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劲帆满,什么是济宁角逐未来的信心和底气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时代风起,孔孟大地春潮涌,运河之都千帆竞。

近日,济宁市市长于永生向济宁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600亿元、增长6.5%,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75亿元、增长6.1%,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全省第一方阵。”

回顾过去一年,济宁以“争一流、争第一、争唯一”的竞争姿态,交出高质量发展的亮眼答卷。

伴随此番步入“两会”时间,济宁再度踏上新征程,掀起新一轮发展热潮。

稳步崛起,加快建设制造强市

一座城市的发展,需要“引擎”的拉动。所谓“引擎”,包含产业、人才、创新等多种因素。在当今时代,打造城市发展所需“引擎”,首先需要发挥稳经济的关键支撑作用。

于济宁而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发展新动能、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亦是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华勤集团

尤其是近几年,济宁瞄准“制造强市”战略持续发力,加快发展高端装备、高端化工、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医药、节能环保“231”先进制造业集群,在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和资源型城市转型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

以高端装备产业为例,山推推土机销量全球第一,国内市场占有率73.1%;梁山专用车产业集群成为我国产业链条最完备的专用车产业集群;天河科技自动化远距离喷浆设备国内市场占有率100%;金大丰三行玉米机销量全国第一,国丰机械研发生产出了我国第一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金曼克电气是世界唯一生产110kV级别干式变压器的企业……

济宁高端装备产业的提速发展有目共睹。

目前,济宁已集聚形成以工程机械、汽车及零部件为核心,矿用装备、农机装备等细分产业为主导的千亿级高端装备制造产业集群。依托山推股份、小松机械制造(山东)、小松山东、中国重汽等领军企业,形成了整机、发动机、变速器、液压件、行走系统、电器线束等完整产业链,集群、集聚、集约发展的格局加速形成。

一批高水平、高能级的企业发展壮大,一批具备全国竞争力的产业集群逐步涌现,丰盈着济宁城市发展的“骨骼”

聚焦政府工作报告,2023年,济宁“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突破4000亿元、增长10%,智能机械装备集群入选首批省先进制造业集群,邹城矿山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与此同时,宁德时代新能源电池项目全面开工,小松全球智能制造基地、山东重工大型矿山设备智造基地、长城新能源工程机械总部基地、金龙零碳交通科技产业园、高端绿色植保产业园等7个过百亿、12个过50亿项目签约落地。

随着新项目不断涌入、好项目加速聚集,济宁这片发展沃土定将迸发更加强劲的产业力量,为未来城市的蝶变升级蓄积更多动力。

山东芯诺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年产300万片半导体功率芯片生产线

可以看到,全面起势的济宁正迈着坚实的步伐向制造强市前进。

2024年,加快建设制造业强市仍然是济宁的工作主线之一。根据政府工作报告,济宁将聚焦19条核心产业链,“一链一策”,突出抓好416个补链、强链、延链项目,“231”先进制造业集群营收达到4500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

显然,济宁对自身发展有着更高的定位和目标。

在这其中,提质扩能高端装备产业,聚力突破新能源电池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做精做细高端化工产业,提档延链稀土和碳材料产业,持续壮大医药产业,实施1000个技改项目……林林总总,均被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

一份报告既饱含憧憬与展望,也极具自信与底气,对于未来的发展,制造强市战略加持的济宁已做好了准备。

深耕文化“两创”,破题文旅融合

“孔孟之乡、运河之都、文化济宁”,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济宁是传统文化的沃土,历史悠久、文化厚重。

当“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成为国家赋予山东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和文化使命,有着7000多年记忆的济宁,必然要率先垂范。

尼山圣境

事实上,让源远流长的千年文化底蕴被重新阐发、转化,绽放出耀眼的时代光芒,对于历史文化资源丰富、产业基础强劲的济宁而言,这恰恰是机遇所在。

近年来,在文化“两创”的重要指示精神指引下,济宁深耕人文沃土,不断创新思路,将独特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以一种崭新的姿态频频出圈,展现出独特的城市魅力。

游走在圣水湖与群山相抱下的尼山圣境,现代创意与沉淀千年的儒风雅韵交融,“一山、一水、一圣人”的人文景观尽在眼前,仿佛穿越时空,在与圣哲对话。

在尼山圣境脚下的鲁源新村,入目皆经典,步步皆风雅。在这里,人们可以到“孔子邮局”制作电子明信片,到“汉风艺术馆”里体验线编技艺,在“孔府小吃”里品尝传承千百年的孔府美食,在“徐弓坊”里观赏省级非遗制作技艺、体验投壶射箭。

在京杭大运河两岸,宽阔的河道蜿蜒曲折,清波潺潺,水城一色。泛舟其上,千年秀美风光尽收眼底,两岸烟火气息触手可及。人头攒动,桨声灯影,仿佛来到古时盛世,感受着运河两岸的繁华与喧嚣。

无论是文化景观还是文创产品,还是极具有仪式感与参与性的文化体验活动,济宁都在不断丰富着优秀传统文化的形式与内涵,让传统文化变得可观可闻可感,充分展现中华文化智慧和新潮魅力。

济宁市文化中心

而回望济宁的文化蓝图,从曲阜尼山文化“两创”核心区到大运河文化带,再到黄河文化带,丰厚的文化资源正被逐步发掘,并在融入和服务国家文化战略上形成新的实践。

更重要的是,济宁率先意识到了文化与旅游相融,可以带来1+1>2的效果。

通过“济宁好礼”,济宁孵化壮大三孔文旅、尼山文旅、孔府印阁等一批重点文化企业、新兴业态,建成国家、省级文化产业园区(基地)19个,研学旅游产业集群、全媒体教育服务产业集群入选省“十强”产业“雁阵形”集群。

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的时代大潮中,济宁正不断创造新模式、壮大新业态,放大文化的倍增效应,全面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

今年济宁的政府工作报告,将“加力推进文化‘两创’,在建设全国一流文化名市上实现新突破”列为未来重要发展目标之一,彰显出济宁勇攀文化“两创”高峰的坚定决心。

“制造强市”、文化“两创”,是济宁高质量发展的轨迹,亦是践行中国式现代化的缩影。

眺望前行路,锚定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市,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济宁实践”迈出坚实步伐,济宁未来的发展必将不负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