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恶意融资 -水月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要是知道我会死在哪里就好啦,那我将永远不去那个地方(芒格在哈佛毕业典礼上的演讲)
注册制后,a股可能继承香港老千股的传统,股东减持,再不断低价融资再减持,这种无止境的抽血,是最可恨的,也是市场的癌症毒瘤。
在各式融资中,股权融资是最昂贵的,股权融资是一场婚姻,是一次血脉交融。
在我看来,股权融资,是最昂贵的成本。在银行借贷、债券市场等等道路都走不成走不通的情况下,股权融资才是最后通道。
我若是开公司,能银行贷款绝不发债,能发债绝不发股。
杰出的公司本身是一架印钞机,现金流良好,利润全是自由利润,这种公司股东满满的幸福感。这些公司本身不缺钱,根本不需要高额融资。
比如我一再说,茅台上市根本就是2001年至2003年大环境下国企改革窗口期的一个上天的礼物。
根本不需要上市的公司是最好的上市公司。
不断回购的公司,最终私有化的公司,是最好的上市公司。
反之,同理。
做了近20年股票,最烦的就是增发,不论是公开增发还是定向增发,就像一个花花公子,美丽的愿景是许下了,90%都无法兑现融资时的诺言。不断听信增发谎言的投资人,就是永远坐等浪子的痴心傻妞。
很多公司看起来财务账目上做了很多利润,但是第二年不把这些利润中的绝大多数继续投入下去,就没有第二年。这种公司只能在扩张、再扩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死掉,比如生命不止增发不止的京东方。
它赚的每一分钱都必须投入到下一代生产线上去,不然就会被淘汰。看,它已经投资到了第10代生产线。
我们的商业领袖们,永远有扩张冲动,企业总是会多元化,嗯,现在叫做好生态圈。
我们的投资领袖们,也总是要去比江湖地位,连财经论坛中也要分个大V小V,
上市公司的天性是融资,资金管理人的天性是扩大规模,
全然不顾股东只想要净资产收益率,基民只想要收益率。
公司融资容易回购难。管理资金规模上去容易,保持业绩难。
于是,公司增发完成了,商业环境变了,说好的利润变亏损了,
新一期基金募集完成了,规模扩大了10倍,排长直接提升为军长,说好的收益率前面多了负号。
没有被增发伤害过,不知道警惕增发的A股投资人,一定不是一个老投资人。

高额融资,从来都是一个大熊市的信号弹。
历史上,牛市多死于圈钱融资无度。
前阵子,市值不到200亿,还是在估值严重高估情况下的同方国芯张口要融资800亿。
国企就是口气大,定增都是百亿计的,就像我今早在街边大排档吃面时听到隔座在聊手里5000万闲钱不知道怎么投资。
水月对融资有一种本能的排斥。其实,我不反对小公司融资,毕竟在学会印钞成为印钞之前,要刻母版,在自己造血之前要靠输血。
但我对大公司的融资,基本上持绝对反对意见。
大增发在多数时候,都是比较好的预警指标,
一些聪明的公司可以在市场达到顶点时增发,甚至做到每一轮行情都这样,
这些公司没有参与的价值,却有判断行情拐点的价值,这种价值是非常巨大的。
比如平安保险就曾经2次扮演了这种角色,我们不妨称之为“超级乌鸦公司”。
掌握一批超级乌鸦公司,就相当于掌握了一架高规格的预警机。

股权融资的意义当然不容抹杀。新兴行业新生公司确实需要大把资金来铸造未来。
但是一家成立5年、10年,走上轨道了的好公司,拥有杰出商业模式的公司,拥有杰出管理人的公司,不会也不应该频繁的股权融资,公司完全可以从其他途径解决资金问题。
总是缺钱的公司,一定不是优秀的公司。
某公司总是号称要颠覆苹果,其实,光是苹果每季度的分红,苹果大手笔的回购,就是这家永远处于现金饥渴状态的该公司没法比的。
苹果是一台印钞机,他是一台碎钞机,他的利润是非自由利润,所得利润不再投入下去,资本故事就讲不下去。
不珍惜自己股权的公司、不珍惜自己股权的创始人、实控人,基本上就一个结论:套现者。好的公司本身就是印钞机,股权不会轻易让手,IPO也好,增发也罢,能少则少。
只有超烂的公司,才会不断增发,不断增发,每次增发都是对股东的剥削掠夺,对新股东的圈钱。很多公司就年年增发,永无止境的增发圈钱。
至于卖出了自己的股权,再借给上市公司的境界,就是高的不能再高了。
本文无法评价。

新三板有的公司会直接取消小股东的认购权,不断融资,一年融三四次,后一次定增价格明显低于前一次定增价,那就是恶意融资。
所有有过恶意融资的公司,连同这些公司的创始人、实际控制人,都应该列入我们的负面道德清单,将他们打上标记,凡是他们从事的商业活动,创立的公司,一律划入老千股,永远规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