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阶段家电市场经营的冷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现在,大家在一线家电市场最大的压力很清楚:不知道怎么搞、不知道怎么干。什么手段有用,什么策略是无效的,都得去试、去闯、去搞。没有明确的答案,只有无尽的迷茫。

杨嘉||撰写

接下来的市场到底怎么干、接下来的消费到底怎么变,大多数家电人心中没数。

原因不用多说。在家电圈看来,最大的问题是,过去30多年、40多年家电厂商在一线市场上积累的经验,无法应对当前的市场和消费需求;而大量家电厂商积累和沉淀的资源和能力,又不知道应该朝着哪些方向集中发力和引爆。

对于接下来半年左右时间的家电市场竞争,家电圈有几点冷思考,仅供参考:

一是,一线市场的整体走势,零售和工程市场需求不会出现明显的恢复、改善,甚至还会出现一轮更为低迷的收缩和下行。所有家电厂商不要对一些政策有太高的期待,也不要对一些关联产业复苏有更多的联想,一定要守住资金链、守好现金流,控制好产量和库存比,找到新的盈亏平衡点。

家电市场上,各个经营者和抢夺者们,真正比耐力、比体力、比抗寒能力的时间节点,已经到了。一些市场订单和用户需求,不是拼命抢就能收割的;一些用户不是超低价就能赢得的;在一个流量为王、出货为纲、增长为本的通道中,看似不争、没机会,不抢没未来。但是,物极必反,厂商不争有时会获得比争更高的价值,更多的回报。所以,可以“边战斗、边复盘、边等待、边思考”,寻找全新拐点的到来。

二是,主要家电企业的争夺,会更激烈、更白热化,更内卷。商业竞争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下的你死我活,这不是新鲜事。特别是一个成熟的行业和增长放缓的市场上,大企业的存活必须要抢夺到更多市场份额和蛋糕。这也就意味着,接下来很多家电企业的发展结果就是“不进则退”和“慢进也是退”。最终,就是两种结果:一是快刀斩乱麻,清理一批竞争力弱的企业;二是温水煮青蛙,慢慢出清一些还有不切实际幻想的企业。

家电企业、家电商家在供给侧和需求侧的较量,今年接下来的局面,将是大鱼吃小鱼、快鱼吃慢鱼,还有大鱼吃大鱼等三种状态同时存在,这不只是乱的逻辑,关键还是卷的竞争。说白了,这种市场环境之下,家电企业活下去的空间和希望,都寄托在同行的身上。所以,有时候企业动作要快,有时企业则可以慢。现阶段来看,盯着对手可以少走弯路、少花冤枉钱。

三是,主要商家的应对,情况并不是很乐观,关键要避免盲目躁动下的乱搞乱战。线上网店和线下实体店的洗牌,在最近2、3年内一直是“进行时”,没有出现过间断,接下来肯定还会加速。逻辑很简单,就是能力弱的、不能抗打的,不能主手的,必须要出局。腾出来的空间,才是一些经销商活下去的机会。这是商业定律,不是谁的意愿和欲望。

对于大量的经销商群体,当然不是京东、天猫等巨商,以及各地家电连锁卖场等地头蛇,而是众多分散在各级市场上的运营商和经销商们,一定要守住底线、控制好欲望。还是应该做好“不熟不碰、不懂不干”,明确一点“事出反常必有妖”。必须要心中有数,赚能力范围内的钱,绝对不做能力之外的投机和扩张。

四是,主导市场和消费的意外突发情况,会频频出现并恶化。其中,最大意外就是天气,因为天气可能会暴热或者凉夏,会带动部分家电品类的走俏走旺,也会抑制用户的需求,意外很多但谁能抢到意外的机会,却考验所有企业的定力与速度;不过,家电财政补贴这类的政策强刺激,肯定是不会出现,所以不要去梦想了。

不管是企业,商家,接下来都要经营的高度聚焦,以及投入的高度精准,还有经营的可持续性。一是要做好自己的事情,产品不能过度追求价格低,还要保证性价比、质价比,以及利润空间;二是渠道不要盲目扩张,要抓大放小,要寻找志同道合者一起抵抗风险;三是市场不要盲目冲刺,而是应该维持经营的可持续性。

所有家电人,不能过度的焦虑,也不能盲目的乐观,接下来的家电产业和发展还会保持着一定的惯性和动力,家电市场和消费需求也将保持着一定的发展和变化,但是短时间内企业间的商业恶战,以及渠道之间的博弈较量,都将是无法回避的问题和挑战。

版权声明:家电圈原创文章,未经授权一律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