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读书&跑步 札记2024-21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1

一、 投资

本周止盈中原、南方、皖通、粤高速、智飞,持有周期分别为14天、6天、5天、7天、2天。

周末持仓,药玻、移动、中原、南方、山河、中国出版、智飞、分众、汽研、汉钟,除移动外全部浮亏中。组合数量突然增多,达到了10盘联动,完全是因为周四周五连续大跌进货所致。大跌对小散意味着什么?既是风险,也是机会,就看自己有没有发现机会的认知和眼光,并正确地承担风险。

周内看了两遍林森的最新专访,可以说,他讲的内容和我现在正在做的事情,几乎99%都一模一样。而他,是在美国淬炼很多年,回到国内又从公奔私的大咖。可以说,经历完全不同,但是就是很神奇,想法、理念竟然一模一样。看到别人如此,也就对自己的策略进行了印证。我这种防守反击+持久战的战术,如果有足够的资金,真的可以退休于山野,活得自由自在了。这是多少人遥不可及的梦想,虽然本金不够,但我确信已在正确的道路之上。

对于永续阶段的终值折现,很多书、太多的人都写的浅尝辄止。为什么,因为根本就没懂。包括静逸的两位北大才子在解释书中计算公式的时候,其实回答的也是模糊不清,只是告诉大家这就是科学事实。其实这个问题困扰我几年了,一直被这种模糊的正确胜过精确的错误的理念所误导,并没有深研也没有真正弄明白。这个周末似乎顿悟了,在静逸的解释之基础上想到了折现之后再折现,减少一年折现的期限,这个公式就一下子豁然开朗了。科学确实是科学,可是若不明白其所以然,心中始终有个结在那里,总以为自己估值错误了。现在,我仍然明白、特别清醒,估值只是一个模糊的数字和区间。但是,我更加明白,这个模糊的数字和区间的来源是科学的,终于搞懂了。内心万分庆祝啊!

二、 读书

1980年的信

1980 年本公司的经营收益为 4,190 万美元,较 1979 年的 3,600 万美元有所增长,但期初股本回报率(持有 证券投资以原始成本计)却从去年的 18.6%滑落至 17.8%。我们认为这个比率最能够作为衡量公司管理层单一年度 经营绩效的指针。第一性原理,就是投资回报率;

因此对伯克希尔而言,对留存收益的价值认定并非取决于持股比例是 100%、50%、20%、或 1%,留存收益 的真正价值在于其将来再投资方向及其再投资所能产生的效益,这与是否由我们自己或是专业经理人来决定使用 情况并不相关,也与我们认列或不认列收益不相关(重要的是剧本而不是演员 Its the act that counts, not the actors.)。假设一棵树生长在我们公司部分拥有的一片山林中,即使财务报表没有记录他的增长情况,也无法掩盖 我们拥有这棵成长中树木的一部分。我必须提醒诸位,这样的论点是突破传统的,我们宁愿将所赚的收益能够继 续交由不受我们控制的人好好发挥,也不希望转由我们自己来浪掷。会计制度只是形式,真实情况才是最重要的,留存收益在谁手上,是否能继续创造满意的回报率才是最看重的;

当我们拥有投资权益的公司在使用留存收益时,我们经常对一 种用法感到特别高兴,那就是公司回购自己的股票。道理很简单:如果一家优秀的企业在市场上以远低于内在价 值的价格出售,那么还有什么比以这个便宜的价格显着扩大所有股东利益更确定或更有利可图的资本利用呢?回购,在大A目前才渐渐认识到;

公司并购活动的竞争性质决定,在一家公司并购另一家企业的全部股权时,需要支付全价——通常高于全价。 但证 券市场的竞价拍卖机制通常允许经营良好的公司,有机会以低于通过协商收购相同盈利能力的另一家企业所需价格的50%的价格购买其部分业务。二级市场的好处,就是有傻子;

当然,将留存收益转化为市值增加的过程是高度不平衡的(有些年甚至会出现相反的情况),时间不可预测,更无法真正量化数字到底是多少,有时一个高价买进的错误,甚至可能把公司往后十年收益累积的效果都给抵销 掉,但是只要市场回归理性,市值终究会反映公司累积收益的能力,你甚至会定期收到蛋糕上的糖霜:市场增值 远远超过购买后累积的留存收益。留存收益与市值之间非线性关系,因为人性的存在充满了不确定性,但耐心和长钱就能等到反映的那一天;

自现任管理层接掌伯克希尔的十六年来,公司每股的账面价值(其中保险业务的股权投资以市价计)已由原先的 19.46 美元增长至 400.8 美元,相当于年复合增长率 20.5%,(事实上你做的更好:过去十年来人体内所含矿物质 成份的价值以年复合增长率 22%增加),值得庆幸的是,虽然我们也犯了不少错,但还是能达到这样的记录,这份 错误清单太痛苦和冗长,无法在此详述。尽管在管理上时常遭到三振,但不错的企业平均打击率仍可实现。错误在所难免,组合致胜;

很不幸的,公司财务报表列示的报告收益已不再代表是股东们实际上所赚的,只有当购买力增加时,才表示 投资获得真正的收益。假设当初你放弃享受十个汉堡以进行一项投资,期间公司分配的税后股利足够让你买两个 汉堡,而最后你出售投资资产获得的税后收益可换八个汉堡,那么你会发现,事实上不管最后你拿到是多少钱, 你的这项投资并无实际收入,你可能觉得更有钱(名义回报率不错),但不表示你可以吃的更饱(实际购买力不变甚至下降)。所以赚了多少,要看实际购买力的增加,而非简单的看收益;

高通货膨涨率相当于对投入的资本额外征了一次税,至少以实际投资回报率为正的这个门槛标准来衡量的话 (ROE>通膨率),可能使得大部分的投资变得不明智。这一“门槛率”是指公司为了给其投资者带来任何实际正回 报而必须实现的股本回报率,而近几年来通货膨胀造成这个门槛标准大幅上升了。每个纳税投资者就好象是在一 个向下滑的自动扶梯上拼命往上跑一样,虽然速度又加快了一些,但最后的结果却是愈跑愈往后退。高通胀的危害,只有更高的回报率才能通过门槛;

理论上,为了使资本真正实现指数增长,股本回报率必须上升,即企业收益必须与价格水平的上升成比例地 持续增长,而无需企业增加新的资本(包括营运资本)。增加投资产生的收益增加不算在内,但只有极少数的公司表 现出此种能力,而伯克希尔并不在其中。回报率至少同步通胀率,其还要保证资本开支少,才能跑赢通胀;

过去几年我们一再提醒,买入那些困境反转题材(Turnaround)的产业结果往往令人大失所望,这些年我们大 约接触了数十个行业数百家类似的公司,无论是作为参与者还是观察者,我们都持续跟踪了他们的后续发展,在 比较了起始预期和后续实际表现后,我们的结论是,除了少数的例外,当一个赫赫有名的经营者遇到一个逐渐没 落的夕阳产业时,往往是后者占了上风。顺势而为,做大概率正确的事,不要去赌小概率;

GEICO 保险的危机与 1964 年美国运通所爆发的色拉油丑闻事件类似,两家公司皆为独一无二的,暂时的打 击并未毁掉其卓越的经济优势,就像是一个身体健壮的人患了局部可切除的肿瘤,只要遇到一位经验丰富的外科 医生就能化险为夷。GEICO 保险和美国运通的非凡商业特许经营权遇到暂时的运营困难,应该与真正的困境反转 情况区分开来,管理层期望也需要完成一个公司的皮格马利翁转变。结构性的还是偶发一次性的问题或危机,处理方式完全不同;

不论怎么说,我们还是很高兴能够以 4,700 万美元的代价买到 GEICO 保险的股份,因为通过谈判并购的方式 想要买下一家具有类似经济特质与光明前景,且每年可创造 2000 万收益的公司,至少得花上 2 亿美金(有些产业 的要价可能还更高),虽然 100%的持股更可使所有权人得以掌握公司的生杀大权,可以操控杠杆并购、变革管理 层、现金流重分配和拆分出售业务等,同时也给企业总部带来一些刺激(这一点通常很少人会提及)。虽然控股有更多控制权和自由权,但参股的好处是便宜啊;

如果一家保险公司的债券市值缩水到接近监管规定的净值(现在有很多),同时市场费率又低到不合理甚 至继续恶化时,通常有两种选择,第一种是告诉承保部门,必须坚守费率底限风险定价,即:对每一美元的成本 和预计赔付,一定要得到一美元的保费。这就是群体思维和个体思维的区别,在疯狂低价不合理竞争的时候,才是需要监管部门出手的时候。而不是繁荣的时候,行业不需要被嫉妒,而需要被平稳地监管运营;

第二种选择比较简单,那就是不管保费水准有多低,将来要赔多少钱,都照单全收以维持现有保费收入和资 产负债水平,然后暗地里祈祷不要发生什么重大意外,无论是承销还是债券价格。行业媒体一直对这种”现金流 承销”有相当大的批评。也就是说,不考虑潜在的承保损失而承销业务,以获得资金以在当前的高利率下进行投 资。这种做法可以恰当地称为“资产维持式承保”,接受糟糕的业务只是为了保留您现在拥有的资产。因为群体的想法不同,所以第二种方法是事实,这个时候拼的其实是财力;

当然各位都晓得我们应该选择哪个选项。,而且产业的趋势也很清楚,只要大部分的保险公司都被迫采取第二 种做法,那么保险市场就不会有好转的一天,因为如果大部分的业者,不论费率是否合理,都以维持保费收入水 准为第一优先,那么市场价格就一定不会好转,除了本身已经发生财务问题之外,下一个最糟糕的困境就是,市场上大部分的同业都因为财务问题而纷纷采取流血式的杀价竞争以延缓问题爆发。美国80年代发生的事情,目前国内仍在上演;

去年我们缩减在纺织业的营运规模,虽然不愿意但却不得不关闭 Waumbec 工厂,除了少数设备转移至 New Bedford 外,其余设备连同厂房都将处置掉,我本人由于无法早日面对事实而犯了重大的错误。衰落的行业,老巴已经认错了;

我们剩余的纺织业务规模仍然相当可观,已分为制造和销售部门,每个部门都可以独立开展业务。因此,分 销优势和工厂能力不会相互关联。最近通过购买二手 130 英寸 Saurer 织机,我们在利润最高的产品线的产能翻了 一番多。情势告诉我们纺织业又将面临艰困的一年,所幸我们在这一行所投入的资本已大幅减少。资本开支,非常看重;

与大部分公司不同,伯克希尔并不会为了一些特定的短期资金需求而去融资,我们借钱反而是因为当我们觉 得在一定期间内(约略短于融资年限)将有许多好的投资机会出现,最佳的投资机会大多是出现在市场银根最紧的时 候,那时候你一定希望拥有庞大的火力。晴天修屋顶;

对于并购的对象,我们偏爱那些会“生产现金”而非“消耗现金”的公司。随着通货膨涨的加剧,越来越多 的公司发现它们必须将所赚得的每一分钱再投入才能维持其原有的营运规模,这种操作具有某种海市蜃楼般的意 味。就算这些公司帐面数字再好看,除非看到白花花的现金,我们对之仍保持高度警戒。标准很明确,挣钱,不花钱;

在购买之前,卖方对这家公司了若指掌,而买方却一无所知,卖方可以通过疏漏、含糊不清和误导有太多机会欺 骗买方,在支票易手后,态度可能会发生微妙的变化,而隐含的理解可能会蒸发。就像是求婚的过程一样,失望总是难免的。很简单,买家永远没有卖家精。

三、 跑步

本周跑步15.08公里,久违了。但是很不幸,感觉身体还是不行,只能以近8分的配速单次跑3、5公里,速度和里程均创新低。重要的是什么?不是配速和里程,而是坚持。疫情以来,能真正坚持下来的就是投资、跑步、写作这三件事,经常心理暗示自己决不可中断。

本周早起7天,虽能做到早起,但是离早睡还差的很远。晚上鼻子经常不通气,就以此为由看手机经常到两三点,实在是懊悔。本周记录下来,下周开始大幅减少看手机时间,拥抱耳机或夜读。

本周结束,投资组合内拥有了10家企业,虽只有移动浮盈,但我内心真正把它们看成了自己的10个项目。10盘联动,且分散到了几个行业,这可是了不起的成就。当下,能拥有这10盘,可以说非常骄傲。无论是快销还是自持,作为掌舵人,一定会用心经营好。同样的,也要经营好自己的家庭,接纳一切放大胸怀去付出,就如同叶荣添,也如同丁善本。真的很怀念80后的90年代,那时可真是星光熠熠、价值观正、人才辈出、万物生长、百花齐放的流金岁月。

周末陪孩子上课,我习惯停车在路边看书。很多次了,看书过程中会遇到交警来贴条。每次看到这种情况,迅速开走。但是,这周不一样,我沿途开走临停继续看书,交警继续沿途贴,一条街一条街扫街,搞得我要开好远才能躲开他们。虽然我也认同不可乱停,但是看到这种现象,还是能让人联想到地方财政有多么饥渴。见微知著,经济没了发动机,要恢复元气是非常困难的。水电煤气涨价,也都是进了地方财政。在这个世界生存,没有自己的α几乎是寸步难行。既然可以判断出这种宏观,那就要做好应对。不要再浪费时间,把更多的时间放在自己的主线上。

停车在路边,还可以观察到很多有趣的社会现象。我开着窗,看到一个爸爸载着儿子往前骑行。爸爸边骑车边给孩子讲,哈佛的法学院是全世界最好的。可是,他那辆不是共享单车的私家自行车却已经很旧了。交大旁边的人文气息还是很浓的,我第一次买房的梦想就是买在高校旁,没事去学校里还可以走走。这个愿望现在也没有实现,以后几乎不可能了。但可以带孩子多去有文化气息的地方,自己也可以回到那种纯真年代,得到一种内心的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