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市场会失灵一样,分工也有缺陷——尤其是对教育行业,对面向AI时代的教育更甚!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1喜欢:0

 

    现代欧美等西方国家在经济领域的成功,大多都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功劳,但是即便最发达、最信奉“自由市场”的美国,也认为市场不是万能的,有时候会“失灵”,需要计划经济、需要政府来调节和干预市场。著名的“凯恩斯主义”就是这一认知的理论升华,并产生了美国的“罗斯福新政”,走出了“1929年的世纪大萧条”。不但避免了美国像德、日那样走上军国主义道路,并帮助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最发达的经济体。

    现代经济学还有一个重要的基础理论,即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分工理论”——分工不但降低复杂性和学习成本,还能提高效率,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产出。进入近现代以来,各行各业都遵行这一法则,即便他没有接触过“分工理论”,所有遵行这一理论的行业都降低了行业的复杂性、提高了产出。但令人遗憾的是,很多人质疑并确认“市场经济的不完美”,却少有人关注“分工是有缺陷的”,尤其是对某些行业,例如教育行业。

当前的教育培养流程,在人一生的学习过程中,从幼儿园开始、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在每个阶段、每个阶段的每一个年级的不同学科,都有不同的老师“分工”负责,就像现代工业的流水线,因此我称之为“流水线式”教育。

       教育行业“学习(并非真正的学习,而是由于近代教育的多样性与复杂性,教育行业知识无意识的遵行这一原则)”了“流水线分工”,但并没有学习完整。流水线生产的产品还有一个产品品质回溯环节。这个环节的主要功能是:一个检测合格产品上市以后,如果出现质量问,则会追踪并确认该问题是流水线的那个环节那个工位造成,如果问题是该工位的操作员个人工作失误造成,则要对该工作人员进行惩罚;如果是该工位操作员个人技能造成的,则帮助提高其工作技能;如果是该工位设计不合理,则对工位设计进行处罚、教育,并改进该工位的设计……当然如果检测合格后该产品质量能长期保持,则对相应的工位进行奖励。这样,流水线通过产品品质回溯环节,不但做到“优奖劣罚”,提高了操作工的积极主动性,还在从设计上不断改进流水线,生产更优质的产品。但是教育培养的人才走向社会后,少有针对人才个体优劣得失而回溯曾经教育的成败,更没有对具体的奖励和惩罚机制。所以,当前流水线式教育对工业流水线的模仿学习并不完善。简单来说就是,当前的教育培养流程是单向的,没有一个有效的“反馈机制”来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老师不但不会改进,还会把教育失败的责任推给家长和社会,殊不知老师因为教育工作才获得报酬,学生学习阶段的最主要时间白天8小时以上,最主要的教育工作都是由老师来完成的。老师虽然由教育评价与改进,那只不过是在教育圈子里自以为是的改进,就像一个工厂的流水线关起门来自己改进,完全不顾市场的反馈一样可笑。

       教育行业既然遵行大工业时代流水线式分工理论,那它培养的产品也像流水线的工业品——几乎千篇一律、一模一样,在社会产品不丰富的情况下,这些人才能快速、保质保量地生产出产品来满足社会需求。一旦社会产品接近满足社会需求后,要么开始浪费(超前消费、盲盒、手办……),进而开始“内卷”。这样的教育产成品——人,情感比较缺失,尤其是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就像很多艺术作品中演的那样,大多数冷酷的杀手、特工,都是孤儿院长大的。

       即便教育行业学习了“完整”的“流水线分工”,教育行业遵行“分工理论”依然存在严重的问题。

第一,斯密的“分工理论”原本是用于工业化大生产的,并非应用人才培养的。

第二,工业化大生产的产品是纯物质的,是“组装”完成的,而教育行业的产品是人,是有生命的、是不断“成长”的,即便离开了学校。人的成长完全不同与工业化大生产产品的组装。工业化大生产产品的组装是各个部件的有序在装配。虽然人的各个器官可以别分命名,却不是把这些组建装配起来就是人。人最重要的是有意识、有社会性、能学习知识和技能、有情感、有智慧。人的成长不仅仅是各个器官有形物质的壮大,最重要的是那些无形物质的进步与积累。把应用于无形物质装配的分工理论应用于人显然是不合理。

第三,教育行业不是不想建立“产品回溯机制”,而是过去的时间里,几乎无法建立有效的产品回溯机制。因为:第一,教育行业的产品回溯周期太长,短则需要20年,即一个人从上幼儿园到大学毕业至少需要二十年,“盖棺定论”的化,至少需要60年,而像孔子、老子、庄子、耶稣、佛陀、马克思这样伟大的思想家,至少需要上百年,人们才能理解他们的价值,并且他们的价值甚至可以伴随人类永生;第二,人不像工业产品那样,各个组建容易独立分割,而人是一个有机整体,很难确认工作后的成败得失不仅仅受教育水平的影响,也受当时环境、社会、家庭,以及突发事件的影响,很难确认跟那个老师有关。

既然教育行业遵行分工理论有这么多无法克服的避短,为什么在工业时代却大大促进经济、科技、社会的发展?那是因为:第一,工业时代的绝大多数劳动力都是像机器一样,做重复机械的工作,并不需要像人一样具有独立意识的思考。而少数另类工作,只需要少“数流水线式教育”的漏网之鱼完成即可;第二,像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像爱因斯坦、普朗克、玻尔等都是在前工业时代完成教育的,而工业时代成熟以后的科学家研究只是在那些伟大科学家研究的衍生和补充,世界上几乎没有出现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也不需要划时代意义的科学家,只需要把那些伟大科学家的理论变成现实,完成工程化、商业化,服务于普通大众。

近些年,欧美等西方国家经济增速越累越慢,社会问题越来越严重。消费经济无法在带动人类文明继续前进。人类急需新的经济作者模式或者科技革命来推动文明的进一步发展。但这样的伟人始终还没有出现,不是因为人类智商不够,而是工业时代的教育模式只能培养比较雷同的产业工人和工程师,难以培养“领袖”。另外,由于人类技术的进步,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技术越来越普通。那些重复机械的工作、甚至一些需要思考的工作都可以由自动化设备加人工智能来完成。而“流水线式教育”培养的人才,在与自动化、人工智能相比,毫无竞争优势,即将面临着严重的失业风险。这些都是大多数人现在能看到,或者未来肯定能看到的事实。以至于很多人开始焦虑,在娃娃时代就开始学习编程和人工智能。

学习编程和人工智能只是知识和技能的增加,并不是教育模式的革命,解决不了教育的问题,即解决不了未来人才需求问题。教育如何改革,不知道,只能在摸索中前进,但有一个原则是确定的——那就是自动化、人工智能擅长的领域,人类就交给它们做好了。人类只需要做自动化、人工智能不擅长的领域。而自动化、人工智能不擅长的领域至少有两个是肯定——情感和智慧!

$新东方(EDU)$ $高途(GOTU)$ $好未来(TAL)$ 

全部讨论

萌动子时2022-09-27 21:50

情感让人脆弱,也让人类强大。就像《星际迷航》的艺术家所感觉到的那样——有情感的人类可以做企业号的舰长,而纯逻辑的瓦肯人斯波克只能做副舰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