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首发】决定A股上市公司市值成长的“四五二三一”模型

发布于: 雪球转发:4回复:2喜欢:14

『新生说』自五月份以来陆续推出了几大系列的市值成长规律研究报告,周期分别是一年期、五年期、十年期和二十年期,也发布了股灾以来十大“熊股”分析报告,目前上述系列文章已经全部发布完毕。

走到10大牛股背后去

什么样的公司得以穿越牛熊?

平均涨幅27倍!十年十大牛股是怎么炼成的?

那些深深嵌入我们生命历程中的超级大牛股:产业变迁视角下的市值成长逻辑

一轮牛熊周期过后,为什么这些公司“跌成翔”?

基于前述研究,我们总结出了不同周期市值成长“十大牛股”的共同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决定A股上市公司市值成长的“五四三二一”模型和十六字核心要诀,特此重磅首发,盼与业内同行和『新生说』广大会员、顾问朋友进一步讨论交流。

01

上市公司市值涨跌的“胜负手”

首先,回顾一下各大系列研究的核心结论:

1

一年期十大牛股

图1:一年期十大牛股总体概况

新能源主题和业绩高增长是引起本轮股灾以来市值成长最主要的两大因素,十大牛股共性特点为:

(1)多为传统行业转型新兴主题(如新能源);

(2)多为40亿以下小市值公司(上涨启动前);

(3)普遍业绩规模基数小,增速高;

(4)普遍大股东持股比例高。

2

五年期十大牛股

图2:五年期十大牛股总体概况

传统周期性行业密集的蓝筹板块面临着企业盈利增幅放缓及估值修复的“瓶颈”,资金将票投给了新兴成长股。共性特点为:

(1)多为新兴行业,均具热点主题,TMT公司占十席之七。

(2)普遍为30亿左右小市值公司(上涨启动之初)。

(3)业绩基数低且增长高速。

(4)平均估值翻倍,但其市值成长主要依靠净利贡献而非估值贡献。

(5)普遍大股东持股比例高。

3

十年期十大牛股

图3:十年期十大牛股总体概况

随着时间周期拉长,上市公司基本面的价值也会越来越得到挖掘,并反映到市值成长上,共性特点为:

(1)拉长时间轴,符合消费升级、产业升级长期大趋势的公司是真正的“成长冠军”。

(2)在鱼龙混杂的资本市场里,时间会培育、筛选出基本面良好的真正千里马。

(3)从产业走向资本,和从资本走向产业,是上市公司市值成长的两种良性方式。

(4)大部分牛股的市值成长主要由净利润增长支撑。

(5)小市值孕育大空间。

4

二十年期十大牛股

图4:二十年期十大牛股总体概况

“产业变迁主导牛股生成”,这一特点相比此前几大系列更加鲜明。共性特点为:

(1)主营业务和我们的饮食、居住、出行、看病等日常生活最基本的需求息息相关;

(2)和此前几大系列牛股一样,符合“小市值、大空间”的逻辑;

(3)大多数公司利润均呈现持续高速增长,连续保持20年;

(4)对比市值涨幅、市盈率涨幅和净利润涨幅,大部分牛股的市值成长主要由净利润增长支撑。

(5)和人均GDP增长轨迹中各阶段形成的产业发展机会高度吻合。

5

上一轮牛市以来十大熊股

市值暴跌成因包括原股东套利、基本面恶化、转型重组失败以及第二、第三种类型交叉的情形,共性特点为:

(1)均为传统行业,机械设备和房地产占一半;

(2)原主业大多陷入困境,利润大幅下滑,增长乏力,资产负债率偏高;

(3)中大市值为主,主板公司居多、国企居多、二三线城市居多;

(4)股价走势表现为牛市滞涨、熊市暴跌。

▎总结上市各周期分结论,关于A股上市公司的市值成长,笔者得出了以下八点规律性认识:

(1)上市公司面向产品和资本两个市场,市值成长的方式共有三种,分别是提升利润提高市值、提升估值提高市值以及提升利润和估值提高市值,对应的三种企业经营方式分别是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和产资互动。

(2)在第一点的基础上,纵观过去各周期牛股,“提升利润提高市值”是最主要的市值成长方式;无论周期长短,市值成长最快的公司大多都有良好的业绩作为支撑,能够通过纯粹资本运作或产资互动的方式提升市值的公司占比较小。

(3)通过市值成长要素解构发现,净利润贡献度总体高于市盈率,但是不同周期特点不同。时间周期越短,市盈率的重要性越凸显;时间周期越长,净利润的贡献作用越明显。

(4)通过提升利润成为大牛股的上市公司中,业绩基数小、持续复合高增长最受追捧,概率最高。

(5)小市值公司更容易成就大牛股,牛市周期决定市值成长起点,产业空间决定市值成长高度。历史大牛股初始市值大多较低,借助股市周期拐点和牛市到来乘势而起,随着产业故事变成业绩,受益产业变迁最大的上市公司市值成长越迅速。

(6)短周期内,资金对成长及收益的追逐导致市场将票投给了以成长、中小盘、主题概念炒作为典型特征的“中小创”。但拉长时间轴,蓝筹公司和周期性行业密集的主板中,符合消费升级、产业升级长期大趋势的公司才是真正的“成长冠军”。

(7)在鱼龙混杂的资本市场里,时间是最好的伯乐,会培育、筛选出基本面良好的真正千里马。短期凭概念、炒作,或许也能推动市值上涨,但是不可持续。这是优质上市公司和价值投资者的福音。

(8)传统思维下,上市公司大多努力从产业走向资本,对上市平台的功能未充分发挥;如果能够合法合规利用资本市场开展资本运营,从资本走向产业,可更有效率的推动上市公司实现转型升级和价值倍增。

02

决定A股上市公司市值成长的“四五二三一”模型和十六字核心要诀

上述8点规律性认识可以帮助我们认识A股上市公司市值成长的核心要素,但无法形成全面理解市值成长机制的系统性思维框架。为此,笔者在前述研究和认识的基础上构建了市值影响机制模型,结合各要素内容和结构,命名为“四五二三一”模型。

何为“四五二三一”模型?

对照上图,顾名思义,含义如下:

“四”:不同视角下,影响上市公司市值的四大层面因素,即微观的企业层面,中观的股市层面和产业层面,宏观的规划层面。

“五”:规划层面形成的,影响其他三个层面的五大政策性要素,即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

“二”:企业层面,上市公司面对的两个经营市场,即产业市场和资本市场。

“三”:上市公司市值成长的三种不同方式,即产业经营、资本经营和产资互动(赋能新生)。

“一”:无论是在产业端还是资本端,上市公司采取的任何举措都是为了达到一个目的:市值成长的预期实现。

模型上述五大组成要素之间具有强关联,能够形成不同但是周延的闭合逻辑链条,构建对A股生态和上市公司市值成长机制的系统性认识。

近期张维迎和林毅夫两位经济学家就产业政策存废和价值再次公开撕逼,也引发了发改委表态。发改委发言人赵辰昕表示:“目前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使用产业政策……改革开放之后,我国政府相继出台了很多与产业发展相关的措施,有的叫规划、有的叫政策、有的叫目录,还有一些相关的优惠措施。这些产业政策对拉动经济发展、促进结构调整、调节供求关系都发挥了积极作用,更是我国产业发展取得辉煌成绩的重要保障。”

这个表态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一个很生动的注脚,既让市场发挥应有的作用,但同时拥有超级强势的政府引导力量,中央试图通过一系列的顶层设计和政策规划,把控经济和产业发展的总方向。这既非典型的市场经济形态,又非计划经济形态,笔者称之为“规划型经济”形态。这一立论构成了整个“四五二三一”模型的基础。

▎宏观角度:

规划层面共包含对上市公司市值成长影响最大的五大政策,分别是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产业政策和监管政策,这种影响直接而且全方位折射到其他三个层次上。

产业层面,通过制定产业政策引导产业发展方向,把人才、技术、资源和资金向特定的产业和细分领域聚集,满足社会需求升级,带动产业发展变迁。

股市层面,一方面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汇率政策影响大类资产的配置趋势,左右股市资金运动趋势,从而影响股市周期和市场波动;另一方面,通过证监会等监管机构发布的监管政策引导股市涨跌预期,重大监管政策甚至能够成为股市周期大拐点的“引爆点”。

企业层面,通过五大政策直接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效率、成本发展战略和业务选择。

▎中观角度:

产业层面和股市层面既从不同维度影响上市公司的经营,又相互作用。

第一,在当前中国经济面临整体转型升级的大背景下,未来一个阶段,需求升级和产业更替是两个关键词,直接影响上市公司原产业的产业周期和未来业务的布局以及结构效率;

第二,股市周期和市场波动对于上市公司的估值水平和估值变动影响巨大,不同的估值状态直接左右市场投资者的风险偏好,要求上市公司具备不同的资本运作思维。

第三,产业层面和股市层面互相联动,产业演进为股市创造长期的板块、主题和短期的概念、热点,股市识别产业发展信号在相关产业或板块形成市值、资金和人气的聚集,反向支持产业发展。

▎微观角度:

上市公司与普通企业最大的不同是拥有上市平台,同时面向两个市场,即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传统上市公司都很重视产业经营,但对资本经营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随着上市公司平台价值逐渐被发掘,资本经营成为了与产业经营同样重要的市值成长方式。在产业经营和资本经营的基础上,少数上市公司实现了产资互动(产融互动),这是第三种市值成长方式。其中:

产业经营上,原有业务产生内生利润,投资并购业务产生并表利润。

资本经营包括股东层面和公司层面,前者主要表现为股东股权吞吐和资产置换、重组等运作,后者主要表现为投资并购和再融资。

产资互动上,传统上市公司普遍面临产业更替和新老业务切换的难题,需要与“新生资本”等专业机构合作开启二次创业,通过导入“管理+资本+产业”赋能式解决方案,走向新生。

良好的预期管理是上市公司市值成长的关键一着旗。无论上市公司基于战略采取哪种市值成长方式,在产业端或在资本端采取哪些举措,最终都是希望实现一个目的,那就是做到市值成长的预期自我实现。因此,预期实现是“四五二三一”模型中“一”的落脚点和最终目的。

这就是对A股上市公司市值成长“四五二三一”模型的基本理解,每一个层面、每一个要素都可以进一步细化分割、专题阐述,如果一一展开的话足以形成十万字长文,此处从略。

综观几大市值成长系列研究报告,笔者发现,无论是一年期、五年期、十年期还是二十年期的大牛股,其市值成长的核心成因都在此模型的特定位置上。

其中,做的最好的上市公司往往具备经济发展周期、产业发展周期、股市牛市周期和企业盈利周期中两种以上的要素重叠,实现了多周期共振,如2005年至2007年的房地产、2012年至2015年的互联网金融、2014年来的新能源汽车,等等,这些行业在那些特定时期都成了“牛股集中营”。

最后,立足“四五二三一”模型,把A股上市公司市值成长最关键的要素总结为十六字核心要诀:研判大势(经济、政策和产业)、踏准周期(产业和股市)、产资互动、与狼共舞(市场波动)。

笔者认为,上市公司本身能够在“四五二三一”模型和十六字诀中找到适合自身属性的战略和落地路径,而投资者能够从上市公司的不同举措中发现其市值成长的密码。这就是对市值成长机制的核心认识。

▎免责声明:

本文(报告)基于已公开的资料信息或受访人提供的信息撰写,但新生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该等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准确性。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报告)中的信息或所表述的意见均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转载本文,请注明新生说和作者,本平台保留法律追溯权利。

全部讨论

2016-10-18 10:51

我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