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允价值计量属性

发布于: 修改于: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10年前花多少钱买的房子,是历史成本;它现在值多少钱,就是公允价值。资产计量属性的公允价值和历史成本之争,也说明了绝大多数人还是只能通过会计报表来认识企业,没有其他更好的途径。真正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的人,并不在乎资产的账面价值是历史成本还是公允价值。

在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公允价值被认为是“最相关”和“最恰当”,甚至是“唯一的”金融工具计量方法。在2000年2月,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发表的第7号财务会计概念公告(SFAC No.7)《在会计计量中使用现金流量信息和现值》 中甚至提出:“在初始确认和后续期间进行的新起点计量时,公允价值是绝大多数计量的目标。”

虽然公允价值避免了历史成本不能反映当前实际价值的缺陷,但是,一个又一个重大事件的出现,又改变了人们的看法。例如,在有着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控股公司(Lehman Brothers Holding Inc.)因无法偿还6130亿美元的负债而于2008年9月申请破产之后,公允价值又开始被很多人视为事件的“罪魁祸首”。美国银行家协会(American Bankers Association,ABA)甚至认为,正是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导致了银行几十亿资本的损失。法国银行业联合会(French Banking Federation)也认为,用公允价值计量资产其实是“在泡沫期间增加幸福感,在危机期间使恐慌情绪不断上升”。

在美国经济大萧条(The Great Depression)之前,市场价格是资产的计量属性。在大萧条之后,美国的金融监管机构和联邦存款保险公司(Federal Deposit Insurance Corporation,FDIC)开始支持历史成本计量属性。
历史成本计量虽能保持资产账面价值的稳定,但是,面对公允价值的剧烈波动,这种稳定作用就像给伤口打了点麻醉剂,只是感知不到痛而已。

德勤亚太区金融服务领导人菲利普·哥特(Philip Goeth,2008)认为:“公允价值只是把情况表现出来,市场波动的影响被公允价值准则所捕获,但经济危机并不是由公允价值准则引起的。会计准则尽其所能做到信息透明,这样的信息可能有点刺耳,但正是其目的之所在,通过市场不断调整,让大家正确对待这个问题。而改变会计准则,比如停止使用公允价值计量,正如起火后,关掉火警警报那样,火不会自己灭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