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行业普及之一:认知的五个级别和教育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33回复:28喜欢:82
正文

人类的认知分为五个级别:【知道】【了解】【熟悉】【掌握】【专精】。(有的是六个或者七个,有的是别的词汇,但阐述的内容差不多)

这五个级别通常出现在面试时对技能掌握程度的描述上。但是我相信,没有几个人能区分这五个词的真正区别。

为了直观的描述这五个字的区别,我用英语来举个例子:

【知道】=听说过
一个老外叽里呱啦对一个老农说一段外国话,老农能分辨这是英语还是德语,却不知道什么意思。这就是知道。

【了解】=知识框架。
老外继续对这个老农说英语,老农说听不懂,但孙子知道一点儿。孙子跑过来说“我才上初中,我只会最简单的一些单词的读法,知道基本语句,会查字典。您能不能把您想说的写下来,我去拿字典翻译一下。”孙子的水平就是了解。

【熟悉】=具备了大部分的细节。
孙子的哥哥二狗子,正好回家过暑假。看到孙子和外国人在那费劲的翻字典,就跑过去交流,因为词汇量和语法量有一定的积累,二狗子完成了与外国人的交流,大概知道了外国人是来村子体验民俗的。二狗子的水平就是熟悉。

【掌握】=具备实际应用的能力。
外国人让二狗子做向导,二狗子说不行,自己大学才过4级,听着吃力说着费劲。但是认识当地的一个翻译王老师,可以给他们做向导。这个王老师的水平就是掌握。

【专精】=创造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王老师的帮助下,老外完成了民俗的体验,写了一本关于农村民俗的书,他们让王老师协助把这本书翻译成中文版,结果却十分不令人满意。他们发现王老师虽然可以顺利交流,却不能流畅而精准的翻译出书中的语境和一些双关语。他们需要找更高级的翻译人员来翻译这本书,这个人就是专精。

以上就是认知的五个级别。

以上的例子很容易让人误会为:从知道到专精是随着“学历”增长的过程。
实际上是一切的知识都要经历这五个过程,从知识体系到知识点均是如此。可以是整个英语从小学到专八,跨度需要30年来完成;也可以中学的一个学期的关于动词时态变化的一个知识点,10天或半个月就能【掌握】。
因为后面的文章我还会提到新东方、学大这样的机构,而这个定义是我们后面讨论的基础,所以希望大家不要产生这样的误会。否则会影响我们后面的理解。

好了,我们从上面的分类可以看出来。随着认知的升级,知识的掌握难度也是渐次递增的。

从0到知道
几乎不需要任何成本。我们从微博,论坛,微信,这些碎片信息中只需要获取一次,就能实现知道。(这也是为什么几乎所有学者都在反碎片化的原因,对于信息停留于【知道】,无法产生任何价值)

从知道到了解
也几乎不需要发生什么成本。我们从【知道】获取了关键词,通过简单的基础教育、百度、维基、绝大部分的新闻稿就能实现【了解】这个层面的内容,而这个层面的内容基本上覆盖了目前互联网的全部。他提供了知识体系的索引,相当于一个目录,让我们可以轻易的寻根索迹找到需要的信息。这便很容易造成一种“懂了”的错觉。

从了解到熟悉
这个部分才是真正的从知识框架到知识体系的全过程,涉及到大量的细节、概念、定义。虽然这些内容通过【了解】的框架都能找到对应的细节,但是熟悉的程度将决定对知识运用效率。很简单的例子,拿着字典看完1000字文章的速度和过了4~6级看完的速度是完全不同的两个级别。过英语4~6级有多难,这个级别知识的认知就有多难。教育产业中几乎所有企业和课程,均是从这个部分开始介入的。因为有难度,所以需要培训,所以有钱赚。

从熟悉到掌握
这个部分是对【熟悉】的知识进行应用的过程。因为我们【熟悉】了知识的细节,我们又一次产生可以灵活应用这些知识的错觉。事实上熟悉和掌握完全是两个世界,一个是书本上的细节,一个是现实应用的细节。在书本上只是一句容易被忘记的话,而到了现实中才发现这句话蕴含着前辈无限的智慧。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企业招聘的时候,必须招有工作经验的人,甚至固定行业固定岗位的工作经验的人。这个部分是人们对职业教育的期望,但是职业教育却只能让一部分人达到这个水平。

从掌握到专精
专精是具有创造力,能解决问题的一帮人。他们通过【掌握】验证了书本的知识的同时,还在自己的心里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经验手册。那是基于对行业以及专业的充分了解的基础上总结的东西。这个阶段最容易产生错觉,就好比大部分人认为翻译就能做所有的翻译工作,认为高级程序员就可以在任何行业找工作,认为设计师可以设计一切、认为文案可以写各种文章、认为律师可以接所有案子。而只有行内人才知道有些翻译甚至还需要分行业,同声传译、小说翻译、商业文件翻译、技术文本翻译是完全不同的几个领域。高级文案、程序员、设计师、律师等等任何技术型的岗位,走到专精时职业面越来越窄专业面越来越深。一些极高级的培训课程会在这个部分来赚钱,他们可能只会讲到数据库里面的某一个点,但是从业多年的人可以从中获益良多。这样的培训产量不大。

通常一个技术专业知识的培训,我们的大学教育只停留在认知的【熟悉】阶段。

但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的大学生并没有将【熟悉】这个部分完成的足够的好,尤其的二本及以下的学生。这使得目前国内普遍的情况是,企业饥渴的需要便宜好用的应届生,而学生也饥渴的需要找到一份靠谱的工作,院校饥渴的想把学生扔出去提升就业率,于是各方层出不穷的怪招,我们都在新闻里看到了。

我将每个阶段的难度所损耗的时间,做一个时间轴,结合目前大家对教育的认识。我做出下面这张图。


以上就是我对认知的五个阶段的说明。
不要着急,这个内容是我们接下来要讨论的一切的基础。我会详细的描述认知过程中的障碍,以及教育机构实现的价值。内容将不限于达内,还包括了新东方、学大和其他。

下篇预告:《教育行业普及之二:教学的天敌和我们想的不一样》
 求各位帮转啦~@若水向东流 @sherry @GT周 @sylvieluk @行者东东 @TAKUN @井中月1984 @会跑的猪 @Torlies @心远居主人 @Ricky


===============这里是抱怨,与正文无关,可无视=================
我觉得我是个解释狂。以至于我写的关于达内的全部文章,都是被人牵着鼻子在走。

最开始看到@麦麦mic 发的一个《达内骗局》的视频,我觉得有必要解释一下达内究竟在培训哪些人,以及哪些人才会觉得自己被骗了。
于是写了第一篇《达内在培训哪些人》:
xueqiu.com/4629600247/28357778

写完之后没想到反馈这么显著,一大帮人围过来信誓旦旦的说达内就是另一个青鸟、蓝翔技校,blablabla。
于是我有写了第二篇《职业教育的红海中为什么是达内》来解释达内和其他机构之间相比,最强烈的优势是什么?
上:xueqiu.com/4629600247/28383026
下:xueqiu.com/4629600247/28398238

接下来又有更多人跑出来质疑,达内业务见底啦,IT行业容量不够啦,准客户群当量不够啦、未来没发展啦啦啦啦啦~
于是我就写了第三篇《无责任预估达内上市之后的发展趋势》通过现有的业务来预测未来达内的业务走势
xueqiu.com/4629600247/28430049

再接下来又有人不断的说没见过达内的学员,从来不招聘达内的学员,通过学员出口来质疑业务的真实性。
如果都是招聘应届生,培训过的一定好于没培训的。这么简单的道理,居然都想不明白。
企业不招达内的学员,那是因为这样的企业根本就不招聘应届生而已。
于是就有了第四篇《达内的学员去哪了》:
xueqiu.com/4629600247/28461549

突然有一天冒出来一帮人,说我只写好的,不写差的。只说优势不说风险:
于是就有了第五篇《再无责任分析达内投资风险》
xueqiu.com/4629600247/28525718

然后@i生活i投资 质疑分析付款这个培训行业最常用的支付模式是商业欺诈,
于是就有了第六篇《达内分期付款模式解析》:xueqiu.com/4629600247/28674728

最后有人质疑达内公布的学员薪资造假,由于我没有一手数据,于是我公开召集了一次调研,于是就有了第七篇《结局,达内学员真实性调研》:xueqiu.com/4629600247/28843066

整个过程中,我看好一只股票,并不断的正面回应着对各种刁钻的质疑。我几乎转发了所有的质疑贴。@保罗-哥 居然还专门@ 我说我不正面回应,我都无语了。

最终质疑者终于祭出了两个大杀器:

1,Jacob是达内的软文写手,收了达内多少钱

2,达内在销售过程中纯忽悠,存在商业道德问题。

第一个指控,我真TMD没话说,整个过程都在帮球友认识这个突然冒出来的行业和公司,说的多了反而成了软文写手。也许他们根本就没想知道达内是个什么公司,他们就是认定了这是个骗子公司吧。这部分人,我放弃了。(PS:顺便挑衅一下。在雪球所有做过PR文案的童鞋,你们来说说看,整个PR行业里能找到我这种水平的枪手么?没有从业十年的【专精】级行业认知,哪个文案能写出我写的东西。)

第二个道德指控简直就更是无敌,中国的阶级斗争过程中,抹杀一个人最便捷的方式就是道德指控。生活作风问题啦,态度不端正啊,同性恋啦,这人再牛逼再有才华,根本无需任何证据,都能被这些花边新闻给踩死。中国人对八卦和绯闻浑身过电是有本能的。
在我多次调研的体会中,达内的咨询顾问在这个行业里算是十分克制而专业的,顾问的大部分技能集中在真正地职业规划,而不是推销。@Cadis宝哥 也做过同样的调研。
其实我特别想反过来问问,除了小米和苹果这类使用病毒营销手法的产品之外,有没有任何一个其他的产品不需要促销和推销?一个跨时4个月,花费近2万元的无形产品,如果销售不解释清楚,不给学员做好足够的规划,这个销售能不能算是专业?说扫了是信息不对称的骗局,说太多则是销售上天入地的在忽悠。我只能呵呵呵。

真是印证了一句话:不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哭闹是错、沉默是错、连呼吸都是错。不喜欢一个公司亦是如此。
所以我的决定是:我写我的,你们说去吧。

全部讨论

2015-02-28 22:37

有大数据支持吗?而且你确定是数据来源于中国?我们本来就是和西方世界完全不同的价值体系,数据不能通用,至少我不接受自学所涉及的范围。如果只是感觉没有任何意义。

2014-07-15 11:24

回头刚看到兄弟的文章,不忘赞助一下!

2014-06-07 11:19

蛮好

2014-06-05 12:55

谢谢分享

2014-04-25 17:21

刚刚看见这篇文,写的也太好了

2014-04-25 14:25

这些没有辨别能力的亏货,直接拉黑了事,省得浪费时间

2014-04-24 22:07

2014-04-24 18:41

赞一个

2014-04-24 18:19

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