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央视观察员项立刚:围绕连花清瘟之争,有人是带着任务来的

发布于: Android转发:0回复:1喜欢:0

前央视观察员项立刚:围绕连花清瘟胶囊之争,有人是带着任务来的
最近以岭药业站在了风口浪尖,起因是万达公子王思聪转发了一条微博,导致连花清瘟面临有史以来最大的争议。
而在以岭遭受口碑危机时,随即涌现出大量的账号跟风痛斥“连花清瘟”:
有人说连花清瘟就是白开水,有人说连花清瘟就是个笑话,还有人说连花清瘟就是个“安慰剂”!
连花清瘟自2003年问世至今已19年,很多人已经习惯了家中备一盒以防感冒,是经过市场和时间检验的一款平价药。
但是为什么19年后的今天,连花清瘟会突然陷入空前的争议?

尤其是在这个特殊时间点,尤其连花清瘟是抗疫辅助治疗药物之一,难道这场突然出现的风波真是偶然吗?
或者说发酵的如此迅速,是偶然吗?
通信观察家项立刚也关注到了这件事,他是中央电视台、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凤凰卫视的评论员。

对于这场针对以岭药业的风波,项立刚在文章中明确表示:
围绕连花清瘟胶囊,各路势力出动,我相信绝对不是什么科学,有很多资本的力量,有人是带着任务来的。
项立刚指出连花清瘟便宜可以大量发放,有些有症状的人吃了很快就好了,这是断了某些特效药的财路。
为什么项立刚会这么说?
众所周知连花清瘟适合于轻型症状,而近期引入的外来特效药适合重型症状:如果轻型症状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那么自然发展成为重型症状的比例就会大大减少。
事实上上海25万病例,只有18例重症。
众所周知上海防疫每人都会发放连花清瘟,或者其他的辅助治疗的中药,一旦感觉自己有点发烧、发热的症状,吃上这些药物可能就会症状减轻了。
连花清瘟可能确实无法预防或治疗新冠,因为它和其他中药的主要作用是:尽最大的努力阻止症状由轻型转为重型。
那么问题来了:重型都没有了,那些外来特效药还会有市场吗?
或者说重型都没几个,那些外来特效药的市场是不是就无法扩大?
无法扩大市场,不就是断了财路吗?
项立刚说得非常直白:那些一本正经从科学角度讨论连花清瘟能不能预防的,都是带着目的而来的。
按照项立刚的话说:没什么好讨论的。
一便宜、二有效,三副作用小:因此可以大量地发放,有感染的立即吃,就可以在不同程度上的减少病毒载量。
只要清楚连花清瘟这个功效,任何讨论都是没有意义的事情。
做双盲测试重要吗?能不能预防重要吗?
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确实很多人吃了连花清瘟之后感觉症状轻了很多,只要轻症不发展为重症就已经是成功了。
但现在突然出现一场,针对平民价的抗疫药物连花清瘟的风波,确实不由得令人感觉疑惑重重。
如果连花清瘟等中药退出使用,那么万一重型病例陡然增多,谁来买单?
要知道某些外来特效药一盒两千多元,足够买100盒的连花清瘟。
而且重型带来的身体机能损伤必然是远远大于轻型的,总之不管出于价格还是身体健康着想,连花清瘟都是不错的选择。
但现在许多人对连花清瘟产生质疑,甚至还有人试图借此带起质疑中药的风向。
项立刚对此表示:那些表面温和、科学、一本正经的,就是收了钱。
项立刚的观点很清晰:
围绕连花清瘟胶囊之争的背后,其实是一场资本的较量!
项立刚的观点值得深思,因为在特殊时期、刚好连花清瘟又是抗疫药物之一,很难不能让人产生联想。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第一届反中医大会,还是在上海成立的!
正因为种种迹象实在过于巧合,导致越来越多的网友重新审视这场风波:到底是偶然突发,还是有其他的情况?
要知道连花清瘟疫情在抗疫中,已经使用了足足两年多,现在突然卷入风波,实在显得过于突然、奇葩、不可思议。
早不“卷”、晚不“卷”,为什么外来特效药刚刚宣布进入不久就“卷”了呢?
项立刚能够直接点明这场风波背后有资本的较量自有其道理,毕竟以他的资历,定然不会随随便便就做出断言。
中医药已经伴随中华文明数千年,但是自从西医西药进入后屡屡遭受质疑,甚至还人将中医中药称之为“骗术”。
如今好不容易口碑回暖,作为中成药的连花清瘟却突然遭受质疑,未免不令人感叹“中医药”真的太难。

全部讨论

2022-04-18 08: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