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27减持新规和4.17国九条发布后,我对于减持的思考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2024年2月7日吴清主席上任之后,证监会对于股东减持实施了强监管,特别是实控人和大股东。

首先,就是把二级市场交易(大宗交易和竞价交易)控制起来,施行事前,事中,事后监管。

想减持,可以。

首先,看看自己是否符合8.27减持新规;

其次,交易所的老师是否让通过公告;

最后,减持的时间缩短为3个月,卖不卖的完,就看你自己公司的成交量是否能吃的下,大宗有没有接了。(新规明面上的减持周期6个月缩短为3个月,主要是针对实控人和大股东,但是在实际当中,绝大部分的股东的减持时间都缩短为3个月了)

以前,大股东和实控人在招股书中只承诺竞价减持事先披露,大宗则未说明,所以很多大股东&实控人先卖出再披露,现在已经不行了。

当然,对于二者减持也未完全堵死,留下了‘协议转让’这个口子。

从而,出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超百家上市公司协议转让,私募大量涌入

证监会的管理人员,不知道协议转让会出现代持的情况吗?

我想,他们是知道的,那为什么不堵呢?

可能是不到时候,或许是做了个大口袋,需要的时候,方便从里面拿。

做过协议转让代持的实控人/大股东和对手的私募机构、个人,会不会落下把柄在监管手上,成为下一个监管风险点?

存在这个可能性,至于什么时候发作,就要看监管需求了。

下面的公告信息,违规的那些事情,都是临时查到的吗?

我看未必。

前不久,有个朋友发私信问我FDKJ协转的事情,该咋说呢,其实不好讲。

非业内人士都能看出来一些端倪,整天跟资本市场打交道的监管人员不可能不知道,只是恰当的保持沉默,而已。

对于做锁定大宗买断的FA,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现在针对于公募、外资和大型私募机构的内部反腐工作,据说也在逐步进行中,一些基金经理已经被革职或者进行其他调动处理。

这个业务虽然利润丰厚,但是,头上的达摩斯之剑依旧高悬。

毕竟,在我国有条法律叫做 ‘ 非国家工作人员受贿罪 ’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

第一百六十三条: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

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

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工作人员在经济往来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违反国家规定,收受各种名义的回扣、手续费,归个人所有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中从事公务的人员和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国有单位委派到非国有公司、企业以及其他单位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两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五条、第三百八十六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2024年4月30日,根据证券日报的推送,说是从内部人员了解到:

深交所:加强持股比例超5%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减持额度管理

自2024年4月29日起,对持股比例超5%的股东及其一致行动人,深交所将加强事前监管,每个交易日早间向会员单位发送股东的减持额度。

减持先生:这里涉及的预期是一致行动人的额度释放问题,就是AB两人为一致行动人,A卖,B不卖,以前可以额度都给A卖。

现在只能按比例的去释放,也就是比如A占10%,B90%,每天释放额度的时候,A每天也就释放10%,很大程度上减缓了一致行动人股东的减持速度。

建议:能规避签署一致行动人,尽量规避。

有朋友反馈说电话过交易所这边,反馈是没有接到通知。

退一步来说,如果这个消息后面落实了,沪深不分家,基本两市大概率会趋同,这里就把离婚股东间接的监管上了。

实在是高明。

30日同天,晚间《私募证券投资基金运作指引》正式落地:

第十二条:

(一)单只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于同一资产的资金, 不得超过该基金净资产的 25%;

(二)同一私募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全部私募证券投资基 金投资于同一资产的资金,不得超过该资产的 25%。

符合前款第(一)项分散投资要求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投资单只私募基金的资金,可以不受前款第(二)项规定的投资比例限制。

2024年8月1日正式实施。

这一条,基本可以终结通过私募产品做代持的可能性了。

可选性就剩下:个人、信托和合伙企业了。

回到减持,从短期来看,强监管对于减持行业的发展,会带来巨大的不利影响。

相关的公司会进行大规模的洗牌,大量的从业人员会逐步离开(2023.8.27-2024.4.30已经进行了大规模裁员,后面的日子,我判断会进一步进行裁员和缩减规模),留下的全职人员则会想办法自给自足,等待放松监管的那一天。

至于能不能等到,目前还不好说。

正如芒格说的,反过来看,总是反过来看。

咱们换个角度,周期性的强监管,可以完善减持制度和强化资本市场发展,从长期来看,是有益的。

对于从业者,想要短时间在减持业务上面,一夜暴富,可能会非常失望。

时候不一样了,环境不一样了,市场周期也不一样了。

市场已经过了暴利时期,终究会回归常规环境,常规利润的阶段。

从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细水长流的赚钱机会,依旧存在,人还是不是那些人,恐怕很难。

从目前来看,市场依旧会存在,因为需求存在。

如何进行选择,智者见智。

往期推荐:

重磅丨资本市场迎来新国九条,减持闸门在收紧

原文丨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原文丨《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办法》起草说明

中基协已经备案,还可以再向发改委申请备案?

创投基金备案和创业企业备案,有区别吗?

原始股东,为什么低位减持?

持股平台创投备案减持节税——实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