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国际化战略遇阻 海外并购回归理性

发布于: 雪球转发:1回复:2喜欢:6
刚刚进入2016财年,阿里巴巴就在短短两个月内失去两个在美国投资的电商项目:精品电商11Main和母婴垂直电商Zulily。前者被阿里在6月份以换股的形式转让给了OpenSky.Com;Zulily则在8月17 日被LibertyInteractive(电商QVC的母公司)以24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入囊中,此前的5月11日,阿里巴巴刚刚出资5600万美元对Zulily参股9.28%。两桩收购一前一后也许并非巧合,背后隐藏着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登陆美国面临的骨感现实。
阿里巴巴跨境投资三部曲

刚刚进入2016财年,阿里巴巴就在短短两个月内失去两个在美国投资的电商项目:精品电商11 Main和母婴垂直电商Zulily。前者被阿里在6月份以换股的形式转让给了OpenSky.Com;Zulily则在8月17 日被Liberty Interactive(电商QVC的母公司)以24亿美元现金加股票的方式收入囊中,此前的5月11日,阿里巴巴刚刚出资5600万美元对Zulily参股9.28%。两桩收购一前一后也许并非巧合,背后隐藏着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登陆美国面临的骨感现实。

根据S&P Capital IQ的统计,阿里巴巴从2004年至今的11年间,总共在全球投资209个项目,投资金额超过281亿美,其中通过并购获得72个项目,价值68亿美元;私募股权投资137个项目,价值213亿美元。其中如果不考虑资产购置,阿里巴巴对海外的战略投资可以回溯到2010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成长期围绕电商业务(导流、运维、物流)、Pre-IPO突击花钱讲故事、Post-IPO跨境并购回归理性。

2013年以前阿里巴巴在美国投资主要围绕电商业务展开,多通过全资并购或控股的方式获得。2010年7月,阿里全资收购前文中提到的电商服务商Vendio;2013年9月,阿里巴巴领投移动端搜索引擎Quixey公司C轮融资5000万美元; 2013年8月17日,阿里巴巴领投ShopRunner 2.06亿美元,持股39%。

2013年-2014年 为了成功上市,阿里巴巴希望在投资人面前打造一家综合性互联网巨头,参与了大量TMT行业的初创公司私募股权投资,在全球共计投资70个项目,金额超过89亿美元,题材涉及从手机游戏、到旅游、到导航地图、再到智慧医疗。阿里巴巴累计在美国完成6个项目,7.2亿美元的投资。与前一阶段不同的是,阿里只是以私募的身份参投一定比例。为了打通移动端流量入口,2014年4月,阿里动用2.17亿美元收购了Tango 20%的股份。同月,阿里斥资2.5亿美元参与Uber的竞争对手Lyft的D轮融资。2014年6月,阿里对智能电视远程控制应用公司Peel进行了B轮投资。

第三阶段是从2014年上市后到现在,阿里的跨境投资回归理性。进入2015年,阿里巴巴的投资重点似乎回到了中国国内市场,在美国完成三笔私募投资: 2月向“阅后即焚“移动社交平台Snapchat投资2亿美元,继续参投Quixey6000万美元,以及5月投资5600万购买Zulily9.28%的股权。而这三笔投资只有最后一笔与电商落地战略相关,短短的三个月后Zulily被Liberty Interactive收购,阿里退出。

于是问题回到了文章一开始:既然电商是阿里的核心业务,而美国又是跨境战略的最重要战场,阿里巴巴为何要出售11 Main和Zulily呢?

11 Main精品电商虎头蛇尾

这恐怕是阿里巴巴在美国最早培育的电商项目。2010年,阿里巴巴瞄准eBay产业链的上游,收购了电商方案SaaS服务商Vendio和Auctiva,在此团队基础上组建了11 Main,为了与主要竞争对手eBay和Amazon实现差异化,在用户体验(UX)方面做了很多市场研究,最终定位精品体验式购物电商,引入了邀请制模式。2014年6月上线时,美国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将其视作阿里巴巴电商业务登陆美国本土的标志,然后就没有然后了,网站静悄悄的开着直到现在,许多新兴的中小型电商很快便开始模仿11 Main的网站设计风格。下图是来自SimilarWeb上的主要访问流量数据,可见上半年基本呈现自然下滑的趋势,具体转化率不得而知,不过该公司过去一年里实现营业收入只有720万美元。此前业界传出11 Main这个105人的团队一直抱怨得不到阿里巴巴总部的战略重视,投后的团队磨合想必并不顺利。并购后五年过去了,几乎没有在市场上形成任何竞争力,难怪阿里不得不转手出售。


*数据来源:SimilarWeb

闪投Zulily无疾而终

这是一家以“闪购“为特色的母婴垂直电商,2009年依靠尾货网络销售的模式诞生于美国电商摇篮西雅图。每天早上9点钟会准时发布一天的特价计划,并推通过邮箱或移动应用推送给以家庭主妇为主的用户群。得益于这种用户行为的有效引导,公司边际成本优势明显,之前几年成长非常快。但最近几年在物流方面缺乏有效投资,送货时间有时长至两周,造成用户体验严重打折,经营业绩开始下滑。Zulily的股价表现从2015年3月开始与主要竞争对手(Blue Nile、Wayfair、Overstock.com)分化。



*数据来源:Capital-IQ

从以下图中可以看到从2015年3月开始Zulily网站访问量严重下滑,显示传统客户流失率较大。



*数据来源:SimlarWeb

而从美国地理布局的角度,西雅图一直被认为具备电商落地最好的基础设施和人才储备。同时,在亚马逊的家门口通过收购一家电商实现业务落地本身也是个很好的广告。业内知情人士此前盛传阿里巴巴会分几步收购Zulily,但是目前披露的消息来看,Zulily对于未来的“婆家“的人选有自己的想法。QVC这家靠电视购物起家的电商的虽然名字听上去很俗: Quality、Value、Convenience,在美国却是深耕目录购物行业的老牌子了,从协同效应的角度看,人家还真比阿里巴巴合适。当然,暂时还没有证据能证明这是一起防止阿里巴巴外资收购的反收购策略案例。

前后五年时间运作,两个重要并购项目折戟,笔者认为与阿里巴巴公司规模膨胀过快导致中美团队理念差异有关。旧金山机场以南15分钟车程的皇家大道400号路口有一座不起眼的写字楼,阿里巴巴美国总部在这里静悄悄的运作。这里的领导团队来自Alibaba.com、AliExpress、支付宝、PalPal或是Google,他们大都是美籍华裔的背景,有丰富的本土市场经验,思维方式也美国化,与杭州的阿里巴巴总部的做事风格迥异。有接近阿里巴巴美国公司高层的人士透露,马云在IPO之后不久曾对海外市场团队(主要是B2B、AliExpress)提出到2018年将阿里海外平台交易量(GMV)的占比从现在的10%提高到40%的硬指标,但是似乎没有太多来自总部其他团队的支持和跟进实施方案。

在阿里巴巴2015财年年报中,跨境电商被列在另外两项战略目标农村电商和大数据之前。到目前为止,阿里巴巴在美国的推广仍停留在公关层面:宣布与LendingClub合作,为中小卖家提供贷款,与Costco合作提供中国海淘买家直Kirkland Signature大坚果等等......

阿里股价最近半年最高曾经达到过94.77美元,到9月7日已经跌到64美元左右,已跌破发行价68美元,在过去三个月的时间内估值蒸发了数百亿美元。同一天更有媒体曝出阿里巴巴校园招聘名额突然从3000人缩减至400人的消息,显示阿里巴巴在宏观经济减速风险以及国内电商市场日益激烈的竞争下,已经开始更加审慎看待任何一个战略决策,可以预料未来一段时期阿里巴巴在美国新增投资的体量跟数量都会回落,阿里海外并购大有退潮之势。

全部讨论

2016-11-12 22:59

2015-09-09 04:29

如果很早以前阿里巴巴及其主要创始人就已经计划在9月份以低于发行价的价格来回购股票,那么出现这样的结局也许并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