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线博弈需要信息优势与逆向思维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1

股价反映的是预期,预期的变化需要增量信息,因此谁先掌握了增量信息并提前行动,就能在短线博弈中占据主动权与优势

《孙子兵法·虚实篇》是书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篇章,唐太宗李世民就此十分推崇,《唐太宗李卫公问对·中卷》开篇,李世民就说“朕观诸兵法,无出孙武;孙武十三篇,无出虚实。夫用兵,识虚实之势,则无不胜焉”。

虚实篇的核心是“致人而不致于人”这句话,也就是要在战场中确保主动地位,掌握主动权,要能够调动敌军,而不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当然,实践中要做到这点就比较困难的,首先要知道敌军的虚实,然后还要能够根据形势、利害、采取相应的措施调动对方的力量。

我们用在投资中,这个目标同样也是我们做各类研究和分析的直接追求,要能够知道市场的“虚实之势”,按照公正的价值判断行事,而不是被股票价格、市场情绪所调动。

一、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

这句话的核心是“致人而不致于人”,强调要掌握战争的主动权。而如何做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呢?主要是两点,一是通过利害关系调动敌军;二是决策要出人意料,也就是要有预期之外的东西。

用在投资领域,对应的是两种思维,一是利害思维,要思考做一件事情的好处和坏处,当然,益处与弊端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人们的认知,有时候坐拥金山都不知道,同样的商机在不同人眼里会有完全不同的效果。

同样的,认知到利害关系,也能够有助于我们规避投资中的陷阱,市场中最不缺少的就是陷阱。发现股市中的利害关系,需要长时间的实践。

第二种是逆向思维,“出其不意”,就在于想别人不愿意想、不能想、想不到的问题。随着人们的不断成长,大部分人的思维惯性都会越来越重,所以通常的规律是年纪越大越固执。有时候我们会不知不觉就跟着大众的想法走,完全不会想不同的解决方案,或许也与教育有关,也与社会的基本规律有关——群体中不需要这么多人离经叛道,并且,当离经叛道成了大众常态,循规蹈矩则是逆向思维了。

二、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守者,敌不知其所守;善攻者,敌不知其所攻。

这里强调的是作战的时候,如何创造一种“虚实”状态,就体现在不能让对方知道我们的用意上,是对“出其不趋,趋其不意”的进一步阐释。

投资领域,便宜与昂贵都具有相对性,通常买的人多了,资产就贵了;卖的人多了,资产就逐渐便宜了。这样的道理很简单,但是大部分人都是“多”中的一员,想都不想就会跟着众人的方向走,而不是去质疑。

面对公开的信息,明显的利益机会通常都会被发掘,所以要么就在人们发现之前、价格还未得到反映的时候行动;要么则在价格充分体现,过度抬高时候行动(做空)。

只是很多人会在机会被充分发现的时候,才认识到这是机会,反复的事后诸葛亮:机会出现后才知道是机会,追上去;危险出现后才知道是危险,抛出去。

三、故形人而我无形,则我专而敌分。

也就是让对方暴露实力、形迹,而自己的实情却能很好地隐藏,这样在战争中我军就可以集中兵力,并造成对方的兵力分散。

投资中,那些真正的大佬都喜欢在暗处行动,他们也深谙逆向思维之道,越是明显的东西、阳光底下人人都能看到“利益”的事情,则会进行回避,或者利用人们的贪婪之心,利用自己的资金优势和信息优势。

当新闻被广泛传播的时候,你觉得暗处的价格影响势力会像散户一样的跟着新闻行动么?而且他们的行动往往不会被新闻发现,要被大众知晓,起码得在好长时间之后。

所以说人们都以为是利好的时候,暗处的资金会利用利好出货,或者通过降低高抛低吸的方式降低成本;而人们绝望的时候,则是资金扫货的时间。

四、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作之而知动静之理,形之而知死生之地,角之而知有余不足之处。故形兵之极,至于无形。

前面四句是讲如何让敌军的实力和动静现形,四个点基本上就在于通过试探性的行动了解对方的虚实状态。而最后一句,强调的是我们要“无形”,不能够轻易暴露自己,不暴露自己才能掌握主动性,同时“无形”才能“应形于无穷”。

投资中,个人投资者是信息接受者,也是价格接受者,我们通常最好的做法是猥琐发育,镇定地观察市场消息和迹象,静待市场给予的低估或者高估机会。

因此我们的重点要集中在“无形”,散户通常都喜欢暴露自己的想法、立场、情绪,生怕别人不知道,那么结果就不容易想象了:认知、资金、情绪控制力都处于下风,还充分暴露了自己的行动,这不是找割吗?

五、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

显然,这句话的要点在于“因敌变化而取胜”。市场的变化跟战场的形势变化相比,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决策的时候,要充分地考虑各种变化,同时要讲究变通。

变通有时候强调的是认知的深度、广度,比如价值投资和长期持股,持股时长只是现象,价值与价格的高低才是更需要关心的,如果认识不到持股时长只是现象,把两个事情混为一谈,那么“价投”可能真的会“夹头”。

变通还要求“心无所住”,不要被各种观点所束缚,外物是什么就是什么;不要因为自己之前看好这只股票,或者买入了某只股票,就总是不究所以地为自己的观点、为自己的行为辩解。错了承认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