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故居:武康路113号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武康路113号,建于1923年,1948年改建,上海市第三批优秀历史建筑。

西式独立花园住宅。

建筑样式比较简朴,体量略显敦厚,上覆盖着平缓的双坡屋面,略有孟莎屋顶的特征。

建筑以山墙面为主,从格局上看底层原为四开间方柱敞廊,二层也应是相似的敞廊,三层位于坡屋顶下,弧形窗洞,似和另一立面的底层入口略有呼应。

门窗、门廊的简洁宽大已经让人感到当时现代建筑风格的影响了,但在室内仍具有传统洋房的要素,壁炉、天花线脚、朝向敞廊的宽大百页门等,显示着那个年代主人优越的生活。

该建筑在1950年代初曾作为苏联驻华商务代表处。

1955年,巴金从淮海坊迁入该处。

巴金

四川成都人,是我国著名的新文学代表人物,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历任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平明出版社总编辑。

1950年后任上海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上海分会主席。

1953年9月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文艺月报》、《收获》、《上海文学》主编。

2003年11月,国务院授予巴金先生“人民作家”荣誉称号。

“文化大革命”中巴金受到冲击,住所亦被占用,文革时期的一份名为(前锋通讯)的小报编辑、印刷部就设在这幢洋房的前厅。

文革结束后,回到武康路113号的巴金老人写下了《随想录》,让读者看到一个老人在痛苦地思索,探究着人性。

他拷问自己的灵魂,并把火热的心袒露给世人。

书中文字流淌出的真情,每每使人感动。

老人不泯的天性和赤子之心,唤起了我们的民族记忆,因此人们称巴金为“二十世纪中国的良心”。

巴金于2005年10月17日去世,正如他自己所说:化作泥土,留在人们温暖的脚印里。

这里是他在上海定居最久的住所,也交织着他后半生的悲欢。



南面

西面和南面

南面

南面

主入口



西面

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