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与产业融合:天士力中药种植的绿色发展之路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在全球面临严峻的生物多样性丧失和生态系统退化的挑战下,第24个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如期而至。这一全球性问题不仅威胁着生态系统的平衡,也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天士力严守生物多样性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凭借深厚的中药材新品种培育与种植技术,多措并举,切实推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展示了一种将传统中药产业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结合的新模式,为中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提高,对高品质、安全有效的中药材需求日益增长。天士力致力于中药种植与药材品种的创新与发展。在全国多地建设了黄芪、当归、丹参等中药材的种子种苗繁育和药源基地,特别是在丹参药材的种植和生产上,以道地的环境、优良的品种、规范的栽培、标准的加工及科学的储运为基础,建立药材的规范化生产体系,不断提升中药材的质量和生产标准。获批成立天津市现代中药资源研究企业重点实验室,联合天津大学、海南药植所、浙江理工大学、甘肃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成立科研项目团队,并获得“天丹一号”、“天丹二号”两个丹参新品种,于2011年8月通过陕西省农作物审定委员会的新品种鉴定。开展紫苏、决明子等药材植物新品种权申报,并持续进行当归、黄芪等药材选育与申报,逐步搭建一套药用植物优良品系研究与产业化推广体系。

与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合作,开展中药材优良品种种质保存研究工作。在开展药用植物种质创新的同时,建立种质资源的种植保存与低温贮藏保存的双重保存模式,并结合异地双存模式,确保优良特性及种质的永久保存,丰富药材物种多样性。

丹参种植基地

2003年11月,天士力成为全国首家通过GAP认证的医药企业,并于2009年和2014年连 续通过GAP认证。2023又顺利通过新版GAP符合性延伸检查。

天士力采用“公司+科研+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模式,将公司、科研机构和中药材专业合作社紧密结合起来,形成产学研一体化的产业链,这种发展模式可以充分发挥各方的优势,提高中药材的种植和生产水平。在陕西省内丹参种植适宜区累计建立订单式丹参基地数十万亩,形成了“陕西丹参”的种植网络,以确保中药材的稳定供应和质量可控。

丹参种植

产业得到发展的同时,天士力同样重视保护耕地健康和地下水源生态。为了确保丹参GAP基地自然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积极采取行动,推广并实施了一系列绿色、环保的种植技术。其中,“低水低肥+生物防治”的种植模式,通过科学的水分和肥料管理,减少资源的浪费,利用生物防治手段替代化学农药,有效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天士力积极引导和鼓励种植户采用这一模式,帮助他们从高磷重污染的农业模式向低碳绿色生态环保农业转型。

三七种植种基地

天士力的三七种植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的理念,坚持守正创新,融合现代生态与农业等最新发展成果,立足云南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利用生物多样性“相生相克”和“生境耦合”原理,走出了一条具有天士力特色的中药创新发展之路。

三七种植

-基地建设立足水源保护

农业面源污染是造成地表水体污染的重要污染源,是当前全球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之一。云南省内种植三七的土壤类型主要为红壤,不合理的施肥很容易导致养分通过径流、淋溶等途径进入水体,对地下水和周边地表水产生潜在的污染危害。天士力采用生态种植管理模式,基地周边因地制宜建设汇水渠、沉淀池和集水池,用于收集农田初期径流水,可实现氮、磷等养分的循环利用,也能显著降低氮、磷外排风险,有效保护水源。

-基地建设关注土壤健康

土壤对植物生长来讲尤为重要,因此天士力在发展道地中药材的时候,特别注重土壤的健康管理,对土壤进行改良、使用还原的方法消毒,改善土壤微生物条件,消除一些自毒物质,保护土壤健康。与此同时,还减少农药使用,合理配施有机无机肥料,让中药材产业更加健康地发展。

2023年底,天士力联合天津现代中药资源研究重点实验室相关院校专家们,在国家倡导的促进产学研合作转化大方针下,以新版GAP建设为契机,围绕高质量中药材评价标准及种植提升战略,建立并完善中药行业质量标准,发展优良种质资源,推进研究产业化,提升药材产量与质量,并引领良性的市场行为规范,共同推进药材资源、药材行业与中药事业发展。

目前,天士力已成长为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加工、植物挥发精油萃取的全产业链高新技术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未来,天士力将继续创新发展,致力于生态与产业融合,为中药材生产现代化绿色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