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简单回顾与反思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3喜欢:0

近期一段时间偶尔上雪球看看文章,没有花心思去写公司和对市场的理解文章。一来是工作比较忙,二来是这么火热的行情,不适合再分析公司基本面的文章,造成对别人投资的误导。做投资看对了是应该的,没啥值得骄傲的,我们做投资的目的是成长,要成长就要把成功的案例总结体系化,更要多思考失误,把失误降到最低。

乔布斯就说过,“我特别喜欢和聪明人交往(工作、共事),因为不用考虑他们的尊严”。采访者问乔布斯:聪明人没有尊严吗?乔布斯答:不,聪明人更关注自己的成长,时刻保持开放的心态,而不是捍卫面子,不是想方设法证明“我没错”。

近期我个人也犯了不少下车比较早的错误。宁德时代200块钱下车、隆基股份70块钱下车,还有利尔化学益丰药房中国巨石等都下车早了,而信维通信的基本面看错了。最近每个周末都在反思自己的失误,一直在思考怎样更好的去理解估值的逻辑,大牛股所谓泡沫的合理性和不合理性;现在略有所得和大家分享下。

(1)下车早就是对基本面和对估值理解的缺陷,当然也有对市场整体理解的不足,这些都值得反思的;而且也有基本面看错的股票,比如信维通信,5G换机渗透率持续提升,苹果销量上涨的时候,而公司的股价出现大跌,这里面的核心还是公司的壁垒太低。

(2)从基本面角度,我理解公司的业绩成长大体可以分成两大类。第一类,壁垒深、自身基本盘比较强,可以靠竞争优势去取得内生的增长,可以发现在一些行业增速很低,但是优秀公司增速长期超过行业的公司,其内生增长就比较强;第二类,是随着行业发展红利,外部因素推动的成长,比如靠壁垒不是很高的新产品催生的成长,其成长性持续性往往不是很久,好比基站侧的5G天线阵子,手机侧的无线充电。这类公司的成长往往一旦遇到行情景气不在(或者风口不在),其业绩的确定性比较弱,而卖方分析师又往往会给出比较乐观的中长期业绩指引,就会造成高估;翻看过去很多电子公司的业绩会发现券商长期预期大部分高估的(当然也有立讯这样不断超预期的公司)。

(3)从估值的角度看,市场火热的时候,大家投资会把眼光看的更远,就有所为的未来业绩的透支的说法。会把远期估值折现到近期,比如一个连续20%增速5年的公司,按照8%折现率的折现到今天,自然会有70%的估值溢价;我理解这可能是光伏、新能源、白酒等业绩可远展,短期有景气的版块,长期走强的部分原因,电子因为可透视性弱,虽然有人预期到2025年的业绩,但是市场不敢折现到现在。我简单的做了下面一个图:

我不做任何股票推荐,只是陈述信息;

(4)从市场的角度看,公募基金源源不断的发行,购买老股的行为可能还会持续,他们买入的都是基本面良好的公司,虽然说树不能涨到天上,但是只要还能解释树木高度的合理性,可能也没那么快崩盘。期望大跌的人,背后往往都隐藏着,这些票蹦下来自己上车的主观期望,都这样思考,系统自身可能不会大跌。除非遇到众多外力(当然外力是不会改变市场方向的),把大家的预期打破,让系统自身的预期发生改变。这类外力如果是产业层面,公司经营业绩层面的因素,自然会改变现在的情况;

我一直坚信投资最核心的品质是诚实。首先,对别人的诚实是诚信,只有“诚”才能得到他人“信”,在我们投资中的诚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讲述的是客观实际的数据、客观的事实,加上自己主观的思考(思考只做呈现,留给读者去做价值判断),把观点提出来与不同观点碰撞,在碰撞中思考,完善自己的投资体系;其次,是对自己的诚实。这点往往是最难的。错过了票,总觉得是自己“一时大意,市场不讲武德”,其实本质上是认知的不到位;做错了票,又会推脱说是没关注到某一个细节。错就是错,解释无非是让自己心里好受一点,但是不会让钱包更鼓一些。

很多事是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大家都买同样的票,往往候就是一个个波动点上,不同的操作就造成了收益差异。

上高中的时候,数学老师一直给我们说:一道题会做和作对是两回事,作对了和得满分又是两回事;我们的目标是尽量做对并得满分;

高中语文老师毕业留言是:以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事情;

哈哈,最后以中学老师的两句话结尾,我们投资中要追求极致,做不到也无所谓。研究投资入世的态度尽百分的努力,看待最终收益以出世的态度淡然处置。

全部讨论

2021-01-24 13:49

现在这个价格没什么太大担心了,未来增速稳稳支撑得住现在的股价

2021-10-14 21:51

5g的天线信维还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