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医药的执念太深

发布于: 雪球转发:7回复:32喜欢:22

(1)一次就医经历

2017年博格就买过医药基金,在2018年集采与疫苗黑天鹅中把医药给基金卖出了,但是2018年去了一次医院才意识到:“你有社保、人家不一定有床位!”   优质的医疗资源就那么少,有社保的人又那么多,这个谁都享受到好的医疗条件。

社保的甲状腺穿刺需要等两个月,博格就花了5000块钱自费不用等,随后就2018年底部买了几十个汉堡的医药基金,就此形成了对于医药的执念,这里的执念是中性词。

2018年底买入医药之后(主要是博格的李时珍组合,现在这个组合不是我管理了),最多的时候盈利230%,但是高位又是因为执念把医药作为非卖品,结果就做了一个大大的过山车,目前盈利仅剩70%左右了。

(2)继续加港股医疗

在投资中一个执念形成之后,似乎就很难改变了。例如,有些大V对于银行的执念、有些大V对于地产的执念,博格对于医药的执念似乎也很难改变。

重仓的医药在这次下跌中不仅没有减仓,有开始搞恒生医疗,给自己的理由就A股的医药都低估了,港股的医药岂不是更便宜。然后又是一路加仓,持续投资快一年了才没赚没亏,太不容易了!

港股医药与A股医药,有啥区别呢?其实主要是18A创新药企业。A股在没有科创板之前,是不允许未盈利企业上市的。

随着时代发展,人类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越来越强烈,而身体健康是享受生活的基本保障。所以整个市场,或者说是人类本身对于创新药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问题是,过去创新药从研发、临床试验、生成、上市,这整个一系列过程通常是由一个医药巨头完成的,这导致创新药研成效率极低,同时给予研发人员的激励也不到位。 

如何提高创新药研发效率? 按理说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分工合作。MAH制度(也叫药品上市许可人制度,指将上市许可与生产许可分离的管理模式)的核心让医药市场各要素灵活流动,对医药研发外包(CXO)的影响尤为显著。MAH制度使得医药研发人才创业,风险资本投资创新医药企业,专门为医药提供外部服务的CXO公司崛起。很多未盈利的创新药企业都在港股上市了,例如百济神州

所以投资港股的创新药类的ETF或者基金就是对于A股医药投资的一个有效的补充。

(三)中药也要继续买

博格也不喜欢中药,其中理由各种中药黑都说了N遍了

但是反过来想,投资中药是为了赚钱,又不是吃中药!其实大家诟病中药很多问题,国家一直在持仓解决,人家西药通过几百年研究才理论化、系统化。中药也需要时间:

(1)同样病不同病人给的药方不一样,这个可以通过给统一病症治疗指引解决这个问题。

(2)同样的药方,不同人煎制的效果不一样,这个可以通过先进生成工艺把中药小分子化进行解决,让中药成份更有利人体吸收。

生物医药(申万)从2000开始,目前市盈率24.22倍算是在过去22年里面都是底部了。医药估值便宜的时候唯有2006年,2018年与2022年。

如果你也有跟博格一样的医药执念,别忘了点赞!

#势不可挡!寻底后的医药板块能否入场#  @球友福利  $港股创新药ETF(SH513120)$   $创新药ETF(SH515120)$   $医药卫生ETF(SZ159938)$

全部讨论

2022-12-02 11:11

最终还是靠中药回本

2022-12-02 10:59

对基金蛮了解,对自身健康规律和中医本质缺乏了解,实在是本末倒置。一个甲状腺就去穿刺,被西医忽悠了

2022-12-02 22:23

博格老师,我对中医中药有执念!而不是西医西药!就跟你不碰银行券商股票基金一样,我就不碰西药股!西医是统计医学,只有几百年的历史,中医是辩证医学,有几千年的历史!中医的关键是辩证用药和药量!懂中医的人真的太少了,我是经过了几十年的耳渲目染,略知皮毛!我有个中医世家的亲戚,从小看到他起死回生救活了许多大医院抛弃的患者!不是中药不行,是缺少好医生!

2022-12-02 10:48

我对医药敬而远之,对医疗倒是加了点仓位,不过只要是在港股加仓。

小区里面开药店的,发了一个朋友圈30盒连花清瘟胶囊到货,每人限购三盒,老头老太太们,仅耗时10分钟就都抢完了。 难道这个比打疫苗更有效?$以岭药业(SZ002603)$

2022-12-02 10:53

完了要调整了
下周高抛

2022-12-02 21:37

远大医药 都要成银行股估值了 也不知道咋起不来

2022-12-02 20:48

博格,看看我买的东西,还有救吗

2022-12-02 14:21

老师,你是不是太主观情绪了?虽然我也看好港股医疗

2022-12-02 14:03

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