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亏!退市!噩耗传来,又一个巨头突然倒下!!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巨亏!退市!破产重整!

曾经的鞋业巨头,被称为“中国真皮鞋王”的港股上市老牌鞋企——富贵鸟,在一番挣扎之后,终于迎来了它的“至暗时刻”。

刚刚传来大消息:停牌近3年,昔日“鞋王”富贵鸟复牌计划失败,将计划取消上市地位。

是的,就是你知道的那个福建名企富贵鸟。它曾经获得“中国真皮鞋王”称号,是中国三大商务休闲鞋品牌之一。被誉为“县城男鞋扛把子”,2013年在香港成功上市,巅峰期其员工数量近万...名噪一时!

然而,现在的富贵鸟,已经停牌近3年,期间营业额和利润跌跌不休:从近30亿的营业额跌至2017年中的不足5个亿,净利润也由盈转亏,负债至少42.29亿元。

去年,有媒体实地考察富贵鸟的厂房,发现一半厂房停工。员工也大量流失,5年前富贵鸟总部工厂的员工有上千人,而现在只有几百人。

富贵鸟,多么熟悉的名字!然而,“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也许,我们很快就将听到大厦倾倒的轰鸣声!

别了,我们曾经的国民皮鞋!

幸福的家庭都是幸福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富贵鸟不幸的根源,主要出在什么地方?

有人说,富贵鸟的失败,主要原因,是在东南亚和印度的竞争下,中国鞋业已经整体上走向衰败了。

但是,从整个鞋业看,并不是总体向下,而是几家欢乐几家愁:虽然达芙妮、百丽等陨落了,但安踏、波士顿却蒸蒸日上,不断做大做强。相比起来,富贵鸟属于垫底的。

要参君认为,如果说“鞋王”达芙妮和百丽陨落,是战略没有跟上,被时代所抛弃。那么富贵鸟之死,却是自己“作死”!

这个做死的路子,就是所谓的“多元化”。

为什么富贵鸟要搞多元化?一句话,钱多了烧的!

2013年12月,富贵鸟在香港主板挂牌上市,引来很多人的关注。就在所有人以为,富贵鸟的神话刚刚开始的时候,故事却发生了神奇转折!

钱少的时候,有钱少时候的困苦;钱多的时候,有钱多时候的烦恼。上市后,富贵鸟手里的钱,突然多了起来。面对突然膨胀的财富,富贵鸟不淡定了,开始打起了乱拳,画风跑偏。

仅仅在一年内,富贵鸟旗下迅速发展出10家企业。在进军童鞋童服市场无果而终后,它又开始介入更不熟悉的金融、房地产、矿业等业务板块,旗下有矿业公司,P2P公司,甚至还有小额贷款公司。

富贵鸟也就是从这时候开始走下坡路的,埋下了债务暴雷的隐患。要知道,金融、房地产、矿业都是资金密集的行业,为了成功筹到所需要的钱,富贵鸟除了花光股市筹来的钱,只能开始借借借。。。

2014年-2017年的财务数据显示,富贵鸟持续经营不善,连年亏损,业绩颓势难遏。

业绩连年下滑,甚至出现净亏损,不得已开始向银行借款。但富贵鸟的信用等级已一路由AA下调到CC。CC级表示“在破产或重组时可获得保护较小,基本不能保证偿还债务”。

那么目前,富贵鸟欠了多少钱呢?42亿!

2017年12月,主要合伙人之一的林国强撒手人寰后,林国强的子女更是当庭宣布放弃继承父亲所有财产,一时轰动商界!

话说,听过豪门为了争家产头破血流的,还从来没听过主动放弃遗产继承的。

因为根据我国《继承法》规定:“人死债不灭!”。富贵鸟的继承人们为了避免高额债务,不惜放弃遗产的继承权。

从5万元开始,辛苦了一辈子,成就了一个实体业的标杆。然而,短短几年,又因盲目多元化,跌回原点,其遭遇实在让人唏嘘!

多元化,多少错误决策,假它的名而行。

多元和专精,历来是一对矛盾,企业家关键要围绕自己的能力圈,守住自己的根据地,做好舍与得的修行。

而对我们这个时代的企业家来说,更难的,是资金宽松的时候,面对多元化的巨大诱惑,能够舍浮躁而取稳健,舍多元而取专精,拿住战略定力,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实现基业长青

富贵鸟就是一个盲目多元化的反面案例:上市一有了钱,就马上多头并进、大干快上,大搞跟核心主业没啥关联的肆意扩张。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一个主业做鞋的企业,跑去做金融,企图想通过金融杠杆赚钱,搞副业疯狂到不惜赌上整个企业的命运,这不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是什么?!

相反,像华为,就是一个“力出一孔、利出一孔”,把所有的资源专注在战略上、聚焦在主航道上,用乌龟的精神跑出兔子的速度。

君不见,2000年之后,深圳房地产发展得很快,一些华为高管就给任正非建议:“随便要点地盖盖房子,就能轻松实现一百亿利润。”任正非一口就回绝了:“挣完了大钱,就不愿意再回来挣小钱了。”

2010年之后,华为周边开始建新城,又有部下向老任建议:“随便要点地盖盖房子,就能轻松赚取一百亿。任老板一听,拍桌子吼道:“华为不做房地产这个事,早有定论,谁再提,谁下岗!”从此,华为再也没人敢提房地产。

想想吧,如果当年华为跑去搞房地产,结果会如何?中国不过是多了一个房地产企业,却很可能失去了一个纵横全球、在美国封杀下依然倔强生存的高科技企业。

当然,这里不是说,企业绝不能多元化。我们说的是,多元化要有多元化的打法,要尽可能避免跨主业的多元化扩张。毕竟,每个企业的资源都是有限的,只有在自己根据地上,才可能不断拓展自己的优势、扩张自己的业务,才可能最终获胜!

这一切,就像好莱坞影星马龙·白兰度说过的那句话。马龙·白兰度一直相当率性,不过到了晚年,他却说过一句非常理性的话,这位著名的浪荡子说——

“我用一生的时间学会了克制。

这是一个令人激动的年代,无数的机会令人心动,一个伟大品牌往往在一瞬间便打造而成;这也是一个冒险的年代,未知的的风险又令每一个人不寒而畏。

一场场风暴的到来,就像彼得伯恩斯坦在《风险》中说那样:企业兴盛或衰败,股市繁荣或崩溃、战争与经济萧条,一切都周而复始,但它们似乎总是在人们措手不及的时候来临。

对一个企业家来说,一时烈火烹油式的发展也许并不是最难的,只有能够始终稳健发展、超越牛熊,才是真本事;只有能够“在清水里洗三次,在碱水里煮三次,在盐水里腌三次”还能活下来,才是真英雄!

看吧,500强公司的平均寿命已经从20世纪20年代的67年降到了2015的12年,称得上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十来年。富贵鸟由盛而衰,则才用了6年。

在这样一个十倍速变化、十倍速崛起、十倍速消亡的时代,惶者生存都可能不够,或者只有被迫害妄想狂才能生存。每个企业家,必须时刻战战兢兢、如履薄冰、肾上腺素喷涌;必须只有忧患、只有担心、只有死亡感。

尤其重要的,是企业家要明确自身定位,更加突出一个最重要的职能:战略思考和把控!就是要集中时间和精力,去洞察战略大势,去绕开陷阱,去抓住时代,去留住用户,去促成创新。

一个企业发展的关键处,往往就是那么几步。向前一步是幸福,退后一步是黄昏,关键处行差还是走对,靠的,就是企业家的战略思考和把握。

没有绝对安全的巨头,唯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一起共勉!

来源:正商听潮

星标置顶我,精彩不错过!

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