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宗洪:融信告诉你,中国古建有多美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欧宗洪:融信告诉你,中国古建有多美

与世界它系建筑

多采用石块垒砌的不同,

中国古建筑,

多以木材为主要建材,

因历代演变而形成遵古的艺术。

在不同人的眼中,

中国古建亦有着各自的特殊意义。

与丈夫梁思成跋山涉水,

测绘200多座古建的林徽因,

古建,是她倾尽一生,

也要守护的民族文化瑰宝。

在福建的西南部,

遍布着一座座或圆或方的巨堡,

土楼,是福建人走遍世界,

也难以割舍的乡愁。

(福建西南部 土楼 中国传统民居)

位于福建仓山区,

坐落千年的历史古村样本,

郭宅,是融信眼中的

城市更新的在地文化之源。

(福建 仓山区 郭宅旧址)

建筑,究竟为何而建造?

在中国古建演变中,

又发生了怎样的形制改变?

就让我们一起来探寻。

01

建筑源起

大约五十万年前,

中华原始人就已经知道

利用天然的洞穴,

作为栖身之所。

现代意义上的建筑,

最早也要追溯到

公元7000年前,

河姆渡时代的干栏式建筑。

(苗族 干栏式建筑)

往后漫长的时光里,

不同朝代、不同流派的建筑,

不断丰盈着

中国建筑体系的内涵。

沿着历史的主线,

受地域气候、地理、人文等影响,

又衍伸出不同的流派与分支,

从古至今,由南到北,

书写着各自的故事。

早期南方的巢居,

干栏式建筑中的屋顶,

就出现了一条正脊和四条垂脊的

屋脊形制,稳固壮观。

(成都 五凤溪 古镇)

到明清时期,

是皇家宫苑“鲲鹏欲飞”的

庑殿顶和歇山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在普罗大众的民间宅院,

是坚固实用的

悬山顶和硬山顶。

(北京故宫博物院 垂脊图 )

国公馆承袭南方悬山顶,

并以现代工艺材质,

转译一正脊、四垂脊的屋脊形制,

庄重优雅、历久而弥新。

(福州国公馆 屋脊图)

与屋顶相接的山墙,

既用于承重,

也可以与相邻住宅隔开,

以防火灾蔓延。

因各地环境不同,

山墙也呈现出不一样的形状。

"青砖小瓦马头墙,回廊挂落花格窗"。

在徽州地区,是形态酷似马头的马头墙。

(徽派建筑:马头墙)

"谁知五柳孤松客,却住三坊七巷间"。

在闽派建筑中,是形似马鞍的马鞍墙。

(闽派建筑:马鞍墙)

"千两黄金万担谷,夜夜笙歌镬耳屋"。

在岭南建筑中,是状似镬耳的镬耳墙。

(岭南建筑:镬耳墙)

在闽南、潮汕和台湾地区,

更是包含金木水火土

五种样式的五行山墙。

(五行山墙 样式图)

国公馆地处福州,

故以上下杭的闽派马鞍墙为原型,

墙体随屋架的起伏,

呈流线型,翘角伸出宅外,自由而舒展。

(福州国公馆 实景图)

在山墙伸出至檐柱之外的部分,

便是墀头。

突出在两边山墙边檐,

用以支撑前后出檐。

至明朝,明砖发展进入鼎盛时期,

墀头开始普遍使用,

并衍生出植物、动物、器物、文字和综合

五类装饰图案。

国公馆的墀头,

源于福州三坊七巷的古建墀头

回字纹勾勒装饰图案,

鲜活了墙头屋顶,

更蕴藏着对生活的美好追求。

(福州国公馆 墀头图)

与墀头起着相似承托作用的,

还有雀替,

安置于梁或坊与柱交接处,

用以承托梁枋。

木建筑用木雀替,

石建筑用石雀替。

(北京故宫博物院 雀替图 )

雀替在唐以前就已出现,

有龙、凤、仙鹤、

花鸟、花篮、金蟾等各种纹样。

国公馆的雀替,

则以更为精致的木雕,

勾勒出卷草、祥云等古典纹样,

拱卫着梁枋,雕刻了时光。

(福州国公馆 雀替)

02

文化与美的交融

当建筑满足了坚固、

舒适等硬性功能后,

古人开始尝试将在地文化与美,

在建筑中进行表达。

在苏州,

遍布着大小园林近200处,

沧浪亭、狮子林、拙政园、留园等,

诠释着林宅合一的古典规制,

可赏、可游、可居。

(苏州 拙政园)

它是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苏州 留园)

也是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苏州 沧浪亭)

青砖黛瓦、雕栏玉砌、小桥流水,

凝练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美学神韵。

国公馆,

便以经典的拙政园为蓝本,

以传统东方的意境之美,

提升人居体验的同时,

完成了一场东方文化与美的复兴。

“晚来更带龙池雨,半拂栏干半拂楼”。

各式各样的栏杆,

也是苏州园林独特的风景线。

文震亨在《长物志》中写道,

“石栏最古……木栏为雅”,

因此苏州园林中,

一般的栏杆都是木结构的。

苏州园林

而国公馆在栏杆设计上,

以苏式园林为源,

汲取福州三坊七巷的木制结构,

打造回字纹花式栏杆。

(福州三坊七巷 栏杆)

以石材线脚压顶、铝合金牛腿、

石材线脚、仿古建叠瓦、

乌烟灰抹面层层勾勒底座,

以现代材质,尽显古典雅致之美。

(福州国公馆 栏杆)

不止是苏式园林,

在国公馆的建筑设计中,

处处流露着

与徽派建筑的交融与延续。

(徽派建筑 鹊尾)

鹊尾,作为代表元素之一,

《诗经》里形容它,

“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北京故宫博物院 雀尾图 )

“鸟向檐上飞,雲从窗里出”。

将“鹊尾”引入国公馆,

形如喜鹊尾巴的造型,

尽显“檐”的灵动之美。

(福州国公馆 鹊尾)

“千金门楼四两屋”。

徽州人非常重视象征着门第的门罩,

对门罩的装饰也极其用心。

(徽派建筑 门罩)

用砖贴着墙面砌筑,

顶上覆以瓦檐,

竖的是柱,横的是枋,

部分门罩还有斗拱层。

(福州国公馆 门罩)

福州国公馆的门罩,

融信以陶土瓦打造披檐,

以木制架构打造壁柱,

不施彩画,尽显精致之美感。

——

建筑,在不同人的眼中

有着万种模样,

或写实,或写意,或精致,或典雅,

姿态万千,源远流长。

而对建筑的文化复兴与悉心修缮,

亦是融信的深情与坚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