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智能 全球化引领潮流

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0喜欢:0

海尔智家

公司优势:

全球化

战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领先一步

百分之百自主品牌

管理层较高的整合力与执行力

相对与竞争对手而言公司的地域风险更具优势

开篇:海尔智家已经连续10年位居家电全球第一品牌。

海尔已经成为BrandZ历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进入百强的物联网生态品牌,而大部分智能家居企业还停留在做智能连接,背后漫长的投入所带来的“副作用”,不言而喻。

海尔智家不等于海尔集团,只是其四家上市公司的其中一個

虽说都是白电企业,但很多人忽视了海尔智家格力美的三者之间的业务结构差别。海尔智家是冰箱、洗衣机、空调、厨卫等全品类的强势白色家电企业;美的集团以空调、小家电业务为主;格力业务主要是空调。。单纯看三个学生的考试分数(财务数据)并没有多大价值,看的应该是他们未来的成长性。

智能化更是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当下,美的集团格力电器都在积极试触智能家居,包括美的与华为等积极寻求合作,构建互联互通的智能家居生态,格力也在今年8月份智博会推出“零碳健康家”智慧家居系统,也陆续推出语音空调、洗碗机等新品。但两者目前仍处在升级硬件、突破联接的阶段。

可以看到,美的集团格力电器都在走当年海尔曾经走过的路,成功没有捷径。 “海尔”之路是难的,也是最长久的,但是前期投入的痛苦期是绕不开的。之前的海尔智家被质疑利润低、营销投入大,但回过头来看,这些都是牺牲短期利益、布局长线规划必须承受的“副作用”。未来格力电器、美的集团可以规避这样的痛苦时期吗?在漫长的布局和投入之下,一系列数据正在印证海尔智家全球化、高端化、生态化布局的前瞻性,让我们不得不叹服张瑞敏的高瞻远瞩。

当然,海尔智家有自己的问题,比如由于历史原因,其股权结构复杂,很多投资者看不明白,海尔智家对海尔电器持股44.96%,海尔电器主营洗衣机、热水器业务,这意味着海尔电器近六成利润未并表海尔智家,也就是说,海尔智家的利润要比公开的数据更有优势,而这些数据之外的“秘密”是很多人不会去关注的

海爾而海尔智家除了广为人知的全球化外,还有高端化和生态化。這是不同於格力和美的地方。与大多数企业仍然选择更为

简单的创汇模式不同,海尔智家一直坚持全球化过程中“自主品牌+本土化运营”这种最苦但最符合跨国企业运作的方式。

海尔智家进行比较的是格力电器。今年中期报告中,格力电器营收是972亿,毛利301亿。海尔智家是989亿,毛利288亿。二者营收毛利目前相差无几。而市值却分别是3400亿和1000亿,差距之大,令人瞠目。

那么造成这种市值差距的因素是不是不可逆的,就是我们分析的重点。而可见的因素是净利润的差异。通过查阅资料可以看出海尔过去几年一直在国外进行大量并购,且投入了大量资金进行生产能力的扩充,导致账面净利润与格力相差较大。随着并购和扩充生产能力的逐步结束,未来海尔智家净利润的大幅增长是可以期的。

从管理层来看:

经历多年并购之后,海尔毛利率还能实现稳健提升,管理层的执行力可见一斑。

从全球化角度来看:

海外收入占比已经达到了47%,而截至到中报,美的集团海外收入占比为40%,格力电器上半年海外收入为16.5%。这也成为海尔智家在投资者眼中的巨大亮点,也就是说,海尔智家的业务结构与全球布局更符合投资者的眼光。通过海外业务的并购和增长,公司的地域风险得到了充分分散,规避贸易壁垒,应对风险的能力也会优于美的格力。另一方面,海尔智家也不需要像刚刚过去的“双十一”一样,跟随格力美的在本土进行激烈的价格战。海尔智家可以将大多数资源从容解放,再投入到海外创牌和增长中去。

海尔智家的20年前出海战略不谋而合的是,随着家电内需的逐渐饱和,美的格力同样也需要寻求全球增长。(这也验证了海尔在战略上的正确性。

总结:

全球化

战略相对于竞争对手的领先一步

百分之百自主品牌

管理层较高的整合力与执行力

相对与竞争对手而言公司的地域风险更具优势

#价值投资# #股民的日常# #今天聊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