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与文学的相互奔赴--做好“五篇大文章”暨金融非虚构写作研学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金融向善向实,以人民为中心。本质是使社会更稳定,经济发展可持续。而文学是人学,文学艺术追求真善美,二者的特性有着很高的契合度。甚至人们对金融的了解不少来自于文学艺术作品。好作品可激励人,但如个别文学影视作品立意不高,社会责任感弱,甚至借“虚构”夹带某些猎奇、庸俗的私货,结果就会长久伤害读者和观众,污名化一个行业。为此,特别需要这两个行业高度跨界,深入交流沟通。为追踪金融业不断做深做细五篇大文章前沿,服务新质生产力的创新实践,未来金融研究院特别邀请了青岛学界、金融及文学界的著名学者专家,近日莅临青岛聚量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进行了一场做好“五篇大文章”暨金融非虚构写作现场研学。以下是专家们的主要观点: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

青岛大学党委书记、知名金融学专家胡金焱教授回顾了自1997年以来每5年一次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的发展历程。他说,去年的10月30日至31日召开的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激发了信心动力。会议在金融政策及格局部署等方面对我国金融业发展意义重大、影响深远。我国经济的基本特征是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金融业要充分发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的功能,引导经济资源从低效率实体部门转入高效率实体部门,更好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同时引导金融回归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促进实体经济与金融良性互动。“为实体经济服务是金融的天职,是金融的宗旨”。

他对深入做好五篇大文章进行了一一阐释,进而指出,消费金融和开放金融两方面也是五篇大文章的应有之意。前者是扩内需、调结构的需要,后者是统筹抓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要。这里聚焦他有关科技金融和普惠金融的观点。

我国科技金融发展方兴未艾。打造科创金融服务体系是做好科技金融的前提。如建立包括银行信贷、债券市场、股票市场、创业投资、保险和融资担保等在内的全方位、多层次科创金融服务体系。实现“股贷债保”等各类金融工具联动,服务于科技研发、技术转移、产业化应用等科技创新的全链条,覆盖科技型企业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成熟期等全生命周期。同时,发展资本市场,服务科技型企业,形成包括主板、科创板、创业板、北交所、新三板、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的功能明显增强。他还谈到启动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胡金焱说,2021年以来,我国已在济南市、上海市、南京市、杭州市、合肥市、嘉兴市和北京市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7地设立了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政策推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2024年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加强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的通知》提出支持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成长壮大;丰富成长期科技型企业融资模式;提升成熟期科技型企业金融服务适配性。

数字普惠金融是实现普惠金融的关键。首先,胡金焱强调普惠金融不是扶贫金融、福利金融、慈善金融,更不是“高利贷”金融。普惠金融强调重视金融向弱势群体倾斜,核心是“机会均等”,无歧视原则。普惠金融不能搞扶贫,搞福利,搞慈善,也要坚持金融的安全性、商业性、市场化原则。只有这样,才可保证普惠金融发展的可持续性,也才有真正的、长远的金融服务,金融供给。其次,他认为互联网技术和数字科技发展为发展普惠金融提供了历史性契机。数字普惠金融具有解决信息不对称、降低交易成本和运营成本、提升融资效率、控制风险等优势,数字普惠金融是让长期被现代金融服务业排斥的“长尾”人群享受普惠金融的必然方向,也是从根本上实现普惠金融可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革命之路。再次,他认为,普惠金融需要财政金融政策的“阳光雨露”。据中国人民银行征信管理局数据,截至2023年末,数据库累计收录11.6亿自然人信息及1.3亿户企业和其他组织信息。这为加快完善覆盖全社会征信体系打下了基础。胡金焱建议要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优化普惠金融监管考核指标和贷款风险权重、不良贷款容忍度等监管制度,健全差异化监管激励体系,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倾斜。优化普惠金融政策。发挥货币信贷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激励约束作用。运用支农支小再贷款、再贴现、差别化存款准备金率、宏观审慎评估等政策工具,引导扩大普惠金融业务覆盖面;优化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政策工具,实施中央财政支持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落实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户等普惠金融重点群体贷款利息收入免征增值税政策。

数字金融支持数字青岛

青岛大学财富管理研究院名誉院长白光昭在主持这场研学活动时介绍了数字青岛及数字金融最新进展。去年12月7日,青岛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市政府政策例行吹风会,介绍2023年启动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大力推进数字基础设施、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社会、数字生态建设,数字化推进体制机制和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数字青岛实现跨越式发展,位列全球微笑城市百强和中国新型智慧城市(SMILE指数)全球第三十一位、全国第九位。今年4月12日,青岛市政府举办《数字青岛2024年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围绕数字中国、数字强省规划部署,持续实施“数字青岛2.0”工程,重点部署数字经济、数字政府、数字文化、数字社会、数字生态文明、数字基础设施等六大标杆工程。

数字金融方面,去年8月《青岛市数字金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服务实体经济为主线,青岛金融业正全力打造高质量发展“数智”新引擎。行动方案明确指出“推进创新试点”“集聚产业”“提升服务经济社会能力”“增强风险防控能力”“优化发展生态”“强化审慎管理”等重点任务,优化数字金融发展生态。力争到2025年,青岛建设5个数字金融集聚区,打造数字金融特色园区,支持金家岭金融聚集区、香港中路现代金融集聚区、青岛数字经济产业园、唐岛湾金融科技创新区、市北区新金融产业园等区域聚集数字金融产业,数字金融生态圈企业达到200家。为了实现《方案》目标,青岛金融机构正在发力。当前,银行业不断加大资源投入,运用自身科技和跨界合作,积极探索智能化服务模式,面向业务经营的线上化客户和产品运营,以大数据客户洞见和智能决策为基础,以统一的数字化营销服务平台为支撑,为用户提供了更好的服务和体验。比如在夯实数字金融底座方面,交通银行青岛分行成立金融科技管理和产品创新委员会、网络金融业务专班、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三个团队”,数字金融人才培养“π计划”、数字金融共建计划、“搭平台、建系统”三项计划。在此背景下,青岛大学正与西海岸政府合作,打造数字金融研究院,以期为数字青岛的2.0、3.0、4.0提供应有的金融数智支持。

数字化融资租赁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探索与应用

青岛聚量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CEO张俊涛介绍了聚量融资租赁公司的定位、业务模式、数字化应用、案例分析及行业展望。展示了聚量融资租赁立足本地,坚守企业使命担当,紧贴实体经济之需,彰显数字金融特色,大力推广数字化融资租赁业务模式,持续推动数字金融特色项目落地,营造良好的行业发展氛围,为青岛市产业数字金融创新和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聚量融资租赁成立于2020年,定位为科技赋能的数字化融资租赁公司,秉承业务场景化、资产数字化、风控智能化、服务生态化的理念,依托先进的科技手段实现对租赁资产的穿透,更好地为实体经济服务,帮助企业盘活经营性固定资产、优化资产负债结构、实现降本增效。公司聚焦乡村振兴、专精特新、仓储物流、智能制造、民办教育及餐饮消费等领域,提供定制化的融资租赁解决方案。提供直接租赁、售后回租等多种模式,满足企业不同阶段的融资需求。数字化发展对融资租赁业非常必要。张俊涛认为,融资租赁企业借助数字化手段,能够实时监测租赁物状况,精确识别各项风险,从而及时研判并有效管理风险。

他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2023 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提出“五篇大文章”。2023年10月27日,山东省政府发布《山东省数字金融惠企行动方案》,提出要推动金融机构和组织分别制定数字化转型方案,全面提升风险计量、产品创新等数字化能力。数字化发展对推动融资租赁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行业空间与发展趋势:融资租赁行业渗透率低,发展空间巨大,随着五篇大文章、设备更新等政策推动,融资租赁行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聚量融资租赁将坚定不移地走数字化道路,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服务质量和效率。

具体来讲,通过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集监测、分析、预警、管理为一体的数字化资产管理平台,获取企业生产设备的位置、能耗、工况等数据。结合风控模型设定阈值,完成对租赁物、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舆情舆论等的实时监控,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将及时发出风险提示,规避风险,大大提高风险管理效率。同时,帮助企业进行了数字化改造,提升企业整体数字化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获得优质金融服务打开了大门。比如融资租赁在餐饮方面的应用。某项目结合餐饮商户实际情况,突破“强抵押、强担保”的传统增信措施,以数据为基础,以数字化为手段,打造餐饮行业智能风控平台,充分发掘经营数据内在价值,实现了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的完整合一。还有一个项目采集餐饮商户原始点餐数据、用餐人数,采用销售数据和收银数据作为核心风控手段,监测餐厅销售收入、订单数量、热门用餐时段、菜品种类等数据,全面掌握商户经营状况。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分析,为餐厅经营趋势提供判断依据,形成具有参考价值的企业经营画像。同时,利用大数据技术收集并分析餐厅的舆情信息,确保了业务稳健发展。

聚量融资租赁还完成了全国首单“数字人民币”+“数字化融资租赁”业务。

该笔业务将企业的生产运营场景纳入数字化租后管理平台,运用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建立集监测、分析、预警、管理为一体的可视化平台。与承租人智慧服务系统对接,获取企业生产设备的位置、温度、能耗、压强等数据。结合风控模型设定阈值,完成对租赁物、企业经营状况、企业舆情舆论等的实时监控,出现异常情况系统将及时发出风险提示,规避风险,大大提高管理效率。将线上平台数据与线下企业销售合同、发票等相结合,通过多维度交叉验证,形成企业生产经营画像,结合定期走访,实现“线上+线下”同步进行的全面资产管理模式。运用数字人民币智能特性,有效强化项目风控能力,提升金融服务质效,拓宽数字人民币在B端C端的应用场景。该项目不仅解决专精特新企业融资痛点,提高经济效益,同时将数字化融资租赁与数字人民币结合应用,形成“双数字”架构,有效提升项目管理效率及能力。

聚量融资租赁还与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山东分院合作:双方密切合作的数字化融资租赁运营平台,助力中小企业实现更高效、更智能的数字化转型,以适应现代市场的需求,提升企业竞争力。

聚量融资租赁积极探索多元化路径,积极探索数字化融资租赁服务养老产业为养老产业的发展贡献数字金融力量。通过科技赋能,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业务与风险管理的闭环。同时养老产业参与企业可充分利用数据资产,增强信用,拓宽自身融资渠道,从而更好的为老年人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构建养老产业生态圈,有效延伸养老金融服务内涵。

养老服务与养老金融融合发展空间广阔

未来金融研究院研究员徐欣,具有长期的养老保险和养老服务行业工作经验。谈及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她介绍到,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口数量最多,老龄化速度最快,应对人口老龄化任务最重”的特点。养老金融是“五篇大文章”中空白最多、最有希望的文章。养老金融的基本功能包含支持养老经济保障和支持养老服务保障两个方面,老年群体的养老需求可以概括为资金类和服务类,养老服务消费是老龄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养老服务与养老金融深度融合、携手发展前景广阔。从养老服务行业来看,一方面,养老护理服务行业能够给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医护康养”整合式照护。另一方面,养老产业的经营、风险以及资金流转有自身特点,发展和转型升级需要拓宽融资渠道,需要积极参与养老产业引导基金,获得金融企业对养老产业的支持。从金融行业来看,全行业都在加快布局养老领域,发展完善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金融企业客户相当大群体本人或亲属是老年人,老年人具有对金融产品的风险承受能力较低,对服务的便捷性、人性化要求较高的特点,给客户提供养老服务是为客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增加客户粘性的重要内容。以为客户提供管家式健康养老服务为结合点的金融行业与养老服务业的合作日益加深。

做好养老服务是行业的社会责任,也是是养老金融惠及民生的发力方向。青岛在养老服务方面有诸多创新。如,青岛于2012年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长护险制度,制度实施11年以来,累计惠及13万名失能失智人员(截止2023年末),不断推进普惠型养老服务“人人可及”,切实缓解“一人失能、安家失衡”问题,失能失智照护难题得到有效破解;又如,2022年,青岛向全市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提供健康、医疗和养老优待的管理服务平台,“荣军康养”工程创出“青岛模式”;再如,青岛在全国首创基于补充工伤保险的伤养服务制度,解决了工伤保险工作的难点和痛点,根本改善了工伤失能者的生活质量,日前,青岛入选全国第一批工伤康复重点联系城市。

把青岛打造成写作者与研究者之家

山东大学诗学高等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中国诗学联盟秘书长孙基林说,文学与金融看似完全不相关的两个门类、两个领域:金融与文学,今天在这里却有了交会、有了跨界的结合。金融业在当下社会、经济甚至日常生活中的巨大作用,不仅在金融理论方面给我们以高端思想的引领,而且也具体呈现和讲述了那么多经典个案、行业场景,以及生动鲜活、饶有兴味的金融故事,它本身所蕴涵的意味、文学性已足够显现,有着很强的感染力。这让我意识到,我们这次研学活动,聚焦金融和非虚构文学,绝不是仅止于一个理想,或一种务虚行为,它有着非常开阔的可实现性以及可能的预期前景。其现实路径和可能的前景,当然是通过金融题材的非虚构写作来达成。是否可以说文学解决的是精神家园,而金融关注的是人们的物质家园。

所谓非虚构写作,其中有两个支点,一个是强调写作的非虚构的客观性特质,再一个就是它的文学性、艺术性。就我们学校教育层面和专业研究领域而言,目前有一个有利条件,就是中国语言文学学科下面设置了一个创意写作二级学科,就是说创意写作正式作为一个学科被确立下来,显示出它的重要性。这样马上就可显示出来的一个效果是,大学将很快设立创意写作专业,培养创意写作人才,而金融题材的非虚构写作自然可成为写作的一个领域、方向,一个写作的流派。这个可以是我们去倡导推动的,包括非虚构小说、非虚构散文,甚至非虚构诗歌。

从大处说,金融作为一种题材和经济活动在社会生活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讲好真实的金融故事意义重大;而从小处说,我们的日常生活处处烙印下金融的影像痕迹,同样是日常生活美学和非虚构写作的一部分。再从文学艺术形态而言,除上述几种载体形式之外,目前更具能见度和影响力的影像视觉产品,包括影视剧和视像作品创作,应是金融非虚构书写的一种很好的路径形态,近期我们研究院将挂牌成立电影创作研究中心,将会为此类写作提供很好的平台。再从研究上说,我们可为此类写作举办研讨活动,设立评论专栏,真正做到,大力为金融非虚构写作鼓与呼!、

青岛是非虚构文学的重镇

青岛作家协会副主席、《青岛文学》主编李林芳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谈起,她说,青岛就是文学家荟萃之岛,康有为、王统照、闻一多、梁实秋、沈从文、老舍、萧红等一大批作家先后来青,他们在青岛不仅书写栈桥的潮涨潮落,浮山湾的红瓦绿树,还写下了揭露旧世界黑暗的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名作,其中不乏非虚构的篇章。今朝,青岛依然领非虚构之先,如获鲁迅文学奖、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的铁流老师,对红色题材和历史事件的挖掘;获鲁迅文学奖的许晨老师,对海洋题材和军事题材的探索,给出了很好的范例。

全新的视野,金融题材的文学呈现是一个很有意义的课题,我们讲“当下文学”,今天“当下文学”直接切入到“当下金融’,金融题材的文学呈现研讨也是当下金融和文学发展的需要。今天的探讨有着特别的意义,金融是数字的呈现,文学是文字的艺术,数字和文字碰撞,数字的唯一性和文字的多指向性的碰撞、交汇、融合,是一篇大文章,而非虚构写作是最合适的表达方式。

如何营造非虚构金融文学的生态?李林芳建议一是金融题材的非虚构写作要强调文学性,避免AI式的通讯式写作。二是强化地域展现,推出金融地标符号,如金家岭。三是金融题材写作,要有一支多元化创作队伍,并吸引更多的年轻作家加入,一起进行深入探索和挖掘。四是金融和文学的融合,是多向度融合,如创意写作,如海洋文学,金融涉及的各行各业都可以融合进来,成就绚丽的大文章。

扎根生活,培育非虚构写作的“耐心资本”

青岛作家房建武结合自身体会和思考指出,金融业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我们在享受方便快捷的金融服务的同时,也对金融业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期盼。从今年两会网络调查可以看出,“金融如何更好服务实体经济”“如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金融数字化转型”“金融助力乡村振兴”“绿色金融”成为两会期间焦点话题。

近年来,传统媒体面临技术升级和业态转型的双重压力,人民群众亟需一种鲜活真实、客观中立、充满人性关怀的话语模式。就在这种情况下,非虚构写作作为一种新的文本范式进入大众视野,并逐渐盛行于新闻报道领域。顾名思义,非虚构写作的核心在“非虚构”,意味着其内容根植现实生活,是对真实世界的观察、记录与反思。非虚构写作不仅仅要描述事实,更要通过丰富的文本细节、内心世界的揭示、场景的还原再现,以及对事件深层次原因的挖掘,展现给受众一个立体多元、真实可信的世界。

当下,写作者应该时刻把握时代脉搏,不忘初心使命,才能无愧于时代。必须扎根生活,深入一线,广泛调查研究,聚焦难点热点,潜心培育非虚构写作的“耐心资本”,收集掌握更多更实的原生素材,才能够写好笔下的小文章,进而更好地服务于“五篇大文章”。“金融题材非虚构写作”服务于金融业高质量发展,要做好以下几点:

更加真实可信。要深入调查研究,以客观、中立的态度呈现出事件的原貌。使得读者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提高文本的真实性和可信度。

更加关注底层。要扎根基层,关注社会底层、弱势群体和边缘人物,不断拓宽写作领域。以养老金融为例,作为养老行业国家队的国企央企,资金实力雄厚,而民营养老院普遍存在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因为投资回报周期太长,民营养老院不愿意也没有能力来改善养老环境和硬件设施,希望金融机构出台更有力的支持政策。

更加贴近人心。非虚构写作要采用文学化的叙事方式,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心理描写和情节构建,使文本更加具有亲和力和感染力。《我的阿勒泰》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学现象,对当地旅游业带来巨大的客流量,我们是否可以通过对众多金融从业者的聚焦、刻画、描述,创作一系列非虚构文学作品?

更加拓宽视野。非虚构写作要在国际化大背景下,讲好中国故事。只有在我们这样一种好的体制下,集中力量办大事,才能写好“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这样的大文章。

更加面向未来。未来已来,非虚构写作要紧跟时代步伐,瞄准科技前沿,描绘“科技金融”“数字金融”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光辉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