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hone转发:0回复:0喜欢:1
有价值的讨论。从现象中抽象出来的理论有其边界,并不一定在哪里都适用。提醒自己谨慎看待各种总结出来的“效应”,尽量一事一议//@Eclipse-X:确实很难,但有两点值得商榷。1. 微信是通信应用,通信应用不等于微信。从全球来看,大多数地区虽然有主导(市占率80%以上)的通信应用,但没有一个地区出现像微信这样具有统治地位的。美国的主流聊天工具Facebook Messenger也就是超过50%。想象中基于马太效应,通信应用的市场格局应该是越来越集中,但从下图来看,并不完全。 2. “切换”和“排他”是不同的。那些字节老罗等产品不成功,可能是因为他们跟微信比,没有一个突出的亮点。人是在多种社交圈共存的,需求具有多样性,这会导致不同人群在具体聊天上体现出偏好,手机上也可以安装多款通信应用,Snapchat,Telegram,Discord,甚至我的小区群用的是的偏工作的软件Slack,下载一款新应用并开启新对话的时间成本可能也就3分钟,不是说手机上安了xx就必须得删掉微信。(至于微信为何能有这么强的统治地位,可能和社会文化都有关系,臆测一下是个体同质化,意识自上而下,以及工作生活被全方位交叉渗透的结果。) $腾讯控股(00700)$ $Meta(META)$ $Snap Inc.(SNAP)$
引用:
2024-06-12 06:58
在我年初写转向亚洲做全球资产配置时,腾讯是作为港股的基本投资标的,因为太大而且足够多人关注,很难贡献增量信息,但想想还是就当笔记发出来吧。
此寻找卓越公司系列中对每一个股票的分析,会首先从报表开始,用数字了解它的经营现状和过去的资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