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iPad转发:0回复:0喜欢:0
近日,新华社两次点名批评互联网平台58同城的业务为坑骗弱者的“陷阱”。两次点名,前一次招聘,后一次租房;前一次明文表示“互联网业务不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的黑暗丛林,互联网企业更应该遵纪守法,恪守社会道德准则”,后一次则借“并非个案”暗指国家、企业及用户须负起监管责任,对平台出现的乱象“零容忍”,从而把虚、假网络经济做实,真正服务于人民生活。

业内人士指出,58同城坑骗用户的现象并非近日才出现,但新华社公开点评确是信号。“并非个案”在浅层次上包括老民工老张、老刘,网友“Mutou”、网友“刘志康”,但在更高一层次上则包括了58同城等国内同样具有坑骗性质的互联网平台,特别是行业中的几个巨头。

新华社在文章中表示,企业要开始行动起来,对平台内的这些欺骗性行为持“零容忍”态度,并把这种态度落实。对此,上述业内人士则解释道,过去,很多企业在国家大力推动“互联网经济”的政策背景下做起来,其中存在虚假的部分,情况严重,占比也较大,现在做大做强了,它们就应该回过头来管管自家事儿,该清的清,该扫的扫。

“假货问题”“虚假经济”是国内经济中长期存在的争议性问题,国内与海外媒体也多次报道。例如2015年11月,美国福布斯杂志刊登了封面人物马云及封面故事《Alibaba and the 40000 thieves》(阿里巴巴和40000盗贼),指出“人们爱恨交织,却势不可挡,市值2000亿美元的帝国,建筑在假货高山之上,谁也毫无办法”。而针对阿里巴巴的此现象,国内舆论普遍认为,阿里巴巴在做强以后,至今未能解决一直存在的假货问题。

另一方面,58同城在快速抢占白领蓝领市场的同时,也不是没有意识到“虚假问题”的存在。“最大的压力是清理不健康的客户。”今年7月,58同城副总裁刘欢接受《中国企业家》杂志采访时表示。姚劲波也表示,“58赶集合并后,已经在蓝领市场获得90%的市场份额,我们可以强势地制定企业必须遵守的规则。以前平台上的骗子公司就被挤走了。”