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30日 回味

发布于: 修改于: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上周六小孩出发去杭州的前一天,我带她看了《长安三万里》。她还好,我被感动了。

这部电影,完美契合了我所有浪漫主义和理想主义的幻想。在将进酒那一段,我忍不住哭了。我从没有想过,也可以或者说有可能这首诗的背景其实是这样……在这种设定下展现出来的豪迈,其实没有想象中那么洒脱,掺杂了一缕悲哀和一丝不甘。

在这部电影里,我觉得,高适和李白,以及其他所有出现的人物,都是一个完整人格的不同方面。高适无疑代表人格中理智的一面,按部就班,兢兢业业,木讷坚定,是理性;与之相对的是李白,代表人格中浪漫的一面,一掷千金,挥洒不羁,跳脱不定,是感性;杜甫,代表成长和追求;张旭,代表张狂和灵感;哥舒翰,郭子仪,代表人格中铁血的一面;王维、王昌龄、李邕、岑参、贺知章等,还有唐代乐圣李龟年,代表了人格中丰富多彩的一面,各有涉猎,但同时又浅尝辄止,混沌归一,都是完整人格的组成部分,但又绝非主导(不是指真的历史人物性格和经历,仅仅指的是他们在电影里作为配角的表现和符号化作用,只是用来承托主人格理智和浪漫的表达)。

抛去这部动画电影对史实的艺术化处理和人物经历的戏说成分,确实是一部很不错的商业片!甚至可以说打开了我的某种格局,之前我读诗词歌赋(我还是很喜欢这些东西的,业余生活的乐趣所在),都是就文论文,顶多带上点对作者的了解。现在乃至于以后,我会在读它们的时候多了解一下文成于在哪个年代,当时大背景是什么,作者当时又在干啥,琢磨一下写出这些字句的心境究竟是怎样的……

就拿《早发白帝城》来说,我之前一直把这诗单纯理解成游山诗,潇洒写意,快意山水……可是如果真按电影里那种人物背景来讨论的话,这诗里含着对自由的狂喜和急切,简直跃然纸上,“千里江陵一日还”。

小孩子对这部电影理解其实很一般。几段战争和打斗场面我看她都下意识遮了眼睛,唯独在船上跳舞那一段,她看得很是认真仔细。[笑]

然后她看到我抹眼泪了以后,就催我走,说看见我哭了心里很难过。听她这么说,老父亲心里其实甚是感动且安慰。这里就是将进酒那一段,没记错大概离结束还有四十分钟左右。

长安的乱治,循环往复,归于尘土,韵味厚重。每个人自己人生的乱治呢,会在哪里体现,而我又究竟在人生中的哪一个阶段?总之,这是一部好电影,尤其对我而言。

我个人还是最喜欢由实入虚那一段,乘鹤而起,逍遥九天之上!

追光是个好公司!

$东方证券(SH600958)$ $浙商银行(SH601916)$ $浙商银行(0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