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最新分享,注意国企改革

发布于: 修改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全年宏观加息缩表影响

《中国 12 月末 M2 余额 238.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央行数据显示,2021 年 12 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 238.29 万亿元,同比增长 9%,预估为 8.6%, 前值为 8.5%。狭义货(M1)64.74 万亿元,同比增长 3.5%,增速比上月末高 0.5 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低 5.1 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 9.08 万亿元,同 比增长 7.7%。全年净投放现金 6510 亿元。

 国内 M2 还不错,除此之外,最重要的是美联储鹰中偏鸽的态度。美联储虽 然嘴巴上一直说要看通胀与经济,但我认为他们最看重的还是股市,毕竟美国富 人的资产大都在股市里,美国老百姓的养老金也在股市里。之前疫情发了那么多 天量债务,如果加息,美国也不堪重负。所以我是一直不太相信美联储敢于像某 些投行预测的那样今年加息 4 次的。

 鲍威尔在听证会上给出了今年美国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路线:将在 3 月结束净 资产购买,今年内加息,可能在今年晚些时候开始缩表。如果复苏进展符合预期, 美联储已准备好快速行动。对于市场关心的加息和缩表开启时间,鲍威尔没有明 确说明何时会开始疫情后的首次加息,还称美联储尚未作出任何缩减决定,将在 1 月 FOMC 会议上继续讨论。但他确实给出了可能作出缩表决定的时间点,称“美 联储倾向于召开 2 至 4 次 FOMC 会议来处理缩表细节”,而且“能够在未来几次 会议上提供更明晰的前瞻指引”,接近 9 万亿美元的资产负债表“远高于它需要 达到的水平”。 

有分析称,算上去年 12 月 FOMC 会议,第四次会议开完是今年 5 月 3 日至 4 日,也许鲍威尔是在暗示今年 6 月 14 至 15 日会后将给出缩表进程的指引。投资 者认为鲍威尔表现得不如 12 月 FOMC 纪要那般鹰派,于是全球风险资产反弹,也 就顺理成章。

 根据统计,美联储历次加息,其实并不直接引起股市下跌,甚至可以认为, 历次开启加息周期一年后,美股才见顶,这是有数据支持的。所以我认为美联储 加息,影响会延后,而不是立即影响。但缩表又是另一回事。

美联储历史上有两次缩表,第一次是 2000 年。当时 99 年,因为高估千年虫 的危害,美联储注入了过多流动性。结果 2000 年平稳过度,美联储赶紧撤回流 动性,引起了互联网股灾。(千年虫代号的来源:就是以前计算机用于标记年份 的数字只有两位,结果到了 99 年,大家发现不能再用两位数了,必须用四位数, 才能正确表示出 2000 年,于全世界都很担心出 bug,这就是千年虫)

 第二次缩表是2017年10月,这次美联储做了非常非常充分的预期管理。2017 年 4 月,美联储公布了 3 月 FOMC 会纪要,释放出缩表信号;5 月,美联储在 5 月 FOMC 会议纪要中首提“定量式缩表”;6 月,美联储在 FOMC 会议中披露“定 量式缩表”方案;7 月,美联储向市场放出暗示,暗示缩表很快到来。最终,9 月 20 日,美联储在 FOMC 会议中决议从 10 月开始启动缩表,这使得从时点到规 模、方式都基本没有预期差,基本与市场预期一致。参考纽约联储的调查,2017 年 3 月美联储讨论缩表时,市场机构对年内缩表已有预期,但尚不充分;2017 年 6 月美联储披露缩表方案时,市场机构对年内缩表的预期已经非常充分。 

所以有投行分析师认为,2017 年缩表对市场几乎没有任何影响。但 2017 年 缩表虽然对美股影响不大,对新兴市场股市影响极大。 

中国银行首席研究员宗良在于 2019 年 5 月发表的论文《美元加息对新兴市 场国家的影响与对策》中做出了如下总结:

 1、新兴市场多国汇率大幅贬值:截至 2018 年 11 月,阿根廷比索、土耳其里拉、 巴基斯坦卢比、俄罗斯卢布、巴西雷亚尔、印度卢比、南非兰特等兑美元的年内 贬值幅度已超过 10%其中,最严重的国家是阿根廷,比索年内贬值 48.1%。 

2、新兴市场股市和债市遭遇不同程度冲击:股市上看,2018 年 10 月 MSCI 新兴 市场指数创 2017 年 5 月以来新低,较 1 月份高点下跌约 21%。2018 年新兴市场 经济体中除俄罗斯股市略微上扬之外,其他各国股市齐跌。其中,阿根廷 MSCI 股指年内下跌 48.5%。债市上看,除中国和韩国外,其他新兴经济体国家的国 债收益率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上调。

我们以史为鉴: 

1、美联储 2017 年 10 月缩表,a 股 2018 年 1 月见顶。

 2、目前鲍威尔暗示今年 6 月 14 至 15 日会后将给出缩表进程的指引。 缩表暂时还未来到,目前市场正在消化预期中。 

今年择时的重要性要提高了。不要在加息周期在风险高的资产上加杠杆,这 会送命的。加息预期影响足够大时,看逆周期调节带来的中线机会;加息周期基 本完成时,看跨周期调节带来的长线机会。这是今年主要的两个择时点。 

领导说了,防大涨大跌,不出台收缩相应的政策,所以指数不用太操心。但 真要看反弹,个股前面还有年报关。从年报预批量的情况来看,先交卷的同学, 成绩差的概率略微低一些,既往的经验来看,预披露会在下旬进入高峰。流动性 方面,今年真的没有以往的那种流动性紧张状况,场内基本都在一万亿以上。一 方面是央行的预期管理水平提高很快,另一方面房住不炒真的落实下来后,股市 周边的活钱变多了,老百姓的钱除了基金理财没有更好的投资渠道。

 从汇率来看,美元指数虽然在走强,但人民币汇率没啥大的变化。虽然主管 机构是说双向波动会扩大,但实际看到的人民币汇率却很稳定。也就是说,美联 储的预期管理,现在影响不到我们的预期了,这也是“以我为主”的具体体现。 那么,接下来他们真的开始加息缩表时,我们“跨周期+逆周期”的组合模式, 也会对应发挥作用。虽然现在还没有直接的证据可以推断,但个人觉得未来迟早 进入“强美元+强人民币”的双强模式。这种模式,其底气是制造业在过去的四 年中,经历了贸易战和疫情的双重考验,供应链稳定和产品质量提升是慢慢可以 将中国制造从廉价标签上撕下来的。 

如果强美元背景下,汇率依旧相对稳定,实现强人民币的事实状态,那么美 元这轮加息很难超过两次,最多加上缩表算三次。那从投资上来看,先是要面对 加息带来的情绪冲击,市场内也会出现向防御品种调仓的思潮。然后等我们的应 对措施消化了这个情绪,成长股筹码重新分布的时候,或许有好的投资机会。

 正视加息周期,正视我方政策储备,等待市场恐慌和消极情绪,锁定真成长。 这可能是今年最重要的投资机会了。在这个机会没有出现之前,跟着市场的热点和流动性做短线是可以的。当然,要参与千万不能犯致命性错误,最致命的错误 是拿着题材股当成长股。 

大盘如果跌下去,绝大部分板块都会跌,指望一两个板块逆市涨来避险是不 现实的。无非就是没涨过的板块如银行、保险,这一类跌的少,因为有资金过去 避险。因为基金只要跌得比同行少,就是赢。仓位都有限制,不能随便降。能买 的标的池里,标的也有限,就选自己觉得会跌得最少的,有流动性,盘子又大的 去买了避险。短期内这些大盘股能涨,原因主要是避险调仓,不是突然有什么了 不得的逻辑。等调仓行为结束,就又回去了。 

就像 9 月份资源股涨得特别好,涨完也就回去了。其中逻辑最硬的各种锂业, 当时各种逻辑,各种安慰,说锂矿价格还会新高、不要怕。现在锂矿价格是新高 了,但是股价没新高。所以也不要朝三暮四,各个板块轮动是正常的,乱跳容易 两面耳光。

 去年有些中小盘股,被挖掘出来,涨得很好。是因为有些掌管资金的组织, 本身也有第一线的研究员,他们通过调研,分析,选出一些来年景气度高的票, 然后建仓。建完仓后,他们再通过第一线的研究员,把逻辑一层层散发出去,然 后自己再维护股价,保持良好的技术形态,外面的资金一看这图不错啊,就一起 进场,推高股价。这些最早建仓的资金,就可以获利收割。可是今年大环境整体 没那么好,而这种玩法整个运作周期也要好几个月,如果遇到市场长时间没行情, 几次没带起赚钱效应,信用就坏了,成功率就会越来越低。所以今年要谨慎,不 要总寄希望于买到逆市的个股,今年到年底,个股大多都会跟着指数走。

补充国改跟踪: 

大的框架是国改三年行动计划,要注意的是,科研体制改革也是三年,所以 在二级市场,会把院所改革和国改混在一起。从三年行动计划来看,最早动的是 供给侧的部分,钢铁水泥等等,留大去小,整合在一起好管控。电力方向今年还 会推动,但是相比 2021 年,不会有那么大的风头。2022 年的大头戏是铁路。

 铁总现在负债非常高,而十四五铁路建设还要投钱,预计到十四五后期-- 十五五期间,450-600 公里的干线技术就很成熟了,到时候还需要进行一轮干线基建。所以,在这几年的窗口期内把债务降下来,到时候才财力上新项目。这是 一个大的背景。从目前的跟踪的思路来看,可以分成三部分: 

一部分是把不赚钱的铁路,国防铁路为代表的这种,拆分出来单独成立主体, 由国家财政来承担亏损。这可以让报表好看很多。

 第二部分是隐形资产的整合,比如说整个铁路知识产权系统的整合,这个需 要做大做强,为将来的技术输出做准备。比如 180 这种轮轨技术,对咱们来说已 经没有大用,但对大多数国家而言,技术输出给他们,都如获至宝。所以,知识 产权为代表的资产整合重估,是出海的必要步骤。现在几家铁路建设企业,出去 抢工程时,知识产权基本上是白给,太亏了。看看日本人德国人当年怎么掐咱们 的,就知道知识产权的重要性了。这个方向,核心是铁科院。

 第三部分是各二级分支机构的资产注入自己的平台。这部分,国铁领导出来 吹风时已经说得很明白了。做大估值。

 通过这三步走,通过剥离亏损、核心资产重整、注入上市平台等等手段,提 升铁路的估值,摆脱当前公用事业 PB+估值模式,然后进行债转股,那么负债下 降就会得以实现。

另外,从铁路自身的业务发展来看,咱们国家的铁路运输速度 快于公路,所以在货运集运方面是有天然的基因优势的,只是目前比较僵化。期 待国改的催化。 

除了铁路外,也要看一些科研院所、军工向的国改,特别是是军工,也在持 续跟踪。 本周末新增两家停牌重组,分别是:中瓷电子、中泰化学。

 ①中瓷电子: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停牌。拟筹划以发行 A 股股份的方式购 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三研究所(以下简称“中国电科十三所”)氮化镓 通信基站射频芯片业务;【中电十三所氮化镓芯片资产注入、央企:中国电子科 技集团、所涉方向:第三代半导体】

 ②中泰化学: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停牌。拟筹划以发行 A 股股份的方式购 买中泰集团化工业务资产;【中泰集团化工资产注入、地方国企:新疆国资委、 所涉方向:化工】 

国企改革重组维度,周末舆论已经在发酵了。各大买方周末其实都在挖(预 选)2022 国企改革收关,按年初这一个接一个的架势,今年会是一个重组大年。很多容易,蛇吞象,乌鸡变凤凰。但市场资金的口味,一定是以当下热门板块同 属性为核心:电力、新能源资产、航天航空高端制造等等,切合当下市场风口的 重组方向最吃香;注入其他资产可能成色一般,注入市场喜欢的核心资产,那就 是一字板连板。但周末,国企改革重组又停两个的动作——会加速买方对“核心 央企集团旗下标的”的参与度。继续关注:中国电子科技集团,中国航天科技集 团等等,资产证券化率较低的、又有优质资产的央企方向。


 $中国电建(SH601669)$   $中瓷电子(SZ003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