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每日复盘及时间分配的一些想法-2022.3.6

发布于: 雪球转发:0回复:0喜欢:0

感觉把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分析具体标的上,比如某个期货品种的某些数据,昨天花了很多时间研究沪铝,研究进出口数据,产能数据,但是仔细想想,这些好像必要性不是特别大。如果比这些信息的准确性,机构肯定要比我有优势的多。因此花费很多精力去研究这些感觉没啥意义。

主要需要研究的方向:

一.投资的“道”,就是一些适用范围广的投资经验,比如十年一梦里面写的内容;或者说一些心理学相关的内容,比如行为金融学,里面的损失厌恶理论。

在集思录看到一段话:

人是情绪动物,行为金融学为这个市场贡献很多极为有效的alpha因子,前几年的折价分级b就是,我认为主要的超额来自于人对损失的厌恶,而趋向于下跌折价卖,上涨溢价买的行为。但折价还是溢价跟第二天指数的涨跌并没有相关性,显然分级b的投资者对行业指数的涨跌并没有影响,我回测数据也是如此,这个因子产生了极显著的alpha,而且机构资金还没看上这个小众标的。

自己的理解:

学习这些“道”的作用:

1.大方向上少犯错,短时间的波动不可预测,但是时间拉长,趋势是很明显的。

2.减少因为心理因素造成的损失,进一步,可以利用别人情绪崩溃的时候,来买入或者卖出,从而获利。

二.投资策略

这里的策略包括量化回测,但是也不全是量化回测。

首先要搭好自己的量化框架,掌握这个方法,不管量化是不是有效,能不能找到有效的因子,回测一下总归是有帮助的。

至于主观策略,比如趋势策略,也不要彻底放弃,都可以研究一下,虽然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但是从利弗莫尔开始,过去了一百多年,还不断有人在使用,可能就是有效的最好说明。主要原因应该就是时而有效,时而无效,所以最终如果仓位控制的合理,最终是有效的。

三.投资框架

搞投资,首先地基要牢固,就是要有一个整体方案,每种资产配置多少。

这里有很多现成的方法可以参考,比如集思录孔曼子的风险系数法,或者之前学习量化参考的野生交易员的量化低相关性组合等,但是在模仿了一段时间后,发现由于资金量不同,预期收益不同等因素,大佬的作业也不能完全抄,最后还是要兼收并蓄,形成自己的投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