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L大15年定投规划的再解读

发布于: 雪球转发:6回复:9喜欢:30

#2018宝粉狂欢节#本文要解读的文章是L大@Lagom投资的 0到400万 赚取第一桶金的定投方案 全文比较长,大家可以慢慢看。我对这篇文章进行一下再解读,希望各位各位读者朋友能在惨淡的行情坚持下去,等到定投丰收的喜悦。

我们首先来看定投的优势解读。

对于普通人来说,省时省力是非常重要的。快乐享受生活,安心工作,是普通人应该追求的。非职业投资人,万勿在投资上使自己劳累。我自己也有过深切的体会,刚入市之际,从9:15集合竞价,到15点钟收盘,我都在盯盘,妄图捕捉每一个“机会”。从早上醒来,我就关注各种财经新闻,有的甚至是“消息”,妄图从这些信息中找到获利的机会。

后来,惨淡的现实告诉了我,太过专注于眼前的蝇头小利,让人疲惫。人在疲惫之中连续决策,其结果往往都是很糟糕的。而定投就在于屏蔽掉很多的市场波动。假设月定投,其实你的基金组合就是每个月才公布一次净值。月中那些高高低低的上下影线部分的波动就全部屏蔽掉了。根据所见净值,简单算算本月的投入即可。

要牢记时间具有价值,时间于个人而言,一定是越来越少的稀缺资产。一寸光阴一寸金,减少无畏的时间投入,能让人少很多的焦虑。因为市场上,很多的消息,都是噪音,没有多大的价值。即便真的对投资感兴趣,我建议不要盯盘,不要关注这些热点和说不清、自己也改变不了的大事件。把时间用于和投资大师对话,阅读那些经历过时间和实践检验的不朽著作。

良好的投资心态是成功投资的保障。面对价格的无序波动、随机游走,未经训练的投资者多数会表现出焦虑。波动本身并不是多大的风险,但承受不了波动进而情绪化决策常常导致失败的投资。定投以及股债动态再平衡策略都给人以双向安慰,即下跌中能不断买便宜货,上涨中可以享受资产增值。

对于定投成本这一部分的解读,我觉得还得加上个情况5. 前四种情况,L大的解读都没有问题,定投可以获得低于市场均值的成本。我这里想说的情况5指的是2016年2月以来的蓝筹指数行情,即不怎么回头的缓慢上涨然后急跌行情。我回测了一下沪深300ETF的情况。

很遗憾,在这样的行情中,定投成本是一路抬升的。且18年1月底,定投浮盈接近30%,到今天已经完全是负收益了。到18年1月底,一共定投了24期,而到今年7月,一共定投了30期。前24期投入本金2.4万,成本是大幅抬升了。后面这6期,一共6K,在急速的下跌中,起不到太大的摊薄成本的作用。因为6K对于24K来说,实在是有点杯水车薪。

所以,指数化投资中,估值足够低的时候,一定得一次性或几次买入一定比例的底仓,后续再定投。切莫在沪深300指数不到3000点的时候,只投入了可怜的1K,而把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了沪深300指数在3500到4300点的区间上。

20%沪深300与80%企债指数长期平衡投资的业绩

在指数显著低估时,稳健型的投资者买入多少底仓合适?从雪球的二八安睡策略看,我觉得也得买入2-3成的指数作为底仓才比较合适。低于2成底仓,那本质上风险偏好与普通二级债基差不多。

L大在这里强调,定投要找的标的需要有周期性波动,但同时强调远期大概率向上。我看过很多的定投宣传只强调周期性波动,却忽略了远期大概率向上这非常重要的一点。有的标的波动的确很大,但价格的波动却看不出有长期走向东北方的趋势。

比如一些强周期行业,像有色金属、煤炭、钢铁等波动也都非常大,但企业的业绩受大宗商品价格的制约非常明显,难以像普通宽基指数一样,在长时段中一直趋向东北方。只有周期性波动但长期不太能看清楚是否向上,或长周期向上的力度不明的标的,还是谨慎为之。因为缺少向上这一条件的支撑,很容易让人定投信仰崩塌。或者是长周期定投后,回报不足。

普通投资者也没必要去选择看似回报惊人的主动型基金,不是说主动型基金不能碰,而是多数投资者并不能深入了解基金经理,且难以规避基金经理变更的影响。很多新发基金往往大谈特谈基金经理过往业绩多么优秀,拿了多少奖,力图打造一个涨多跌少的基金经理形象。

普通投资者往往不能分析出,基金经理到底是凭借什么赚了钱。有的时候,错误的运气的确会让人赚钱,很可能还会持续一段时间。但投资者若把基金经理的运气当做能力去信任就会很糟糕了。公募基金的很多基金经理任期可能连三年都不到,一个完整的牛熊周期都经历不了。要检验一个投资人水平如何,需要跨越牛熊周期去测度,需要观其投资组合的变动来分析。

先前写过300与500增强:一个战胜大多数主动型基金的组合,其实你投资一些基本面或者红利指数,长周期来看,战胜大部分主动型基金依然是成立的。

2015年以来,指数化投资工具比以往多多了,很多基金公司都注重发展特色鲜明的指数化投资工具。我们在指数化投资选择上,不能只知道普通的沪深300、中证500、创业板指数。还需要扩展自己的能力边界,去了解哪些指数增强,或者基本面、策略型指数。别忘记《股市长线法宝》里最后也提出,基本面指数大概率在长周期上比普通的宽基指数更为优秀。

在提到沪深300指数时,也要想到中证红利、标普中国A股红利机会、基本面50、深证基本面60、央视财经50、恒生A股龙头等优秀价值型指数。在提到中证500时,武器库里应该有中证500指数增强或者量化中证500这样的武器。

身处熊市,大家可能会不自觉地悲观。但话说天下大势,对于宽基指数永远是涨久涨快必跌,跌多跌久要涨。不要忘记本杰明·格雷厄姆的话,市场就像一只钟摆,永远在短命的乐观(使股票过于昂贵)和不合理的悲观(使股票过于廉价)之间摆动。

市场上的机会永远有,2-4年总会有局部小行情。05年熊底之前有03年五朵金花行情、06—07是大牛市,09年有“四万亿”反弹行情,13年有创业板行情、14—15又是牛市行情,16年2月至18年1月底又有价值蓝筹修复行情、供给侧改革行情等。所以大家应该坚定前路美好,但道路曲折的信心与决心。

L大在这里把定投设计为15年三个阶段跨度的方案,从家庭生命周期理论来看,这样的定投方案非常具有合理性。首先,我们要明确,我们定投也好,主动投资也好,主要的任务还是为了解决家庭财务问题。我们不必追求很高的收益率,也不必与大牛大咖比较,不需要成为投资家。所以,根据家庭不同周期的财务需求,设定不同的预期收益率以,在不同的阶段采取不同的风险偏好策略。

L大在这里设定年增7%的本金加量投入也是很有道理的。第一,考虑到纸币贬值的因素,每年需要有一定的增量资金加入,以保证内在的购买力。第二,从个人的职业发展来看,个人的收入一般是会有稳步增长的。

价值平均策略定投,期初设定金额有些难搞,因为等你后续资金多了之后,你会发现前期设置的那个价值中心太低了。即便预见到以后可能会有这种情况,但前期定投的初始金额,你依旧不敢设置很高,因为在下跌的途中,可能会给你的现金流带来不小的压力。每年递增7%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改善这种问题。

L大说的,“量化你的计划,有助于过程中更好的控制投资情绪”。我是非常赞同的。很多读者朋友可能都在进行定投或者其他不太有纪律约束的投资,不必说L大这样的图表我们没有做,就是最简单的Excel基金账本,Excel股票持仓数据我们恐怕都没有做。在基金定投止盈的内容中,我也提到了目标收益率止盈。或者是达到某些特定的收益率我们应该高度关注这个过热的市场。

在这里,我想L大的图表对我们非常有用,强烈建议大家下载并使用。我自己虽然有基金投资的账本,但精细程度远不如L大分享的模板。有了这个模板,我们就能看到远方的诗和田野。因为实际投资的蓝色柱状上方的红线是我们认为未来可期,一定能实现的价值。这样我们不会在暴涨中被胜利冲昏头脑,也不会在下跌中垂头丧气,看不到希望。

来自L大的福利分享:市值规划、XIRR投资复利等下载福利

我们再来看L大规划的定投三阶段:

风险偏好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概念,我们在投资理财产品前都会让你做风险偏好测试。但是,你做出的测试结果就一定是完全合理的吗?对于年轻人来说,因为错误的认知而测出了保守型的风险偏好。如果你听信了测试的结果,就全仓保守型的理财产品了,那岂不是年少没能与价值为伴吗?

此时,你应该进一步接受教育,理解市场波动、理解风险、认识投资标的的特点与风险情况,从而修正自己的风险偏好。而对于老年人来说,如果测出的是进取型偏好,那合理吗?同样也是不合理的。老年人应该降低风险偏好,毕竟此时是享受夕阳红美好生活的时候,不是为了金钱再“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的时候了。

在这里,我想到了E大的“不要卖”三个字。E大曾说过,“相信我,只要你买的品种够好,或者说,像指数这样不会死的品种,你成本很低,不要卖。在它们变得很贵之前,不要卖。这三个字是最贵的经验。价值8位数,我免费送给你……”

L大在前文已经论述过了,经过长周期的定投,我们的总成本大概就是在市场平均的位置,有时甚至能在平均之下。尽管可能长时段的定投还有浮亏,但你投资的是指数这样推陈出新,永葆生机的品种,既然成本在市场平均之下,为何不忍耐一下浮亏,等待未来牛市闪电劈落的时刻呢。

请放心,过度择时,躲过了下跌大概率也会错过上涨。但从资本市场的规律看,只要一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即便指数在长时段内涨与跌的天数差不多,但最后的结果依然是指数缓慢向东北方移动,其斜率大概与指数的ROE成正相关。

如果你还不是很了解“价值平均策略”定投,我把@持有封基 金伟民老师的文章分享给大家有限价值平均策略定投——工薪阶层理财的好帮手 另外,@银行螺丝钉《指数基金投资指南》中以某一指数的市盈率或市净率为基准,进行定期不定额定投也是可以的。

在工作积累的前期,尤其是初踏工作岗位的前三年,市值新高靠增量资金的源源补给是很正常的。初踏工作岗位不要想着不劳而获,马上获得巨额的资本性收入,万勿有自己会依靠资本性收入致富的幻想。还是不断努力提升自己,坚持学习,努力工作,早日升职加薪才是正道。毕竟个人也很像公司,不努力的个人未来的现金流期望不如一直努力奋斗坚持学习的人,长此以往,不努力的个体必然估值较低,与一直勤勉自律的人没法比。

第二个定投阶段中,因为前期有了良好的资本积累,加之随着时间的推移,个人的支出情况可能会变化。比如,要考虑子女教育、规划父母养老等。此时,放弃重仓博弈单一行业指数是有道理的。我们需要降低定投中的不确定性。万一选错行业,出现了长期的浮亏或回报不足都会对15年的总投资计划造成不小的伤害。

因为存量资金较多,而每月的增量资金相较存量资金有些微不足道,所以此时改为定期定额的策略是合理的。考虑到A股的牛熊周期,以及长期投资获得接近市场成本等因素,我还是倾向于尽可能把存量资金分为36份,用三年的时间播种下去。尤其是像16年定投了中证500或者其他中小盘风格基金的投资者来说,如果坚持不到今日,只用了18个月就建仓完毕,恐怕会让人比较难受。

请相信这一时段等待的意义,100万的资金牛市翻倍与十来万的资金牛市翻倍对于家庭财务改善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如果第一轮你等到了牛市的到来,第二轮更是要等到这一刻的到来,这大约是量变到质变的关键节点。

我们是普通投资者,没必要去跟私募大佬、职业投资家比收益率。要重视资金的投入量,十几万元获利200%也不如100万资金获利80%对于家庭财务以及家庭幸福感的改善大。

最后一个阶段,完成从定投到资产配置的飞跃,我想如果前十年真的如此顺遂,应该每一个家庭都能过上理想中的小康生活了。L大提出的多元资产配置很有借鉴的意义,海外很多资本市场,如美股、德股的确是牛长熊短,若海外资本市场估值合理分配一些到港股、美股、德股里是一个好办法。

此外,我觉得桥水的全天候策略,一定比例的股债动态再平衡策略都是很不错的选择。L大提到的有了20%的收益就收割一波,完全可以利用股债动态再平衡策略去做。

人生苦短几十年,可以坚持长期投资,把理财投资当做一种生活方式,但不必非得坚持四十年。积产遗子孙,子孙未必守。相较资产,我倒是觉得把人生智慧与良好的家风传递下去会更好。

写到这里,全文也快步入尾声了。好好把握人生的黄金15年,也许是25—40岁实践可以避免中年焦虑;20—45岁实践,未来子女教育无忧;40—55实践,未来养老靠自己不愁。总之it is never too late to practice

L大最后的忠告与我前文提到的风险偏好年龄倒挂是很相似的。年轻人勿要抱着余额宝,她是现金管理工具,抱着余额宝不能让你挟飞仙以遨游(如思聪同学一样请无视)。不要在年轻的时候畏手畏脚,万勿等到年龄增长、肩上的担子重了才看到财富积累的差距很大了,想要高风险一把梭哈了。

定投也好,其他的策略也罢,理财是一种生活方式的选择。从体验与收获的角度看,每月用100元定投与用数万元定投,在你能够认真对待和学习的状态下,其学习上的意义是一样的,你同样能获得心智上的历练,未来手握大资金也能心态平和,驾轻就熟。

要牢记L大的叮咛,我们只不过是普通小散,成功的投资要靠正确的定位+好心态+坚持。要有十分的忍耐、要有十分的自信,定投的道路一定是未来光明但道阻且长的。道阻且长,我们没有理由不坚持;路长而崎,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不历练自我。

文章的最后,我向L大的无私分享致以崇高的敬意!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晚生愚钝,拙见有谬误之处,恳请L大和各位读者批评指正[心心]

@美国消费 @今日话题 @蛋卷基金 @红利基金 @华宝医药_医疗 @不明真相的群众 

全部讨论

海浪99992018-07-28 16:58

MARK

Lagom投资2018-07-16 10:40

找到你了

今朝172018-07-15 10:03

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荣耀为梦想而生2018-07-13 23:22

文章很棒!反复看了好几遍尤其是某些段落

violinlwj2018-07-13 16:55

很好的文章,先点赞,再慢慢消化,谢谢!

avaziyi2018-07-13 12:01

写得很好,持续学习中。
“每个人的后代都应该富有”。

地火明夷虫2018-07-13 10:27

您谦虚啦,L大雄文、书剑深析,鞭辟入里,相得益彰

书剑笑傲2018-07-13 10:24

还是L大的文章好,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请您多指教

地火明夷虫2018-07-13 10:22

很棒的深度思考与实用性建议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