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江湾城绿地被划入黄浦江沿岸生态空间!“一江一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公布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市规划资源局公布黄浦江、苏州河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一江一河建设规划范围为:黄浦江自闵浦二桥至吴淞口,长度61公里,总面积约201平方公里;苏州河上海市域段,长度50公里,总面积约139平方公里。按照建设世界级滨水区的总目标,黄浦江沿岸定位为国际大都市发展能级的集中展示区,苏州河沿岸定位为特大城市宜居生活的典型示范区。规划图在此↓


注:以下图片均可点击看大图。


  黄浦江沿岸地区建设规划(2018-2035)节选



规划概况·规划范围与趋势




黄浦江自闵浦二桥至吴淞口,长度61公里,进深约2-5公里,总面积约201平方公里。


黄浦江流域范围图


规划范围图



发展目标· 规划目标


一是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空间载体
,是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金融贸易、文化创意、科创研发功能的汇聚地。



二是人文内涵丰富的城市公共客厅,是体现高等级文化影响力、高活力公共空间、景观特色鲜明的标志性展示窗口。



三是具有宏观尺度价值的生态廊道,布局大型公共绿地和生态斑块,发挥更高能级的生态效应。



发展目标·基本原则

为实现以上规划定位,按照“发展为要、人民为本、生态为基、文化为魂”的总体要求,功能上强化整体、错位、复合,空间上推动开放、系统、活力,生态上实现增量、联网、提质;文化上强调传承、共享、引领,景观上体现美观、有序、协调。

规划策略·功能布局

根据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发展需求以及沿江各区段发展态势,在黄浦江沿岸形成“三段两中心”的功能结构。

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为核心段,集中承载全球城市金融、文化、创新、游憩等核心功能。

徐浦大桥至闵浦二桥为上游段,以生态为基本功能,注重宜居生活功能的融合,依托科创园区培育创新功能。

吴淞口至杨浦大桥为下游段,基于港区转型升级,大力发展创新功能,并强化生态与公共功能的融合。

外滩-陆家嘴-北外滩地区、世博-前滩-徐汇滨江地区为核心,进一步集聚金融、贸易、航运、创新、创意、文化和总部商务等全球城市功能。


黄浦江沿岸地区空间结构图


黄浦江沿岸地区功能类型区划图


黄浦江沿岸主要产业功能节点布局图

构建世界级的滨水复合功能带。以创新引领产业转型与能级提升,带动重点功能区发展,培育若干特色创新集聚区。塑造黄浦江滨水文化带,高密度布局高等级文化设施,丰富文化设施层级。

塑造开放活力的公共活动体系。因地制宜延伸滨江公共空间,增设垂江慢行通道,提升滨水公共空间的环境品质。打造上海旅游经典品牌,形成水陆联动、多元体验的游憩空间。

营造体现历史积淀的人文水岸。推动历史遗产深度挖掘,注重历史肌理和环境的协同保护。强化历史遗产活化利用,植入新功能。核心段组织各具特色的文化探访线路。

建设韧性平衡的滨水绿色廊道。完善滨江绿地规划,纵向加强楔型绿廊布局,形成互联互通生态网络。强化水绿生态空间的多样性,营造滨江绿色低碳的示范带。

打造特色鲜明的滨水空间景观。打造沿岸“疏密有致”的空间序列,强调建筑色彩与公共环境的整体协调,构建分区分类的天际线和色彩管控体系。


规划策略·公共空间



黄浦江滨江公共空间贯通规划图


黄浦江核心段滨江主要垂江慢行通道规划图


规划策略·绿化生态


黄浦江沿岸生态空间规划图



规划策略·旅游休闲



黄浦江重点旅游空间布局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