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瑞医药一季报点评: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

发布于: 雪球转发:20回复:99喜欢:70

$恒瑞医药(SH600276)$   核心观点:要投资那些具有远大长期前景的企业,没有前景的企业就不要投了,恒瑞医药就是这种企业,集采已经摧毁它的长期前景!$复星医药(SH600196)$    $长春高新(SZ000661)$   

今天恒瑞医药发布一季报:公司2022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54.8亿,同比下降20.9%;实现归母净利润12.4亿,同比下降17.4%;每股收益为0.19元。

1、杀估值、杀业绩的可以抄底,但是杀逻辑的不建议抄底

我们平时讲要做逆向投资,逆向投资的关键是要辨别企业是否在未来能够走出困境,再创辉煌。

所以,我们要对困境的性质做出辨别:它究竟是杀估值、杀业绩,还是杀逻辑?

对于单纯的杀估值(基本面没有问题),我们可以大胆抄底;

对于成长股,如果业绩出现短期下滑、股价大跌,那么也是可以抄底的;

但是对于杀逻辑的企业,不建议抄底,因为企业发展的正常逻辑被摧毁了,意味着企业很难再翻身了,低估就成了价值陷阱、投资大师称之为“融化的雪糕”。

我们认为,恒瑞医药,包括长春高新,就是融化的雪糕!

2、集采摧毁了恒瑞医药的商业模式和长期前景,这种破坏是不可逆的

首先集采破坏了企业的商业模式,医药行业商业模式就是高利润率,高投入搞研发对应高利润率。但是集采剥夺了企业的定价权、破坏了这种高利润率的商业模式。一般资本回报率有三种来源:高利润率、高周转率、高杠杆率,对于医药企业,没有了高利润率,依托什么来给股东创造价值呢?

集采对恒瑞医药这类医药企业的发展逻辑的破坏是不可逆的,因为集采的背后是全民医保、我国是人口大国以及老龄化加剧、医保负担沉重、无法承担其高利润率的运作模式,如果任由医药企业保持这么高的利润率,难以为继。所以,集采势在必行,难以撤销,随着老龄化的加剧、医疗需求越来越大,集采只会越来越加深、力度越来越强。

所以,恒瑞的长期前景已经丧失了。现在不是贵与便宜的问题了,贵或者便宜是定量的问题,现在是定性的问题,定性优先于定量。

同时,不要迷信创新药,创新药背后需要大量的资本支出,没有了丰厚的利润作为支撑,没有了巨额收入来源、资本支出也难以为继,创新药也是没有前途的;很多国外大型药企的创新药都是巨额资金买来的,国内的医药企业资金量也没法满足收购的要求,单纯靠研发前途渺茫。

3、以史为鉴,日本的例子或许可以供我们参考

日本也是全民医保,也是集采控费的发展模式。

日本90年代开始,老龄化加速,医药需求是每年增长的,但是因为集采降价的原因,医药产业总蛋糕并不是逐年递增的!

1990年-2010年,日本老龄化开始加速。短短二十年间,日本65岁以上老年人数量占比从10%左右,上升至25%左右,老年人口增加了1300万人。

但日本医药市场的发展,却与人口老龄化的趋势背道而驰。根据日本厚生劳务省数据,从1991年开始,日本医药市场规模增速不断下滑:

1991年,日本医药市场增速逼近15%,1992年迅速跌至5%以下……到了1997年,老龄化愈演愈烈之际,日本医药市场却进入负增长时代,并持续到1999年。

2000年之后,日本医药市场重回正增长轨迹,但增速依然有限,到2008年期间,大多年份的增速在0%—5%之间徘徊。

日本整个医药市场规模发展近乎停滞,头部药企的日子也不好过。可以看到,日本最大的药企武田制药,1991年到2000年十年营收复合增长率仅有3.25%。

这不是个例。包括安斯泰来、卫材、协和麒麟等,十年年复合增长率均在个位数徘徊。而像日医工、沢井制药等巨头,营收还是负增长。

为什么日本医药行业的发展,会与市场的预期大相径庭?原因在于,控费和降价政策!类似于我国的集采!

不少投资者拿美国做比较,认为美国医药产业占GDP达到了15%,就认为我们国家医药有大的发展空间,这是个误区。

美国医药行业出现超级企业是有资金支持的,美国根本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集采,也不是全民医保,美国本身富人多、支付能力强,政府在医药资本集团面前根本没有太大的议价权,美国的法院也支持医药企业,反对集采,美国的医保改革根本就推不动,很多医保改革都不了了之了,再加上美国医药企业底子厚、研发能力强,具备面向全球的研发和销售能力。反观我们国家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

恒瑞作为国内医药的总龙头,它的市值压缩对整个行业的市值压缩都是致命的。这意味着医药行业的机会不再是系统性的机会,只是少数的结构性的机会,要注意辨别。

4、投资启示录:价值投资者要学会识别长期结构性变化

过去20年是我们国家医药产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其发展崛起源于我们国家的从2008年开始的医保覆盖率提升,迅速的从10%提高到80%以上,医药企业都获得跨越式发展。

随着2015年之后,国家开启医保改革以及集采控费改革,医药的黄金时代就落幕了。恒瑞医药是集采攻陷的最后一座堡垒,它的沦陷标志着属于医药的时代落幕了。

很多人都相信自己在做价值投资,所以笃信长期持有,但是却忽略了价值的变化性,时代在变、价值也在变,如果没有发展变化的眼光,是很难做好价值投资的。

高瓴资本提出过一个模型:识别长期的结构性变化——人、生意、组织、环境+变化。医药行业是环境变革影响的一个典型案例,一方面我们要坚持价值投资,另一方方面一旦这些关键要素发生变化,我们必须对投资做出调整。

环境对行业产生决定性影响的另外一个例子是新能源汽车的崛起和碳中和时代的到来。

所以,该是说再见的时候了!别来,司徒雷登;别了,恒瑞医药



全部讨论

如此逻辑是政府在通过集采普惠百姓的同时不顾死活的搞垮医药行业?甚至一些如恒瑞这样少有的优秀头部企业?这不是集采的初衷吧?过去医药行业毛利率高,市场乱像存在是肯定的,如果通过集采都倒下去了以后哪个企业还去做研发,哪个企业还能长期生存,恒瑞都活不下去还有谁能健在?中国医疗医药行业的未来在哪里?如果全靠进口那是更可怕的事情,因此我看未必杀逻辑,但短期影响是必然的,长期未必。

2022-04-22 21:55

中国就没有真正意义的好行业,都会被干预,一下就废

2022-04-23 05:39

你这逻辑有问题,不能总站在经济角度分析问题,难道我们的医药产业不研发,不投入,等着14亿中国人用药让外国卡脖子?这只不过是转型过程中的阵痛。国家在倒逼企业进行改革,才有更好的未来。

2022-04-23 09:53

说了这么多,放弃恒瑞医药,好像这市场又能找出几个比恒瑞医药好的票一样?再说国内政策不也是常变,说不定明年又集采放松呢?

2022-04-23 12:45

恒瑞医药优于90%以上的A股公司

2022-04-22 22:41

同意您对集采的看法,创新药的看法有点太武断了。怎么就没用了呢,外国的药厂靠收购,那又为什么收购,收购谁的?这个应该从市场需求和以后商业保险覆盖率来综合参考。
另外对日本医药企业的分析,要考虑一下90年代日本的金融危机影响吧?

2022-04-22 21:30

中国是政策市场,任何行业只要有存在价值,国家都不会矫枉过正!到行业出清,政策回暖有一个过程,只是这个过程可能比较长!

2022-04-23 08:32

白酒不会集采,喝酒长命百岁,都啥逻辑

2022-04-23 17:25

开篇说要远大长期前景,通篇却是短视

2022-04-23 09:59

政策也有钟摆效应,看看房地产。医药都被干废了,拿什么来做研发?等着“卡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