的档案工作朝着数字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各国政府不仅从体制上将档案信息化工程纳入国家信息总体框架中进行规划和设计,更以立法的形式指导档案信息化建设。

以美国为例,美国通过实施一系列的信息化工程来推进档案管理现代化进程,如“美国记忆”工程、“幽谷”工程、“加利福尼亚数字图书馆网关和加利福尼亚文化”工程、“世界数字图书馆”工程等,对美国的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紧随其后,加拿大、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也着手推进档案信息数字化、网络一体化建设。世界各地的档案信息化建设获得了长足发展。

今后,国际范围内的档案信息化建设将朝着档案信息智能化管理方向迈出坚实的步伐,进一步建设成为“没有围墙”的档案馆。

(3)档案信息化的市场容量

①档案局(馆)信息化市场容量

根据国务院直属网站中国政府网的数据显示,据此合计,全国共有省会级城市32个(香港,澳门除外),地级城市333个,县级城市2862个。按照目前档案局(馆)信息化建设实践,通常省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2500元;地市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1500万元;而县市级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平均约为500万元,由此估算档案局(馆)的信息化建设初始投入将超过200亿元。另外各级档案局(馆)每年还需投入约原始投入的20%-30%进行维护或升级,全国档案局(馆)信息化市场容量巨大。(数据来源:计世资讯)。

②档案室信息化市场容量

政府部门档案室信息化的市场容量按照各级政府部门立档单位进行估算,一个省级政府部门立档单位保守估计约500个,地市级约为300个,县市级约为100个。根据计世资讯的统计,按照全国32个省级城市,333个地级城市,2862个县级城市,若每个省级立档单位按10万元投入,每个地市级立档单位按5万元投入,每个县级市立档单位按1万元投入计算,则档案室信息化市场中仅针对政府部门的市场规模将超过94亿元。(数据来源:计世资讯)

据中国年鉴信息网数据,《2011中国企业名录》统计,截至2010年底,全国共有4,674,100家企业;据《2011中国大中型企业名录》数据显示,中国年营业额5,000万元以上或员工人数500人以上大中型企业共有25万多个。保守估计每家大中型企业的档案信息软件投入至少10万元,则档案室信息化市场中仅针对大中型企业的市场规模将超过250亿元

③食品流通信息追溯解决方案:以“食品流通关系民生,档案追溯保障安全”为目标,通过采集、整合、处理、存储各食品流通企业(加工、批发、配送、零售等)的档案信息资源,建立“食品流通安全数据中心管理平台”,形成区域性食品流通全过程、全方位的安全监管信息网络,实现食品流通环节从源头到终端的信息追溯。

根据商务部的规划要求,“十二五”末我国将逐步形成覆盖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以大中城市为枢纽、小城市为补充的肉类蔬菜流通追溯格局。据统计,全国百万人口以上城市120多个,这些城市中规模化的批发市场和产销对接企业都有上千家,食品流通追溯市场潜力巨大。根据计世资讯的调研显示,当前食品流通追溯体系建设每个试点直辖市的总投资额至少不低于8,000万,而每个省会城市投入资金不低于4,000万元,每个地级市投入不低于1,500万元,每个县级市投入不低于500万元。因此,计世资讯预测,按照全国32个省级城市,333个地级城市,2,862个县级城市,未来国内食品流通追溯市场的市场容量至少将达到207亿元。

2013年3月,商务部市场秩序司以公开招标的方式,择优选取了8家入围供应商,即只有入围的供应商才能具备承办商务部肉类蔬菜流通追溯体系建设项目试点城市系统集成建设的资格。包括信息发展、新大陆、东软集团、浪潮软件、中科软等在内的少数企业已经占有一定的先发优势,率先进入了全国市场。食品流通追溯市场尚处于高速发展的起步阶段,能够提供适用于全国性产品与服务的供应商目前较少,未来将吸引更多企业参与竞争。
以上两项市场容量才450亿,而且还有很多竞争对手!

       三、有何优势:
      信息发展2015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89%;营业利润2444.54万元,较上年同期减少29.79%;归属于上市公司普通股股东的净利润为3824.24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8.21%,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净利润同比减少20%。现金流同比减少400%,2015年业绩较差。

过去三年营收复合增速19%,利润复合增速7%,扣非后净利润没有增加。其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是政府补助,过去三年公司的政府补助增加了3倍多,同时公司的主要客户是政府相关部门,有可能政府采购定价较低,同时通过政府补助的形式发放给公司,这样净利润较低,交的所得税较少,而政府补助是免税收入。

公司主要从事面向食品流通追溯、档案、政法等领域的信息化系统开发与服务,向客户提供信息化系统规划咨询、软硬件产品开发、系统集成、运行维护和推广等相关整体解决方案。公司的客户主要包括:档案局(馆),食品流通追溯领域相关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监狱、检察院、法院等政府部门以及其他企事业单位等。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的发展情况如下:

⑴食品流通追溯领域:食品流通追溯市场具有专业性强、门槛高等特点,具有进入行业的壁垒。公司在报告期新增中标6家商务部肉菜流通追溯试点城市,在全国五批共49个已招标试点城市中,中标19个,市场占有率约为38.8%,市场占有率全国第一。与此同时,报告期内公司新增宁夏、山东省级中药材流通追溯试点项目和上海酒类流通追溯项目,扩展和延伸了追溯品种,扩宽了追溯市场。

⑵档案信息化领域:依托公司在档案信息化领域十几年的技术积累,以上海总部为起点,不断将成熟的档案信息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向华东、华北、华中、西北、西南等地区推广。报告期公司新增3家省级档案馆客户,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共计承接了全国35家中央及省级档案局(馆)中的21家客户,市场占有率为60%。在上海市档案局(馆)信息化建设市场的客户覆盖率更高达82.35%,占据市场绝对优势。另外,在浙江省、江苏省的档案局(馆)客户覆盖率也分别提升至43.88%和21.67%。
⑶政法信息化领域:公司为司法监狱、公检法等行业客户提供软件开发、系统集成以及智能化系统工程等信息化服务。公司为上海、安徽、江苏的监狱管理局及其下属共58家监狱提供监狱信息化服务,上海、江苏市场覆盖率高达100%。除此之外,公司在江西、湖南、陕西、内蒙古等地也有项目覆盖,潜在拓展空间巨大。报告期内公司新增监狱管理局客户1家,狱所客户5家。

简单说就是各地软件服务业占地为王,谁都很难进入对方的领域。

竞争力:

公司拥有包括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国家软件企业证书、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证书、国家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资质、涉密资质、建筑智能化工程设计与施工资质等重要资质。2013年5月19日,发行人通过了CMMI-L5评估,CMMI认证是企业在开发流程化和质量管理上的国际通行标准,5级为CMMI体系的最高等级。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球通过CMMI-L5级认证的软件企业仅有241家,其中,国内仅63家。同时,公司作为档案行业的领军企业,公司先后参与并制定了10个正式发布的电子文件、数据库及数字档案馆相关的标准或指南,参与了13项国家级重点研究课题。为档案事业的蓬勃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公司共取得5项专利(3项发明专利),共有131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不过作为一个信息技术行业的公司,公司研发投入稍显不足,12年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只有4.39%,直到14年终于提升到9.22%,公司研发人员占比只有11.22%,不过既然是和政府做生意,我倒觉得研发能力并不是决定公司收入高低的主要决定性因素,这很好理解,你看公司70%以上都是项目实施人员(公关和执行)。

公司的综合市场地位:公司招股书中并无市场占有率数据。公司共承建了35家国家级及省级档案局(馆)中18家的信息化建设项目,在上海市的档案局(馆)信息化建设市场的客户覆盖率达到66.67%,占据绝对优势,在浙江省的档案局(馆)客户覆盖率也逐年提高至40.82%,在江苏省的档案局(馆)客户覆盖率也逐年提高至19.30%;在食品流通追溯行业,由商务部主导的全国前四批实施肉菜食品流通追溯项目的50个试点城市中,截至本招股意向书签署日已完成招标35个城市,其中,发行人先后中标了13个;在监狱信息化市场中,发行人在上海市、安徽省及江苏省监狱信息化市场的客户覆盖率达到100%。  


研发投入

信息发展近三年研发投入占比逐年上升,2015年同比增长32%,占比高达10.3%,研发人员占比29.3%。研发投入全部费用化。

四、未来方向:
主要是公司后续发展方向,资本运作,以及上海本地淘菜猫的app推广进度


五、根叔的飘:
信息发展本身市值不大 我买入 40亿 我买的价格到400亿 没问题 时间说不准,我有耐心持股到4,5年.雾里看花,说实在我看不懂???


2018年最多才1.38,有90倍PE,只能呵呵了!按2015年增长60%,0.65*1.6=1.04激励的收益,2018年有100倍PE以上!

六、解禁股:

深创投持有公司股份3,006,000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4.50%;上海红土 创投持有公司股份2,004,000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3.00%;减持数量:计划减持股份合计不超过250万股;
苏州国嘉创投持有公司股份3,807,600股,占总股本的比例为5.70%,减持数量:计划减持股份数量3,807,600股;合计682万股。
已减持:

已减持:285.5万股,还有400万股左右,对市场压力较大,也许也是一个机会!

高管减持:

还有19万股,今年!

七、如何对公司估值!参考下!
       一,核心问题还是估值,一个公司的估值应该怎么估?如何判断一个好公司是赢的前提?如何对小特高新估值?两个小问题:1、极限低市值如何估值?2、如何离场?怎么判断? 估值问题既复杂也简单,需要全面全方位进行系统性思考后才能形成靠谱的判断,是一个化...展开一,核心问题还是估值,一个公司的估值应该怎么估?如何判断一个好公司是赢的前提?如何对小特高新估值?
        两个小问题:1、极限低市值如何估值?2、如何离场怎么判断?估值问题既复杂也简单,需要全面全方位进行系统性思考后才能形成靠谱的判断,是一个化繁为简的过程。
        系统性思考主要涵盖哪些重点方面呢?
        1, 大盘指数所处水位高低关联系统性风险与机会,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不难看出大盘指数水位问题,水位高时给予高估值风险大,水位低时给予高估值风险相对小(比如5000点你给80倍PE和3000点你给80PE对应的隐藏风险是有差别的)。          2, 历史估值水平值得参考,我说的历史估值水平不是指平均水平,看平均水平你是不容易找到真相和答案的。而是指参考同行、同类或类似相对可比公司在历史上的估值波动水平。比如,以前跟@一艎 兄弟谈及过,海顺新材与山河药辅对比估值,二者属于一个大行业但不同细分领域,山河药辅的市场估值波动区间,对考量海顺的入场好点选择或大波段离场选择具备对标作用的。
        3, 行业长期发展空间及公司前景,这个会是影响估值的主要因素之一,股票是讲究预期的,比如,一个行业未来5~10年有5~10倍发展空间,其中的优质公司未来5~10年或拓展10~20倍空间,那么,市场一定会给予高估值;行业过剩、饱和甚至未来5~10年呈现萎缩趋势的,市场一定会给出低估值而且还有更低。
        4, 公司在行业中所处地位以及成长能力又是影响估值的重要因素之一,龙头公司必然更受市场资金亲睐而给予更高估值,但,我说的龙头公司不一定就是人所共知的已经做大不少的龙头公司,比如,充电桩里面很多人认为特锐德是行业龙头,总市值已经250亿元,市场给它100倍以上PE,但这个估值如果不能在16年业绩增速上被证实,那么,风险就出来了;又比如,通合科技,市场给出70~90PE估值,因为总市值目前只有50多亿,未来具备成长空间且确定性较高,这种品种给予高估值反而风险小很多。这个方面,有兴趣的,可以去研究并思考一下信息发展、神思电子为什么高估值总是屹立不倒。
         5, 新兴产业小市值公司(小特高新)更容易获得高估值,其中轻资产公司比重资产公司又更受市场亲睐,我说的是长期现象而不是短期。新,是因为刚上市募集资金在未来数年给投资人带来业绩爆发增长的想象空间;特,是指行业独特,模式独特,管理独特,特许经营等等,市场的认知往往是模糊的,朦胧美是常态,这个必须正视;高,是指高科技、研发能力强大、高附加值、高成长等等,这类公司具备核心竞争能力,必然受到市场亲睐而给予高估值。至于如何估值?就要结合前面讲的几点进行综合研判。以PE角度简单看小特高新公司:PE40以下具备非常强的中长期投资价值的;好公司一般PE50~70不存在很大的风险但前提是成长能力必须坐实而不是单纯玩概念;品相独特的给予100PE高估值只有短期波动风险而并无长期风险(典型如中科创达);120PE以上即使股价坚挺但短中期机会就不大,这是我不愿意投资的范畴;不少人憧憬30PE以下,我说过,这种估值水平要是大面积出现,那么,将诞生很多十倍股,市场并不总是那么慷慨给予这种大机会的;个人偏好总市值50亿以下PE50~70估值的小特高新,大家可以分析研究历史规律,大牛股很难给出低于30PE估值的,买到这种估值的公司往往不是牛股,反而PE50~70的公司最容易出大牛股。那么,PEG也是需要考虑的,但这个G并不是那么容易圈定的,因为业绩增长并非线性尤其小特高新的公司。都知道小特高新出大牛股,那么,你只愿意给PE45估值,但有人尤其机构资金或愿意给PE55,市场资金也越来越聪明,会抢跑,适当多给高一些的估值便于抢筹码,本来预期长投可赚10倍而务实性提高一些买入成本,打个折赚7倍也是巨大利润啊。实际运作看,机构也玩高抛低吸滚动降低成本的,通过一些手段可以降低成本,也未必不能10倍。这就是小特高新品种常态性高估值总是下不来的重要原因之一。
       6, 关于极限低估值。这是可遇不可求的,投资没有必要总去试图挑战极限,林奇和费雪都谈到投资成长股不要锱铢必较,也是这层意思,我反复谈及考量风险收益比的问题,这个对决定投资成败更关键。太过关注极限低市值或极限低估值:本质1就是试图抄极限大底,这要掂量自己究竟有没有这个能力;本质2是考量自己买入后尽量缩小及承担短期波动风险。
       7, 关于如何离场?个人观点和实操方式是,考虑市场不可测因素及小特高新股票的波动性特征,买入后提前做好心理预判,比如你容许股价下跌20%甚至30%,但长期要有3、5倍以上的空间,亦即买入时重点权衡风险收益比,这笔买卖值不值得。这样就不会总去计较蝇头小利或过度被短期股价波动牵制了。我以前做过2年以上的持股,现在改为中长期持股模式辅以空间变量交互决定离场的选择,也就是说,如果我预期买入品种1、2年或有1、2倍甚至更高空间,如果它半年甚至不到半年就实现了这个预期升幅,我就会考虑大幅减仓或清仓离场。关于离场问题,大投机家科斯托拉尼谈得深刻而智慧~~大致意思是最丰厚利润诞生于市场最疯狂的后期阶段,要抛开估值束缚跟着市场装傻,并拿捏好出局时机而不能真傻。
         8, 几个思考维度:①、行业估值对比;②、该公司成长能力研究;③、行业及该股的历史估值之低、中、高的区位权衡;④、看量能分布状态研究机构动向。
        9, 估值是动态的,也是变化的,不要抱残守缺、刻舟求剑,也不要试图精准定格和获得完美估值。股价的波动从来未曾符合过股票的真正价值,股价永远过高或过低;如果股价可以随时反映真正的价值,也就不会有上下波动的行情了。二,估值的前提是对公司业绩的判断,想了解你是如何看公司业绩的?如何找出一家靠谱的公司?估值的前提是对公司业绩增长尤其是持续增长能力的判断,而不是简单看业绩的,如何了解公司业绩呢?
1, 宏观经济面的看法及把控,这个需要考验个人修养、阅历、洞察力、悟性等等,也可以参考一些专业人士的观点;
2, 行业整体景气状况评估,可以多看一些行业分析报告作为借鉴,但需要自己独立思考,独立思考能力的提升是一个持续而没有终点的学习过程,只有具备足够的能力才能做出正确的研判;
3, 公司层面的具体研究,历史营收、盈利状况及增速分析,关键财务指标分析(比如ROE、毛利率等),产品涨价或跌价趋势分析,产能扩张效力分析,公司盈利位于在同行中的水平,持续关注公司管理层运作能力及进取心等等。成长股研究方面,有一些投资大师其实已经给出了很多具体的指向,可以进行参考并用以解剖公司,这样,基本上足以找到一家靠谱的公司。至于要找到更优秀的公司,只能加强修养及提升自己的能力圈。
4, 让自己的判断更接地气,要多实地考察公司,而非总靠坐在电脑旁看数据进行分析或停留于纸上谈兵。我个人是在房地产行业摸爬滚打10多年,这个行业一度作为百业之首而最为关联很多别的行业,我考察的公司也不计其数而让我积累了很多看公司的经验,加上自己大部分时期都做地产管理的中高层职务,直接接触民营企业的老板,这些优势很多人不具备,这对分析公司并得出靠谱的结论方面无疑会获得加分的。三,择股逻辑与仓位管理?怎样寻找值得估值的企业?有个问题:比如一只股的行业平庸但就是每年30%左右增长,买不买?另一只股业绩不好甚至有些年份为负增长,但行业好,买不买?择股逻辑在前面差不多阐述不少了,有一点必须说明,我只专注小特高新且尤重新股、次新股,择股逻辑也着力这方面。

       至于仓位管理,以前在雪球上就此话题进行过简要论述,可以参看。个人理解:
1, 仓位管理主要根据品种的风险收益比来决定而不是主要根据大盘指数,投资的是公司而不是指数。市场出现风险收益比令人心仪的品种,控制好买入节奏进行买入就是,即使满仓也无忧啊;如果市场没有出现这种条件,即使你半仓买入不怎么样的公司照样也怕得要命。当然,大盘指数也是要看的,前面讲了权衡指数水位的问题,也是仓位配置及管理的参考要素之一。
2, 用实战来验证自己的仓位管理模式是否需要动态修正,这是提高自身仓位管理的不二法门。比如,我自己在这三轮股灾中没有一次躲过了,但并没有妨碍我目前市值仍然高于创指历史最高水位时对应的市值。第一轮股灾,回吐不少盈利,但以先导智能等为代表的一批次新又给我挣回来了并再创市值新高;第二轮股灾,又回撤不少,但易尚展示、信息发展、山河药辅、真视通等为代表的一批次新又给我挣回来了并再创市值新高;第三轮熔断机制引发的股灾,再次回撤又不小,目前以通合、久远、中科、海顺等为代表的这批次新是否又给我挣回来并再创市值新高呢?我不知道,阶段性的市值波动只有市场来决定,关键是评估自己持有的品种组合是否值得你中长期拿,而不是整天去预测和担忧指数。几次股灾成败看来,逃顶是我的弱项,部分资金达成抄底倒是幸运成功过不少次。如何更好做好自己的仓位管理,我也处在进化自己的过程之中。
3, 熊市和牛市是市场状况的定义,但看公司并没有牛熊之分。有时候,你的买卖点和市场的状况有很大区别,就如巴菲特在其卖出股票两年之后股市才由牛转熊,但这并不影响他持续稳定地赚钱。因为投资股票的出发点是公司价值而不是市场波动!如果你从市场投机角度考虑,也可以找到相同的理解:看市场是看长期趋势,你不仅仅看日K线,也得看周K线、月K线,要评估市场趋势的动力是否发生质变。当然如果一个经常对15分钟K线或者超短期波动过渡敏感的人是不能赚大钱的(不排除有人例外),他们经常会死在某个不大不小的浪里面。
4, 什么叫值得估值的企业?这个问题我还真不好回答。只要不亏损或不连续亏损的企业都值得去估值啊!行业平庸且每年30%增长,如果你能肯定复合增长率达到这个数,如果是小市值公司,估值合适的话完全值得买啊,当然,这个要看每个人的风格偏好,而且你准备布局的仓位占比。行业好、业绩不好甚至有些年份负增长的公司,我说过,很多公司的业绩增长不是线性的,可能1年、2年都不怎么样,却在第三年增长200%,买不买取决于:估值是否合理,你对公司未来业绩爆发性增长是否确定,买入后你是否拿得住并等得到业绩爆发的魔法时刻,这个公司最坏能跌到哪里,你买入后能承受多大的跌幅空间,行业好是你认为好还是市场也认为好,解决这些疑问,你自然就知道该买还是不该买了。

本人今天建立469底仓,成本109.7

全部讨论

2016-09-07 18:04

转发//

2016-07-22 16:47

2016-07-22 16:46

大师级别太赞了

2016-06-29 22:12

2016-06-27 08:41

2016-06-25 10:25

关注中,因为暂时看不到业绩体现,一直在观望,会持续跟踪,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