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经济港股再起风暴:40亿市值门槛争先恐后护盘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数字经济崛起之际,港股市场上演了一出维权大戏。6月底前,众多数字经济概念股需奋力冲刺40亿港元市值门槛,以保住来之不易的"港股通"席位。

港股通是许多在香港上市的公司保持其市场流动性和估值的重要平台,它也是吸引公募基金,特别是那些专注于港股通主题的基金进行投资的关键因素。

维系40亿市值 多路大单驰援

港股通数字经济公司维持流通性和估值至关重要,但许多股票因价格暴跌而市值缩水,不再符合港股通标准。今年6月,恒生指数将迎来半年度审核,将市值不足40亿港元的股票剔除。港股通主题基金通常需保持至少80%的仓位投资于港股通股票,若股票被移出名单,基金可能因合同和流动性要求被迫出售,这将对股价和估值产生负面影响。

若股票在6月后被剔除,公募基金可能不得不采取行动,进一步影响市场。为避免踩雷,各路资本近期频频出手,以期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以Keep为例,这家数字健康独角兽近日宣布启动不超过1亿港元的回购计划。消息一出,股价应声飙升,一举突破40亿大关。与之类似,多家数字医疗、人工智能概念股纷纷发布利好业绩,抱团取暖,对抗寒冬。

数字经济赛道大机遇隐现

尽管市值保卫战硝烟四起,投资者信心却未减半分。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技术加持下,数字经济正迎来黄金发展期。但任何行业的发展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部分概念股可能存在炒作泡沫,在产业链布局不完善、商业化进程缓慢的情况下,盲目追涨非常危险。未来数字经济赛道仍将继续分化,投资需要保持理性和独立思考,重基本面而非题材概念。

南方基金经理王博表示,当前正是布局数字经济最佳窗口期,AI技术在医疗、金融等领域的落地应用,一旦技术成熟度提升,相关企业有望享受估值溢价。金信基金刘榕俊则指出,数字经济代表了生产力发展方向。从长远来看,数字经济通过提高经济运行效率,将创造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