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呆会 并购随谈

发布于: 雪球转发:2回复:4喜欢:1
     近期张罗一些并购的事情,和几家其他券商系投行的朋友做了一些对接,有的是我们掌握卖方资源,想请对方找上市公司的;有的是我们和上市公司处得很好,想请对方找被并购对象或者借壳方的。

               有一点感触:在证券公司做投行的朋友之间,除非之前有较深的个人交情,否则不是太好合作。因为大家都想主导交易,都想做上市公司这边的独立财务顾问,都或多或少地想隐藏自己的客户信息,而后又都或明或暗地想探听更多对方的客户信息。

               若是和无券商牌照的财务顾问接触,则容易得多。不少FA直接告诉我他的客户名称(多是卖方),毫无隐藏,因为他觉得,一则他们的关系铁,我抢不走他的客户;二则他认为我也没有必要去抢走他的客户。事实上也是这样,他挣他的卖方佣金,我挣我的上市公司财务顾问费,大家相安无事。我也会将我掌握的多数客户信息直接告诉他,因为我同样不认为他有意愿或有能力抢走我的客户。

               或许,这就是同行竞争、非同行互补的规则在起作用?

              所以,做并购业务还是要有行业积累,要有核心客户,要有资源整合能力,仅靠信息撮合很难成事,也没什么价值。事实上,并购供求信息是交易的前提,但并不是全部,并购也不是简单进行各种信息的交换碰运气。好比是钓鱼,老手重钓技和经验提升,新手到处打听哪里鱼多,而且总是占尽天时地利很神秘的样子。

               从业绩角度来说,现在业内广泛讨论并购项目,但盈利状况各有不同。有人说,真正能赚到钱的并购项目没几个,这导致很多人在执业前途上产生迷茫;有人说,“还行,这块形势还不错,经常是客户找上门”,并且收入也不错,仅财顾收入也达到亿元级别了。

               并购业务经验积累是一方面,其实不可忽视的是团队的稳定性和短期效应的有效避免。单打独斗者,无论技术多么牛,也很难长期持续,应该是一群人坚持在战斗,这样才能跟住战略客户,伴随客户的成长而长大。

              并购是需要养人的,并购这业务本身就需要淡定心态和看淡得失的。稳定的团队会看得更远,不会因为短期利益牺牲客户利益,不会太过急于促成交易。成为交易的主心骨和协调者,需要的是在忘我中实现真我,不可以将注意力只盯在财务顾问利益上。由于这些特点,在有的公司,并购业务部门的文化和股权业务部门的差异挺大,股权业务部门对短期绩效这块看得更重一些。

               对于并购,最浅的认识是就是重大资产重组报材料;其次是交换信息撮合交易;然后是服务于客户扩张战略进行资源配置;再到最后就是外树品牌,内养文化了。第一阶段还是牌照业务阶段,也是做股的人介入并购后惯性思维的阶段,能够做到服务于客户扩张战略进行资源配置,已经是不错的了。认为并购是牌照业务不对,脱离牌照业务优势也不好,必须抓住牌照业务,抢占地盘扩大影响,练好牌照之外的功夫。

               做股的时候,都是努力要做成的,不够条件的,也挖空心思要上。而并购业务,在很多人看来,忽悠着让买才有钱挣,力劝不要买乃是砸饭碗。但是做并购不同,投行人,能够根据企业战略劝企业不要买而不是忽悠着让买,可能对企业更有意义。真正理解企业、理解交易,而不仅仅是理解法规,才能做好并购。我们服务于客户,帮着踩刹车的时候反而多,舒马赫不是说么,赛车手最核心的技术不在油门,在于刹车。

               关于并购和团队,@荣呆会 成员颇有一点体会或者优势,以某团队为例,可以归纳出这么几点:
1、长期坚持不分心的积累;
2、稳定团队和简单分享的文化;
3、游离在保荐制度外,放弃制度红利;
4、出身草根,早期未有牌照优势,形成对客户体验和专业的敏感和执着。

               做到以上这些,并且坚持不懈做到,有难度有艰苦,但这的确是踏实正途。若谈感悟,那么关键一点是:并购需要对交易心理和人性特点有理解,知道双方表达下的真实诉求,明白双方痒痒肉在哪里。而且在交易节奏上掌控以最大可能的实现交易达成,有时候需要猛推一把,有时踩脚刹车。

全部讨论

2013-08-13 23:30

信息撮合不可能的没那个市场基础

2013-08-09 21:22

学习了,对并购有着不清晰的憧憬,愿多学习

2013-08-09 16:45

赛车手最核心的技术不在油门,在于刹车 这个总结用在并购和交易上都很合适

2013-08-09 12:27

散文式的专业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