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监会:分红大于融资!市场为什么不认可

发布于: 修改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34喜欢:25

股市投资融资两端是均衡的,没有只重视融资,不重视投资。从具体看数据:
融资端,近五年A股IPO总额2.2万亿元,再融资总额3.8万亿元,合计融资总额约6万亿元。
投资端,公募基金、养老金、保险等中长期资金合计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6.4万亿元增长至15.9万亿元,增幅超1倍,持股占比从17%提升至23%。权益类基金从2.3万亿元增长至7万亿元,占公募基金规模比例从18%提升至26%。
北上资金持A股流通市值从0.7万亿元增长至2万亿元。
个人投资者持有A股流通市值从10.8万亿元增长至22.1万亿元。
与此同时,投资者回报持续增强。
近五年A股累计分红8.4万亿元,分红金额超过当期融资额,公募基金累计盈利2万亿元,分红2.2万亿元。

关于退市,不是退的越多越好,而是退的下来,也要退的稳。

以美股为例,退市主要是私有化,被收购。
有些市场自愿退市比例超过90%。

高股息率的股票主要是银行保险煤炭,分红大头股民没份。大部分人是为了博弈差价,公募分红2.2万亿,分红2万亿.不算赎回,这已经吃本金了,加上管理费用赚不赚钱都收,这两年基民亏钱比较多,赎回和公募发不出来就是人之常情了。

最大的问题是股票发行不能全流通,新股买到就是赚到,发行人和中介机构合力做多。表面看没问题的答复,大家直接感受就是不认同,为什么?缺了一个很重要的数据,原始股东减持,非流通股持续解禁是趋势,虽然个人投资者投资总量翻倍,长线资金占比更高,还是出现了根本买不完。加上减持和回购统计,这个基本上是全貌,但是资金增量难,衣食住行总要维持。而限售股解禁,少则股本70~80%,多则90%。

高价发行是病症,很多公司到倒闭也挣不会融资额。同样的融资额,按一级市场定价,最多两到三折的价格,而实际常常超募几倍,发行价高出几倍。一个价值十亿的公司,想募资5亿,正常要放30%股份,如果单一买家,可能还要打折,毕竟是求人。考虑老股东权益,有可能溢价,20%股份。而实际博弈可能更糟,这个10亿是定价,实际资本可能1亿不到,算上估值5亿就是上线,本来要出让50%股份才能拿到的钱,现在10%就拿到了。本来2块钱的定价,现在10元了。作为一个正常商人,额外几十倍收益,一辈子都赚不到,哪怕破发59%,也要不计成本,不择手段减持。毕竟奋斗了,总要改善生活,亏本折价甩卖是基操,抵押,融券…一切可以兑现的方法都是要试一试。

就像拿了二十多个涨停板的垃圾股,现在一字跌停,谁都想先跑,最后一字板跌停更没人买,都走不掉,腰斩后还是很多人愿意卖。高价发行不停止,大股东,原始股东动不动持股50%,80%。新股东是韭菜就是注定的,公平公正公开就是一句口号。而存在即合理,我也坚持申购新股,每一次中新股都是一次大奖,宁德时代尚品宅配,发行价越高,中💰金额越高,几万几十万的收益就来了。这种不合理的生态,一日狂欢,长期买单。私古文是个三角,从头上把人分开就是公。

全部讨论

01-20 10:37

说了N次了。分红就是稀释公司资产,肥了大股东,对散户是不利的。因为大股东没法正常减持,分红就等于变相减持罢了。只有回购才是有利全体股东的。回购就相当于把分红的钱强制买入公司再投资。

01-20 09:56

融资你是向市场融的资
分红你是向IPO前原始股东和市场分的红
所以分红是否大于融资,应该以分向市场的红--即扣除分给原始股东的红--和融资比较。
这是简单的常识:比较要同口径

01-21 00:45

还是你们惯坏了 我就两年不打新股了就是因为估值太高赚不赚钱都不打,打了就是助纣为虐 还有一个你们搞错了好公司还是有的就是少 比如分行超过总市值的福耀玻璃你们咋就不买不要说整体, 不管什么事一但整体看都没什么吸引力 要看个别好公司怎么做 做得好就去买他 分散十只好公司 总不至于都把公司惯坏了

对大股东来说,分红相当于变相减持,这样理解对嘛?

01-20 22:43

重点是融资小公司拿走大头,分红金融、公共事业等分红大头都被国家队拿走了。
也就是出钱大头是散户,分红反而拿最少

01-20 11:03

哪怕达到赌场的公平程度,输多少钱我都认

01-20 14:55

其实应该说,企业融资了,扩大生产规模,也就能交更多的税,为社会主义做更多的贡献。投资者要把眼光放在整体格局。你投资亏损了,很正常,本身投资就很难。每个人抖能赚到钱,那谁还上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