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0喜欢:0
有“魔鬼交易员”之称的尼克•利森日前向中国股市发出警告,利森称中国股票交易的海量数据与监管机构追踪谁在交易什么股票以及他们如何交易股票的能力是脱节的,这为各种各样有可能非法的行为开启了大门。除非当局对股市进行改革,否则股灾迟早会以更大的规模重演。        “魔鬼交易员”:中国股市基础设施落后 据参考消息网消息,《日本时报》网站5月14日报导,20年前搞垮英国巴林银行的尼克•利森表示,中国新推出的旨在连通上海和香港的股市互联互通计划导致该国的繁忙交易变得更加疯狂。在该计划出台后的数天内,交易量就呈爆炸式增长。但令人担忧的是中国证券市场基础设施或许正在被一大波购买委托指令淹没。股票交易的海量数据与监管机构追踪谁在交易什么股票以及他们如何交易股票的能力是脱节的。这为各种各样令人担忧(而且有可能非法)的行为开启了大门。他说:“任何将要干坏事的人都不是静止不动的,不管是网络犯罪还是金融领域的其他任何违法行为。”        利森表示,除非北京在大陆建立起一个更开放和可预测的金融体系,否则它将总是存在将动荡可能性输出的风险。只要中国的金融改革得不到推行,北京就不应当开辟能够对世界市场构成影响的新渠道。如果中国股市包含在全球指数中,那将允许中国的经济问题外溢,从而影响到其他国家,还将为中国的金融诈骗者提供扩大业务的机会。        中国股市在过去一年已经上涨了一倍,股指上涨了150%,随之股市交易量也暴涨,人民大学金融与证券研究所所长吴晓求3月底表示,就中国资本市场40万亿的市值来说,每天成交量12,000亿(人民币)以上,的确令人恐惧,市场的投机色彩开始出现,风险开始来了。4月13日,有官媒称“两市日成交量过万亿元已见怪不怪”。利森表示他之所以可以在新加坡利用未经授权的交易来掩盖自己的损失,是因为“新加坡当时的问题完全在于,不具备能够处理海量交易的系统。”他说,从这种意义上讲,上世纪90年代的新加坡很像今天的中国。“魔鬼交易员”曾搞垮巴林银行 巴林银行于1763年在伦敦创建,它是世界首家“商业银行”。由于经营灵活变通、赋予创新,巴林银行很快就在国际金融领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20世纪初,巴林银行荣幸地获得了一个特殊客户:英国皇室,从而奠定了巴林银行显赫地位的基础。伊丽莎白女王也是它的长期客户。        1995年,时年28岁的利森担任巴林银行驻新加坡的交易主管。        1994年下半年,利森认为日本经济已经开始走出衰退,股市将会有大涨趋势。在未经授权的情况下,他以银行的名义认购了总价70亿美元的日本股票指数期货,并以买空的做法在日本期货市场买进了价值200亿美元的短期利率债券。如果这几笔交易成功,理森将会从中获得巨大的收益。1995年1月16日,日本关西大地震,股市暴跌,李森所持多头头寸遭受重创。当市场指数大跌后,利森试图用未经授权的交易来掩盖自己的损失。当时,新加坡的交易所仍不完善,监管松懈,这些交易才得以进行。最终,利森的损失迅速扩大到14亿美元,这一数字已经超过了该行当时8.6亿美元的总价值,巴林银行不得不宣布倒闭。 08:34【回答】 福缘善庆A1:是的,正是这篇文章,感谢帮我找到,大家也可以了解一下。当时我看到时,就比较担心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因为天才和魔鬼就在一念之间,我想他肯定看到了我们普通人所没有看到的某种可以被利用的信息或漏洞,所以我当时就想到这位“魔鬼交易员”所说的话,还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他自己正是利用了监管漏洞,才做出了举世惊人的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